台灣民眾黨躍居第三大黨 柯文哲選後首波挑戰在立法院

撰文:譚英瑛
出版:更新:

2020年台灣總統及立委選舉結束,台北市長柯文哲儘管沒有參選總統,不過由他主導的台灣民眾黨初試啼聲,即拿下逾150萬張政黨票,並以11.2%的得票率斬獲5名不分區立委席次。若這場大選是對過去堅持「不組黨」並且與藍綠開轟的柯文哲的「信任投票」,那麼選後的台灣民眾黨立法院黨團的誕生與5席立委,則進一步代表着柯文哲與其新建的台灣民眾黨「暫且」通過了人民對他「政治人品」的初步考驗。

台灣民眾黨在這次2020年選戰取得五席立委,雖然無法撼動民進黨的優勢執政地位,但仍將對台灣的政治輿論形成極大的影響。(譚英瑛/多維新聞)

如果這是一個甘於當所謂藍綠之外的「第三勢力」或是「第三大黨」也就算了,但不論是從民眾黨的宣傳口號「政黨的選擇民眾黨,民眾的選擇柯文哲」,或是柯文哲與其心腹、準立委蔡壁如的發言來看,民眾黨高層絲毫不掩飾將該黨推向執政黨的企圖心,但在這場看似有美好成果一役過程中,柯文哲與民眾黨成員的弱點卻難以掩飾。

除了眾人皆知,柯文哲本人的「政治人品」在這五年來已反覆受到外界拷問之外,,隨着「政治素人」的柯文哲組黨併成為黨主席,率民眾黨眾進入到體制內,未來類似的「拷問」只會多不會少。

就以這次選戰為例,柯文哲除了挖角親民黨籍台北市議員黃珊珊入閣北市府任副市長,與長期友好的親民黨黨主席宋楚瑜出現若干齟齬,一直到選戰結束,均未見柯文哲表態支持參選的宋楚瑜,原有的「宋柯」情誼顯然已不復見。

2019年「雙十」慶典,台北市長柯文哲與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共同出席在市府廣場舉辦的升旗典禮。(中央社)

至於2019年下半,一度風風火火的「郭柯王」大聯盟,走到最後,柯文哲與王金平漸行漸遠,與郭台銘的關係更是介於「戰」「和」之間拿捏不定。政治結盟從來是一種藝術,柯文哲與其他政要的合作,予人「介於有跟沒有之間」,既讓支持者摸不着頭緒,也顯示該黨的戰法混亂、凸顯民眾黨不但無法建立起跨黨派的合作模式,反而是將自己的可能盟友都嚇跑了。

前立法院院長王金平曾說,立法院是由代表不同政黨、選區、背景的成員組成,將社會多元各方的主張,透過各黨派間的合縱連橫、相互妥協尋求共識。而未來這些新任立委就將在這議場中相互角力,共同籌劃台灣的法案與政策。(譚英瑛/多維新聞)

誠如好萊塢電影蜘蛛俠的台詞,「力量越強,責任越大」,隨着台灣民眾黨成為立法院第三大黨,這代表柯文哲不能再以「人民有不表態的自由」迴避身為黨主席的他對重大政治議題的表態,號稱致力於「福國利民」的民眾黨亦是如此,不能再繼續研說「專業、透明、民意」等空洞修辭掩飾自己的政策立場。猶如先前蔡壁如欲在新一屆立法院組成「在野大聯盟」,隨即被時代力量準立委邱顯智反問,要求民眾黨應針對個別議題說明議題的「基本立場」,而不是「輕言聯盟」。

台灣立法院議場。(譚英瑛/多維新聞)

當新一屆立法院猶未開議、新科立委都還沒上任,卻先被潛在「結盟」對象碰了個釘子,這顯示在政治的實然面上,柯文哲已無法再同過往以地方首長身份閃躲對各重大治理問題的表態,而民眾黨若要延續先前那種迴避表態的投機作法,未來勢必會受到輿論更多的質疑。

隨着第十屆立委將於2月1日上任,相較於藍綠立委已各在立法院大展風采過,以初生之犢之姿挑戰藍綠的台灣民眾黨黨團,其表現是否能達到柯文哲常掛在口中的「福國利民」,屆時將成為民眾關注的焦點,並受到人民的直接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