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日期敲定 蔡英文能說好兩岸故事嗎?

撰文:司馬台
出版:更新:

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而推遲的全國政協第十三屆三次會議與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稱「兩會」),訂於5月21、22日召開,一般認為,此次「兩會」將聚焦於因應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如何設定目標的「經濟」議題,以及官員屆齡、上位的「人事」議題。

卻也不能忽略「兩會」在「涉台事務」扮演的角色,如2005年全國人大通過《反分裂國家法》以應對陳水扁早自2002年提出的「一邊一國論」;習近平2015出席全國政協會議就兩岸關係發表「四個堅定不移」談話,應對2014年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大敗後的台灣政局;2019年習近平出席全國人大福建省代表團審議會發表談話,強調要持續「惠台」,「能做到的都儘量去做」、「兩岸應通盡通」,應對2018年九合一選舉民進黨的慘敗及2019年元旦他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活動」上發表的「習五點」談話。

習近平說的「地動山搖」會否在「兩會」後出現,成為台灣人民的關注。(中央社)

可以說,「涉台事務」雖然不是「兩會」的重點,一直以來卻是觀察北京應對台灣政局及「反獨促統」措施微妙變化的重要平台。不過,往例多在3月間召開的「兩會」,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推遲,最後敲定召開時間為5月21日、22日,「恰巧」精準的落在5月20日,蔡英文、賴清德宣誓就任台灣總統、副總統之後,無法不讓人聯想是為了蔡英文520就職演說的「超前部署」。

蔡英文獲得817萬票支持,順利連任。(洪嘉徽/多維新聞)

眾所皆知,蔡英文為了從2018年九合一選舉的劣勢中「逆轉勝」,化身「辣台妹」鼓動民粹,並藉着「習五點」啟動兩岸統一進程、香港反修例風波等議題大打「機遇戰」,「抗中、仇中」民意達到高點,讓她獲得破紀錄的817萬選票連任。

平心而論,蔡英文之所以能夠持續打着「民主、自由」旗號炒作「芒果乾」,並從中獲得政治利益,很大原因是北京仍然「寄希望於台灣人民」,雖然仍有「機、艦繞台」 常態化,以及暫停陸客赴台自由行,但明眼人都知道解放軍亮劍的首要是美軍,暫停陸客自由行的影響,充其量只能算是「示範演出」,實際上台灣人民「馬照跑、舞照跳」,日常生活沒有因為中共的「文攻武嚇」受到絲毫影響。

甚至選舉中一度有人示警《兩岸經濟合作架構》(ECFA)可能因選舉結果終止,在選舉結果揭曉後,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1月15日表示「ECFA得之不易,不希望得而復失」,表明不會因此「懲罰」台灣人民。蔡英文本應趁此機會,修補兩岸關係、調整在選舉中過度傾斜的美、中、台三角,記取第一任執政時的失敗經驗,為第二個4年任期做好準備。

蔡英文「順應」民意,「高支持度」得來並不費功夫。(中央社)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個重大變量。誠如台灣許多研究兩岸關係學者惋惜的,武漢、湖北在一月底因疫情封城時,本來是蔡英文修補兩岸關係,藉此調整自身在美、中、台三角中位置的大好機會,蔡英文不但浪費了這個機會,更嚴重的是,蔡英文雖然知道「仇中」情緒對選舉有利,對執政有害,卻無法展現「領導力」,帶領民眾討論「國家的未來」及思考「台灣的前途」,反而任由台灣行政院長蘇貞昌以降的民進黨及「獨派」政黨不斷 「挑釁」,甚至還「尊蔡」發動「制憲意向」公投,處處顯示她的「無能」。

此外,台灣網絡言論因為大陸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不但沒有「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人性光輝」,反而在「滯鄂台人返台」、「口罩援贈」等事件展現缺乏人性、冷血的「雙重標準」,可能也讓北京對「寄希望於台灣人民」或有另一番思考。

「兩會」舉辦時間的「巧合」,不妨視為北京給蔡英文「未完成答卷」一次「補考」機會,暫時中止陸生赴台就學及「終止ECFA有利反獨促統」的討論則不妨視為給台灣人民的「善意提醒」。「地動山搖」的舞台已經搭建好了,這一次,蔡英文能說好「兩岸故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