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關稅|台灣列美首批談判 台經貿:台美團隊已進行視訊會議
美國日前針對各國開徵鉅額關稅後,台灣一度被宣布徵收32%的高額關稅,美國後又於4月10日凌晨宣布暫停90天執行,這段期間被特朗普政府定為「協商進行期間」。
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Jamieson Greer)證實,台灣、以色列11日將針對關稅問題展開對談,對此,台灣行政院經貿辦今(12日)證實,台美雙方的經貿談判團隊已進行視訊會議。
台灣經貿辦4月12日上午表示,台灣經貿談判團隊與美國相關官員已於4月11日進行視訊會議,就台美對等關稅、非關稅貿易障礙、包括出口管制在內的其他多項經貿議題進行意見交換。
經貿辦強調,雙方都期待在近期內就前述議題進行後續協商 ,共同建構台美間強健穩固的經貿關係。
針對美國宣布對台課徵32%對等關稅,台灣行政院長卓榮泰4月11日在台立法院提出專案報告,警告台灣若被美國加徵30%以上稅率,美國自台灣進口將減少超過21%,台灣可能面臨轉單、產能過剩等風險,衝擊製造業約12.5萬個就業機會。
美對台關稅若飆破30% 台官方示警:恐損12.5萬就業、致產能過剩
卓榮泰提出三種關稅情境推估:第一類低關稅情境(10%至20%):主要增加企業成本,但不至於出現生產基地外移或訂單流失,預估總體支援方案預算為361億元。第二類高關稅情境(20%至30%):電子資訊、鋼鐵、機械、運輸工具等產業衝擊明顯,農業方面,蝴蝶蘭、茶葉與水產品也受波及,所需支援預算為576億元。
第三類則是極高關稅情境(超過30%):除新增關稅負擔外,美國進口自台商品將減少逾21%,出口市占率下滑0.72%,產業面臨轉單壓力、出口競爭力下降,產能過剩與庫存積壓問題浮現,可能導致外銷產品回流內銷擠壓市場,預估需880億元支援方案。
卓榮泰強調,若美方對台灣課徵32%對等關稅,估計製造業產值將減少5%,其中電子資訊、機械、運輸工具、重電與鋼鐵金屬等產業影響幅度達3%至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