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執掌國台辦?台灣不妨先理解「統台五要素」

撰文:陳鄭為
出版:更新:

10月23日,中共第二十屆一中全會登場,選出新一屆中共領導班子面世,按中共人事佈局安排,待政治局常委底定,相關黨政要津的人事將魚貫明朗。在涉台方面,由於現任國台辦主任劉結一未續任新一屆中共中央委員,其任期遲至明年兩會勢必卸任,有關誰將在劉結一之後主掌國台辦,現已成為一中全會後台灣各界關注的焦點問題。

隨著中共政治局、中央軍委等新成員名單10月23日塵埃落定,習近平在中國面對內外艱鉅挑戰的當口,強勢任用的布局意志得到彰顯:不惜一改中共長年傳統,組成了足以厚實鬥爭、矢志維護國家安全不渝的新一屆最高領導層。

習近平等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新華社)

台灣急問:誰是劉結一之後?

在這樣的主脈落下,舉凡軍事、外交、經濟、港台事務機關的組織調性或將因應新時代征程目標而有所調整,進而連動人事布局思考。在未來這個「新時代」裡,各界勢必轉換思維,得用「新方式」看待習近平的用人,否則差之千里。

然而,受制於路徑依賴,台灣在熱議誰是下任國台辦主任的啞謎上,依舊主要追憶著前任國台辦主官從王毅、張志軍到劉結一等人的仕途軌跡,即2008年以降的三任國台辦主任皆具備深厚外交歷練,前二者以外交部副部長之姿空降國台辦,劉結一則以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身份轉任,涉台事務服膺大國外交思路,在過往三任主官的實踐下,成為了台灣對國台辦主任勝任條件的基本認識。

也因此,待新一屆中央委員名單公佈後,台灣各界急於查找下一任國台辦主任由誰中選時,得到的只有一片恍惚,依照台灣習得涉台主官逕由外交體系流轉出任的舊有思路,現中委名單足以提供的線索太少,以致台灣出現彷彿劉結一之後,尋不著潛在繼任人選的空虛,既興奮,也徬徨著。

國台辦主任劉結一未入列二十屆中央委員名單,退休可能性高,位缺或將由外交系統出身人士接掌。(新華社)

二十大:過去與未來的分水嶺

事實上,從中共揭曉第20屆中央委員,到23日公布政治局常委、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以及中央軍委副主席、委員等名單,都顯示三連任總書記的習近平全面貫徹意志和理念,自信把整個中國朝他設定目標前進的決心。反映在高層人事布局呈現的結果,這無疑是一個會專注於實現既定目標的領導班子,無論是對中國國內政治,還是其影響擴散到世界其他區域的方式,這次大會終將以深遠的方式把未來和過去作出區分。

對於目標在本世紀中葉實現現代化強國目標的習近平來說,未來五年的首要任務除了有效重建疫下的國內經濟、為共同富裕努力外,在不放棄使用武力選項的聲明下,以加強混合戰的方式逐步推進台灣統一亦是重中之重。習近平近年數度表明,全球地緣政治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屆領導班的組成,基本諭示了北京未來回應外交與安全領域議題將更為強勢。再根據23日宣讀的黨章修正案,中共遂把堅決反對和遏制台獨寫入了黨章,台灣方面理應清楚認知,海峽統一與習近平揚旗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志業結合是毋庸置疑的一體兩面。

一如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教授時殷弘在回應西媒訪問時認為,二十大聚焦軍事、經濟、意識形態領域的國家安全,「反映出世界上多數觀察家認定的事實,那就是沒有跡象顯示,在可預見的將來,(中國)與美國及其海上盟國的關係會有任何重大且持續的緩和」。這一點預料也會順勢反映在中共對台政策、人事與戰略調整之上。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一如外界預期,晉升政治局委員,未來將肩負與美國鬥爭、反對美「以台制華」的重任。圖為王毅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會面。(AP)

統一台灣五大準備要素

盤點北京解決台灣問題,綜歸五大領域要素齊頭並進,即中美關係為首要變數,其次為軍事力量與整備,依序方為外交運作、宣傳與意識形態,以及台灣回歸後的治理問題。儘管各界評斷習近平連任不太可能立即提升台海爆發戰爭的風險,但多少憂慮可能是最終導致兩岸武裝衝突風險上升的一連串事件的開端。

針對其中「統一後」安排,近年包含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國台辦官員已數度言說,又新一屆領導班子組成,被期待足以充分體現習近平使命任務,外交對美、軍方備武只是解決台灣問題的基本分工,縱然「統一後」安排貌似任務殿後,卻也是分工模式層面的滯後,而非重要性的殿後。在外交、軍事等部門各司其職的結構底下,未來國台辦的機關定位出現改變並非不可能,或由過去著重與台商經營、典型的統戰角色,轉向為「統一後」安排推陳謀劃,此轉變或則更具大局處理台灣問題的分工意涵。

202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中央台辦宣傳局局長、新聞發言人馬曉光答記者問提到,兩岸統一後,台灣可以實行不同於祖國大陸的社會制度。(香港01直播截圖)

就這層意義來看,過往三任國台辦主官系出外交體系,同時被台灣期待「知美日」,這項潛在條件恐怕也再非鐵律——一旦如此,台灣逕自假定作為中美競爭的台灣牌地位恐怕相形失色,即台灣問題不再被置於中美關係間的高位,中美間就台灣問題的解決得由中美大國外交與軍事抗衡處理,國台辦就涉台事,歸依「統一後」安排則更屬中國內政一脈。

台灣各界與其答啞謎揣測新任國台辦主任人選、與其揣度人選還會否繼承外交體系傳統,無視國台辦未來在北京對大局下角色定位轉變的可能,恐怕才是聚焦人事之外,台灣失真兩岸關係發展變化的關竅。畢竟,只要定位與任務明朗,安排了何等人事又何足掛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