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孤傳接班 國民黨難定一尊

撰文:陳鄭為
出版:更新:

去年底,民進黨在台灣地方選舉創黨史紀錄大敗,朝野政黨版圖再度「校正」,面向2024年1月13日將舉辦的總統大選,儘管民進黨與國民黨兩大主要政黨備戰心切,但兩黨黨內如今的眾生相,依循勝敗有別,各自浮躁,在下屆總統候選角逐的「海選」階段呈現出有別於以往的政治文化風景。

民進黨去年11月26日在地方選舉大敗後,接續在12月18日與今年1月8日的嘉義市長選舉與台北市立委補選兩場區域選舉吞下敗績,短短兩個月內苦嘗三連敗,可見頹勢不減;反觀國民黨一造,在久違的連戰連勝烘托下,黨眾歸心,終於一掃2016年下野後失敗主義瀰漫全黨的低迷氣氛,為2024年重返執政開出了有望的一道光。

台灣總統兼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記者會承認選舉結果不如預期,即刻辭去民進黨主席以示負責。(影片截圖)

綠營「齊望一人」 藍營「眾望一位」

按台灣下屆總統大選日程回溯,有志競逐中央執政權的政黨遲至今年三、四月間必得確認角逐人選,除了民眾黨惟黨主席柯文哲一人「責無旁貸」外,民進黨與國民黨在勝敗氣勢有別下,各自出現了迥異且不同於兩黨傳統的競爭文化。

首先,在民進黨方面,全面以「去蔡英文化」因應「後蔡英文時代」是主要特徵,輔以黨內標誌性中生代,如前桃園市長鄭文燦、前交通部長林佳龍雙雙在去年底地方選舉一役中挫傷聲勢,反向拱升現任副總統賴清德「唯一接班」的地位;尤其鄭文燦、林佳龍兩人紛向賴清德表忠、視其為唯一黨主席候選與下任總統候選人,基本宣告民進黨集體在「後蔡英文時代」的最後日子裡,只會見到眾星拱月的風景,賴清德之後再無第二人。

相對於民進黨「唯賴是從」,全黨挑明2024年大選梭哈賴清德,勝選的國民黨內則暗潮洶湧。據了解,國民黨目前尚未決定2024年總統提名方式,預計將在農曆年後才開始討論。除了中廣董事長趙少康、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率先宣佈參與2024年大選外,國民黨內部呼聲最高的還有高票連任的新北市長侯友宜,此外黨主席朱立倫的下一步,也相當受到外界關注,其中也不乏有對國民黨恐再次重演黨內分裂的焦慮心理。

2022台灣九合一大選,國民黨籍新北市長侯友宜得票超過113萬票,大勝民進黨對手林佳龍,連任成功。圖為11月25日晚間侯友宜陣營舉行選前之夜造勢大會,主辦單位表示現場湧入超過5萬人。(侯友宜競選辦公室提供)

可以說,在距離下屆總統大選日剛好一年整的當下,民進黨與國民黨整隊待戰的態勢恰恰相反,民進黨眾在敗選後,決意迅速揮別蔡英文,跨黨派共同拱立賴清德為唯一共主的形勢已定,賴清德成為孤傳接班。而國民黨則在勝選後,再次揚起各山頭表態力爭大位,或是等待東風起,年後多方競爭黨內總統大選初選之勢已難避免。

綠營無將只能孤傳 藍營共主缺位難定一尊

然而,有趣的一點是,綠營如今「齊望一人」,又藍營「眾望一位」的氛圍,十足不同於兩黨過去政黨發展的黨內競爭文化,結果是民進黨像極了過去的國民黨,一心追尋共主出世、穩定領導,而國民黨則在共主依舊缺位下,演繹了一場表面競爭激烈,猶如往昔民進黨式黨內博弈,卻實質無改秩序難定的局面。

就以民進黨為例,回顧上世紀90年代,同為律師世代出身的陳水扁與謝長廷,兩人一路纏鬥多年的「長扁之爭」,一直到陳水扁2000年當選總統才告一段落;在陳水扁主政的2000年至2008年間,民進黨內包含呂秀蓮、蘇貞昌、游錫堃、謝長廷等「四大天王」的權力平衡遊戲,也基本盤據了整段陳水扁執政期間,待2008年大選前夕,「四大天王」的表態參選,以及合縱連橫式競爭,亦不中斷。再到晚近的2019年,蔡英文競選連任之路,不料想半路竟能殺出一個黨內挑戰者賴清德,也令台北政壇震驚莫名。

這些案例基本表明了,民進黨政治菁英大多具一定對抗與競爭性,先「捨我其誰」,爾後才有妥協。陳水扁身上顯見的「衝突、妥協、進步」哲學,充分體現在彼時每個民進黨人的基因裡。

爾今,或因敗選傷害太過沉重,反向團結英系之外的各派系齊力保固賴清德,也或因黨內中生代菁英敗戰無力,失去進場門票,致民進黨人拔劍四顧只剩賴清德羽翼未損,別無他選,只能孤傳接班。但重點是,民進黨現在的「賴清德時刻」不屬常見,過去多以相互競爭進行政治汰換的節奏,今已淡卻,一個貌似團結,內裡失去原競爭衝突屬性的民進黨,不論是執政許久留下包袱所致,或是其他原因,民進黨正在遠離其創黨迄今所保有的政治競爭文化是不爭事實。

陳建仁(右)與賴清德(左)作為蔡英文前任與現任副手,一向被視為代表民進黨角逐2024年總統大選有利人選。(資料照片)

至於國民黨也正在走著反其傳統的道路。一般總結國民黨政治文化,經常會以「宮廷政治」約略概括,基本意指國民黨內官僚層級節制的屬性鮮明,重點是需要有一位輩分、威望與實力足以服眾的共主,方能駕得起這輛百年政黨的老車。過去的兩蔣、李登輝,到連戰、馬英九都屬於一個時間段裡國民黨內有能統治各方的共主型人物。

然而,打自馬英九卸任開始,國民黨已實際缺乏共主領導,固然國際與兩岸局勢變化、民進黨善於操作民粹見效,都是國民黨自2014年開始衰敗迄今的原因,但國民黨內急需共主頂天的政治文化不變,又在共主缺位的情況下,方使得團結兩個字這些年來,成為每一個泛藍支持者心中的痛。

進一步說,雖國民黨在過去幾屆黨主席選舉,乃至總統大選初選,開始擺脫了同額競選,出現競爭。但細究根本,此間發展並非國民黨人的政治文化「民主化」了使然,而是共主缺位,吸引黨內四方爭食資源,或者因為誰都無法服誰,以致群起相爭。簡言之,國民黨內之所以爭,在於缺乏共主型領導人物維持秩序穩定。

今次順勢去年底地方選舉勝選,放眼國民黨內有志展望2024年總統大選者,依舊滿滿的「宮廷政治」氣味,等待東風者多有,好事多磨,各懷鬼胎。反觀2016年大選,見蔡英文聲勢大好,彼時國民黨惟洪秀柱一人敢於承擔,這反面映證了國民黨內的政治競爭,並非文化使然,若非起於投機,即是不服眾下的秩序紊亂所生,屢試不爽。

總的來說,民進黨與國民黨捉隊廝殺多年,民進黨在準備送走蔡英文之後,走進了國民黨的共主文化老路,而國民黨依舊在有共主才穩定,缺乏共主即陷入混亂競爭的輪迴之中,「後蔡英文時代」下的兩黨秩序顛頗,顯然尚待時日重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