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銘成了恐怖份子?美國開出介入台灣大選第一槍

撰文:陳鄭為
出版:更新:

在台灣大選倒數已不足四個月之際,美國一智庫粗暴針對特定台灣總統候選人發表「攸關美國利益」之言,一則介選言論登堂入室,二則暴露美國本位回應台灣問題,從來以搏利益最大為初衷,視他國和平如敝屣心跡。當「美霸」秩序下的世界從來如此,又台灣朝野陣營多將今次大選定調「戰爭與和平」的終極選擇,台灣戮求的到底是自身的安全無虞,還是代位的美國利益,猶當深思。

郭台銘成全了誰的危險?

總部設在華盛頓的智庫戰爭研究所(ISW)日前發表「中國—台灣週報」(China-Taiwan Weekly Update),分析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參選對台灣選舉可能帶來的影響,並介紹台面上四位參選人在兩岸關係及台美關係的主要政見,以及北京可能用來槓桿施壓每一位候選人的做法。然而,這份智庫文件引發爭議的焦點在於,堂而皇之點名郭台銘如果在台灣總統選舉中勝出,對美國利益來說將是最危險的結果。

然而,為何是郭台銘?郭台銘主張了什麼預告美國利益迎來危險?甚至危險到美國智庫不惜以他為標把開出介入台灣大選的第一槍?這些問題其實都不脫離美國向來的霸權心態,以及歷來視台灣必要政治依從華府利益的慣性使然,只是隨著中美全方面鬥爭白熱化,美國霸權要求利益隊伍不得遠離的這廂要求愈加赤裸與無須掩蓋。

細數該智庫敘述給出的郭台銘「危險證據」,諸如提及他在8月25日發表「金門和平倡議」,內容包含一系列以新的民間計劃來推動跨海峽和平,如他將提供2000萬美元的個人資金資助相關項目,並設立兩岸和平協商辦公室,以及一個與推動這些工作有關的智庫。智庫同時也提到郭台銘五月宣布的「金門和平宣言」,述明若郭台銘當選,將在「一中各表」原則基礎,與北京重新展開談判,並以金門作為兩岸新的常設談判地點等情事。

縱且不論郭台銘主張本身的現實性,但在兩岸關係緊張,台灣朝野主要三政黨輸出的兩岸關係見地多是空手套白狼之時,郭台銘哪怕大話至此,也至少是台灣四位主要總統參選人中,最積極倡議與北京進行談判以求和平的一位。然而,倡議與北京談判的指向,聽在美國人耳裡,卻無疑與狼共舞,故能驟下定論,直言「從美國利益的角度來看,郭台銘的勝選是最危險的結果。這是因為郭台銘提出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談判,但卻可能損害中華民國主權的最具體步驟。」

美媒《華盛頓郵報》7月17日刊出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圖)投書,文中主張台灣需在「一中」框架基礎上,直接與中國大陸談判。圖為5月13日郭台銘在金門發表「和平宣言」。(郭台銘辦公室提供)

值得注意的是,該智庫也不忘並列國民黨籍參選人侯友宜立場,指其雖同樣希望與北京建立溝通並降低台海緊張,但表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民主協商不切實際」,反面定義郭台銘提議的談判,「可能提供一個渠道,將中華民國的主權交付給中華人民共和國」,此舉則有損美國利益,直接把對候選人的偏好以負面表列進行排序。

美國利益與台海和平,誰大於誰?

事實上,將台灣問題與美國利益掛勾並非新鮮事,各界也從來不需要懷疑美國政治影響力對台灣的滲透。只不過今次美國學研機構以粗暴點名的方式介入台灣大選,並直接表明對參選人的偏好,相對罕見。首先,相較過往在美國官學界的口中,大多還以冠冕堂皇的確保台海和平符合美國利益通告之,如今卻直陳中華民國主權歸屬問題攸關美國利益,直接涉入兩岸關係安排,則具有一定向標意味。

美國民主黨籍眾議員帕帕斯(Chris Pappas)和共和黨籍眾議員班克斯(Jim Banks)2023年7月28日聯合提出眾院版的「透過實力促進台灣和平法案」(Taiwan Peace Through Strength Act)。(美國國會眾議院網頁截圖)

固然來自美國官學界經常言說確保台海和平符合美國利益,傳到台灣輿論耳裡聽了心安,但其背後的潛台詞實是美國利益基於既有秩序延續使然,戰爭行為若殃及既有秩序,自然不為美國接受,但倘若有限度、或受控於美國的軍事衝突,其結果又有利美國霸權既有秩序的維持呢?這一點假設是恐怕是鎮日預期美軍來援、喊話矽盾護台的台灣所未曾想過的,惟一股腦將台海和平即符合美國利益做等價思考,台灣並未真正了解什麼才是美國利益的行動初衷。

其次,今次郭台銘被點名捉刀,實則也非台灣政客慘遭美國辣手的首次,只不過方式粗暴了些,如此罷了。回顧美台灣關係過往,從來都不需要懷疑美國政治影響力對台灣的滲透,相對於台灣社會戒慎恐懼的中國滲透,台灣官民對美國滲透長年來指手畫腳並不以為意,朝野歷屆有志角逐大位者,必將遠行赴美趕考,以獲得美方信任作為外援,也早已是司空見慣。如見陳水扁遭小布什政府視為「麻煩製造者」,蔡英文2012年首度挑戰大選、端出「台灣共識」不受美方待見等,都是負面的經典案例。而正面的案例也可見於如今蔡英文政府所標榜的「美台關係零意外」,相當程度獲得美方信任,便以另一向度的表現來張揚所謂的美國滲透。

李登輝和陳水扁都曾不約而同地被美國視為「麻煩製造者」(資料照片)

總的來說,台灣大選在可預見的未來,美國在台的影響力將得到持續彰顯,今次點名郭台銘並非走火,只是本屆第一槍,當國際地緣政治帶給區域內的張力愈發,必然促使更多的美國意見檯面化,基於戰略理性也好,統稱美國利益至上也罷,台灣朝野政黨與社會輕視美國意見滲透、左右表達,其結果只會軟土深掘,總統參選人再多的赴美面試所考驗的,盡是台灣自身承受力的每況愈下——無改的是美國利益從來優先於台海和平的美霸思維,但台灣朝野卻競相以台海和平作為爭取美國霸權保護的立命符,縱使台灣討論熱烈的和平可以成全美國利益,但當台灣內部有聲音論起與北京建立良性的政治談判,哪怕還只是停留在倡議階段,便足以逆鱗美國利益,可見美國利益並不具備為台灣未來發展活路的可能。

毫無疑問,美國要的獲利唯有當下收割,台灣卻能為其殺雞取卵,甚至將美國霸權秩序下的「大我」利益視作「小我」生存的盼頭。這一系列操作,靈活的是華府,從來都不在被動的台北,今天是獨立參選的郭台銘遭遇祭旗,「今日郭台銘,明日候選人又何其多?」誰能言說未來美方介選的行徑不會越演越烈、吃相更加張狂?而這胃口在本質上,是台灣朝野長年心甘情願餵養出來的,便休怪他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