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治療.二】學業受挫感覺無力 如何走出情緒困局?

撰文:甘芷晴
出版:更新:

學業功課遇到挫折,青少年面對情緒困擾不易處理,而且往往會蔓延開來,與家人關係也難免受到影響,年僅16歲的Marco是其中一個。「與爸媽吵起來了。試過吵了大架,大家一個月不理睬。」他說。Marco自小酷愛繪畫,可惜,同時也為他帶來壓力,理想與現實從來都存在矛盾,家人的規勸反帶來更多衝突,大家對時間分配及升學前途問題各執一詞。撰文:鄺國惠

承接上文:【藝術治療.一】母親的話如刀鋒利 童年傷痕如何消除?

「爸媽沒有想過我真的會選修視覺藝術科。他們覺得你畫畫還算了,現在還要選修。前途怎麼辦?不理前途了。」

早在他八歲讀小學的時候,家人帶他到區內一家小型畫室學繪畫。事隔十年,他仍能仔細描述那間畫室的情況,是商場中一個小單位,四堵牆沒有窗,大約十米乘五米。他說導師教授素描寫生,也有水彩、粉彩、油彩及廣告彩,而最令他雀躍的是有富動漫風的插畫,當中最教他難忘的,是畫怪獸公司中綠色那隻「單眼仔」。

「當時覺得自己很叻,得意洋洋拿給媽媽看,我索性將畫貼在床頭,最開心就是繼續看着這幅畫,繼續看着就是開心。」

Marco投放在藝術創作的時間愈來愈多。(龔嘉盛攝)

童年嗜好一發不可收拾,Marco投放在畫畫的時間愈來愈多,但隨年級升高,功課日重,考試帶來的壓力令他喘不過氣,在這個矛盾中他感到很無力,人生沒有選擇。

「讀一課書,你是學生沒有選擇。不能讀這一課,卻不讀那一課,因為上堂有課程(規限),讀書要考試,什麼都有目的,有標準答案,一定要跟着走,我不能控制。」

「人生而自由,但無往不在枷鎖之中。」法國哲學家盧梭一句名言,道盡了人生的無奈。不過,在局限中卻並非完全沒有出路,半年前Marco開始參加表達藝術治療,小組五六人一起畫畫。在他口中,那個地方不但寧靜,而且陽光充沛,坐的豆豆椅又舒適,極富世外桃源的逍遙氣息。

「感覺好像去了咖啡館那樣,不是為了什麼目的,很隨意。隨便點了杯咖啡,想飲又得,不飲又沒有人會說你。」

Marco在創作過程中自由抒發感受,領略到人生仍有選擇的空間。圖為Marco的畫作。(受訪者提供)

放下批判心態 畫畫談心療癒

每月參加一次治療,小組成員年紀稍有差異,但都是少年人,在治療師的指導下畫畫,談談心事。這樣的一個空間成為了Marco的療癒間,容許他放下批判心態。

「最重要是沒有對錯,沒有人會說你畫得不對。治療師原本說畫這個,但結果我畫了另一樣東西也無所謂,沒有人會對你評頭品足,可以任意發揮。」 Marco說着說着,仍是一臉陶醉於當時輕鬆繪畫的情境。其中一幅作品是一隻手掌,拇指與食指合成一個圓圈,內裏有一個圓,圓內寫了一個「漸」字。

他解釋說,每個人都有手,就如各自有不同觀點與角度,有不同見解與焦距。在沉重的對與錯、黑白成敗的規限之外,原來還有另一片淨土,在畫紙這個自由空間,可以隨心隨意,率性發揮。

Marco透過藝術抒發及表達情緒,並感受自己擁有控制權。(龔嘉盛攝)

「原來不用想之後的結果,不需要有目的,抒發當下一刻的情緒,就這樣便可以了。抒發,表達,我想做些什麼就去做啦。」頓一頓,他強調說:「有的東西我可以控制到。我想畫什麼,畫這一筆,不畫這一筆,我還可以控制到的。」

談到自己的作品,Marco有說有笑,萬萬沒想到他原來是一個相當內向、不喜與人溝通的少年。每周與組員畫圖畫,談談天,對他的人際關係也帶來改變。現時在不少人眼中,他是開朗而健談的人,但他卻形容自己有些怪癖,譬如生起一個念頭想畫一隻很優美的手,便花大工夫去畫,務求畫得有多優美便有多美,沉醉在自己的世界中。他說,多年以來與同學相處之道,竟然是「不理人」。

「我看不見你!我看不見你!」他說。「朋友不是沒有,但若你說『活潑』的話,那個一定不是我。」又是一輪大笑。

透過與不同的組員一起畫畫,令Marco從「不理人」的少年,變成開朗健談的人,與人溝通的模式亦逐步改變。(龔嘉盛攝)

尊重和而不同 學會欣賞他人

在另一幅作品中,Marco畫了一個圓圈,內裏再次寫了一個「漸」字,還有一個「變」字。他解釋,他想到的是事情本質全都是一樣,是「和而不同」的漸變。歷時半年的治療過程讓他明白,自己是群體中的一份子,於是與人溝通的模式亦逐步改變,包括與父母的相處之道。「想法是要說出來, 親如父母也是要說的。之前會覺得難為情,預備了很長時間都不知怎樣說好,譬如選科問題,我想選畫畫,是要跟他們慢慢說的。現時他們明白了,最後他們都尊重我的決定。」

人與人發生衝突,有如讓人陷入漩渦中。經歷過事情轉變與反思,Marco認為懂得抽離十分重要,因為抽離一步才有空間去理解。現時認識多一些同伴,互相分享,他也學會欣賞別人。

「我當然是一個人,一個個體,但不是單獨的自己一個。以前與人交往,很多時都懷有目的,例如要做到什麼,但現時不是這樣了。若大家在畫畫,我會走過去瞟這個一眼,瞟那個一眼,甚至會替你添兩筆,『逗逗你』。是合作也好,不是合作也好;這就是友誼。」

人與人之間的界限與溝通,他有很獨特的領悟:「人與人之間是有一層『膜』,但這是很薄的一層『膜』。不是說,今天沒有了這層『膜』,依然有,但我看見的『膜』是很薄的。」

相關文章︰【藝術治療.四】以創造力表達自己 藉藝術疏導情緒【藝術治療.五】把治療融入課堂 砌積木悟出新路【藝術治療.六】社會風波觸發情緒 畫曼陀羅抒解情感

上文節錄自第178期《香港01》周報(2019年9月2日)《藝術治療 散放情緒的通道》專題報道中的《學業受挫感覺無力》。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