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動漫.二】中國已成動漫第一生產大國 還缺什麼?

撰文:張家佳
出版:更新:

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中國動漫產業,伴隨社會開放的腳步,與國外製作公司交流頻繁,數碼科技生產手段大量介入,1995年,中國電影放映公司對動畫片不再實行統購統銷的計劃經濟政策,將動畫業推向市場,改變了動畫片生產狀態和經營方式,逐步確立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的觀念。2004年,中國動漫金龍獎誕生,這也是第一次官方認可動漫產業,讓其有評判和競爭的舞台。

承接上文:【中國動漫.一】哪吒帶出國漫熱 百年之路如何求索?

互聯網上流傳一句話:「中國動漫經歷百年,但是讀者依舊年輕。」中國動漫史除卻是動漫工業的發展史,也是一代人的集體回憶史。最早中國動漫承載了傳播意識形態、寓教於樂的重任。80、90後的觀眾成長的過程中,國產動漫產量尚且不足,而且大多題材雷同,於是他們會被包裝精美、題材新鮮的日本、美國動漫作品影響。如今動漫產業在此基礎上,更加商業化和娛樂化,新世代的觀眾更主動尋求他們想要的中國動漫。

中國動漫史是動漫工業的發展史,也是一代人的集體回憶史。圖為北京的藝術區展覽《大鬧天宮》的設計稿。(視覺中國)

成為世界第一大動畫生產國

隨手打開中國內地相關動漫網站,國產製作佔據極大比例。90後和00後的童年是《喜羊羊與灰太狼》或者《熊出沒》此類國產動漫佔據,比起迪士尼、彼思動畫(Pixar)或者夢工廠(DreamWorks),中國觀眾開始選擇看中國人自己製作的動畫了。

90後和00後的童年回憶,少不了詼諧幽默的《喜羊羊與灰太狼》。(視覺中國)

網上統計顯示,2010年國產電視動畫片產量超過22萬分鐘,已經從產量上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大動畫生產國﹔2018年度,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核發《國產電視動畫片發行許可證》的作品達到241部,動畫產量可觀。愈年輕的內地觀眾口味愈本土化,需求逐漸帶動了產量。

此外,這一切還得益於國家的政策扶持。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簡稱廣電總局)2004年曾發表《關於發展我國影視動畫產業的若干意見》,當中說:「我們要堅持把外來動漫『請進來』的同時,也要讓我們自己的動漫『走出去』……發揮文化優勢,打造國產動畫產業,樹立自己的品牌。」廣電總局在2006年更限定黃金時段強制要求播出國產動畫片。

在政策支持下,中國動漫的質和量都顯著提高。儘管有不錯的收益和大IP出現,但是,這些表象背後,仍舊有與世界水平的差距。數據統計,直到2019年,中國動漫電影的票房才首次超過進口動畫電影。

題材低齡化單一化?

而且,許多觀眾的心目中,中國動漫似乎只是給小孩子看的。早在2014年《中國動漫產業發展報告》(簡稱動漫藍皮書)就指出,7到13歲兒童被定位為國產動漫的主流觀眾,低齡化已經成為阻礙國產動畫市場繁榮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每年在上海舉行的China Joy是中國動漫產業的展覽。(視覺中國)

但其實,動漫並不是孩子們的專利,在日本和美國有很多面向成人的動畫,並且擁有明確的分級制度。而中國動畫的困擾是,審查制度混亂,讓製作者局限和顧慮太多,導致為了賺錢,製作方選擇製作適合不同年齡又不會踩地雷的低齡化動畫片題材。

題材低齡化在某一程度上與題材單一相輔相成,做什麼樣的內容是中國動漫需要正視的問題。這幾年,中國動漫愈來愈注重中國化、本土化題材,我們可以看到,被搬到銀幕的動畫電影大多數取材於中國傳統民間傳說或者神話故事,從《白蛇傳》、《西遊記》到《小門神》、《哪吒》等等。雖說早在萬氏兄弟時代,動畫作品很多是模仿美國,萬籟鳴也意識到模仿缺乏競爭力,他在《閒話卡通》一文中寫道:「要使中國動畫事業具有無限的生命力,必須在自己民族傳統土壤裏生根。」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主任孫向輝也認為,「中國的傳統動畫特別像藝術品,這是它吸引世人目光的重要原因。」

1941年在上海上映的《鐵扇公主》是亞洲第一部長篇動畫電影。(資料圖片)

的確,中國動畫目前做到了可以講述「中國故事」,可是,如何講好又是一個問題。中國動畫的說故事能力似乎還停留在某一水平。製作精美和選材不俗的前提下,中國動畫面臨放眼望去,全是改編自原有傳說故事的作品,真正原創的題材較少,例如《秦時明月》就是改編自台灣武俠小說作家溫世仁的作品。一位內地動畫導演接受傳媒採訪的時候曾說:「各方面都在壓低動畫片的價格,從電視台到視頻平台,導致我們必須要去找贊助,結果是內容被迫愈來愈商業化,直到現在也沒找到合理商業化途徑。創意愈來愈不值錢,渠道最大。」

行業不賺錢致人才流失

去年在香港浸會大學研究生畢業、專業是特效製作的Lac,在今年到了廣州一家動畫公司工作。她說:「這幾年,中國動漫界湧現一些製作和劇本皆不俗的作品。我覺得或許回到內地市場工作,會有更多機會。」然而,如今她卻盤算着換工作。因為他們公司連續三個月沒有開始新的項目,《哪吒》的出現,雖然激勵了她,但也讓她感到巨大的壓力。

最根本的原因是,動漫行業「不賺錢」,導致人才的流失。國產動漫的市場化運作要到2000年以後才開始,因此造成人才的斷層,六七十年代老藝術家的技術沒有得到傳承,二十一世紀以後才有新鮮的血液注入。此時,發展已經脫節。

許多當年抱持一腔熱情進入動漫專業學習的畢業生,在畢業之後,面對低薪酬、高強度的工作望而卻步。除非是非常熱愛動漫行業的,大多數人才最終因為種種原因流失。Lac說,行外人看到作品,總是看好這個行業,但是永遠看不到這個行業背後的無奈和競爭。

國家如今每年計劃給予一定數量的動畫製作扶持經費,這種措施是對人才的鼓勵,讓中國動漫人看到未來和希望,或許可以成為中國動漫齊頭並進、追趕世界步伐的有力推動。

作為一種文化軟實力,中國動漫在時代洪流和社會變遷中起起伏伏。好在唯一不變的是,動漫無論在什麼年代、什麼局勢下,都是一種獨特的並且深受大眾喜愛的文化形式,可以默默記錄文化潮流和市場經濟的變遷,這也是作為一種人類文明精神食糧的力量。

國產動漫慢慢佔據市場,圖為第十五屆中國國際動漫節中的中國動漫代表。(視覺中國)

如今,幾部動漫片的突破,讓人人都在說國漫崛起,之所以有這樣討論,是因為觀眾太渴望國產動漫蓬勃發展。無論如何,觀眾期待的是國產動漫何時能被稱得上崛起,《哪吒》的出品方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曾說:「國產動漫的真正崛起,需要每年誕生五到十部《大聖歸來》、《大魚海棠》之類的作品。」

相關文章︰【哪吒之魔童降世】內地票房大勝《獅子王》 哪吒有三大戰鬥形態【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破42億 超《復仇者聯盟4》成陸影史季軍金馬最佳動畫長片《大世界》將上映 近年中國動畫電影都很「大」

上文節錄自第178期《香港01》周報(2019年9月2日)《<哪吒>開啟國漫新紀元 走過百年之路 變與不變間摸索》,網上標題為編輯重擬。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