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柏拉圖主義:太一與靈魂 - EP14

撰文:01哲學團隊
出版:更新:

亞里士多德之後的哲學中心,漸漸從百花齊放的希臘遷移到了當時國力強盛的羅馬帝國。而羅馬文化在哲學上也兼收並蓄了當時希臘的諸多思想流派,比如較為注重個人哲學修養,並且要求人們從外在世界解脫出來,譬如有只在自己身上尋找幸福的斯多噶學派(Stoicism)、伊壁鳩魯學派(Epicureanism)等。由於羅馬與希臘文化的關係密切,所以這段時期在歷史上也被稱為「希臘化」哲學時代,而一種新的哲學思潮也隨之誕生——新柏拉圖主義

新柏拉圖主義(Neoplatonism)興盛於三至六世紀的古羅馬,他們以柏拉圖(Plato)的理型論(idea)和摹仿創世論為基本依據,把柏拉圖從巴門尼德 (Parmenides)繼承而來的「一」「存在」視為最高神學。與此同時,新柏拉圖主義亦借鑒了亞里士多德(Aristotle)「神學」中的純形式、完全現實、第一因等思想和斯多噶學派的神創論,泛神論,命定論等神秘主義傾向。新柏拉圖主義作為羅馬帝國時期最重要的哲學流派,最重要的人物當屬普羅提諾。

 

普羅提諾的太一

 

普羅提諾(Plotinus)生於埃及,其後到亞歷山大求學,後遷居羅馬,並在當地講學,而「太一」(the one)則是普羅提諾思想的核心概念。在哲學史上「太一」的地位相當於柏拉圖思想理型(idea),而太一的基本特質是純粹的一,是神聖的、至善的、完滿的和絕對的;萬物都生於太一。除此之外,我們不能對它作任何描述。人們不能對太一有所言說,這是因為對太一有所言說,就會把本來不屬於太一的規定歸於太一,這是曲解了太一的原義。

既然不能從肯定的角度言說太一,人們便只能從否定的角度言說太一。這即是說人們只能說太一不是甚麼,只能說太一不是心靈、不是物質、不是運動、不是靜止等等,太一甚至不是東西、不是物、不是性質。所以太一不是感官和理智所能認識,太一只能夠作為人們靜思的對象。

 

太一的流溢說

 

既然太一是萬物的源頭,那麼太一又如何產生萬物呢﹖普羅提諾認為太一是完滿的,像一個水杯一樣,自身充溢。如果水杯所盛載的水過多,水必定會溢出。太一因為自身就是完滿,而其完滿程度一旦超過其限度,必定會流出產生萬物。而被產生出來的東西在完滿程度方面必定會低於產生者。在人世來說,太一最先創造了心智,心智隨後又創造出靈魂;如此一來,世界便成為一個最高的太一到最低的萬物的井然有序的等級系列。普羅提諾以這番流溢說解釋了柏拉圖的理念如何產生萬物,萬物如何分有了理念而存在的問題。

 

靈魂的寧靜

 

由最高的太一到最低的萬物構成了一個有等級的,秩序井然的世界層級,而較低級的必然會較不完滿。由此,萬物都在追求更完滿的層級。柏拉圖認為人們應該要追求理念,努力超越自己,擺脫與世界和內心的關連,向上追求更完滿的狀態。普羅提諾繼承柏拉圖的思想,認為人們不應該關注身外之物、名利、地位和財富等等。因為人生的目的即是靈魂從肉體和世界萬物中解脫出來,慢慢脫離世界和自我,向上飄升,最後回歸原初的太一那裡,達到與太一的合一,獲得心靈的寧靜。但這不表示太一需要人類,因為太一本來就是完滿自足的。恰恰相反,是人類要為了心靈的寧靜,靈魂的徹底解脫,而要努力向上攀越,追求與太一合二為一。

 

從新柏拉圖主義到中世紀哲學

 

由於普羅提諾鼓勵人們努力向上,追求與太一合一。他的倫理學思想便具有濃厚的神學思想,體現了後來基督教思想當中的神人溝通思想的理論模型,更影響了後來中世紀基督教神秘主義思想,認為人能夠與神合一,達到永恆的極樂。

普羅提諾的新柏拉圖主義思想深深地影響了日後基督教哲學的發展。久而久之,哲學史的發展也慢慢地和基督教思想史緊密聯繫在了一起。這段時期就是中世紀,在哲學史上又名經院哲學(Scholasticism)時期。這是指在中世紀的修會和教會附屬的大學所進行的基督教神學研究,經院哲學家透過普羅提諾、亞維森納(Avicenna)、亞威洛伊(Averroes)繼承了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思想中神學成份較濃厚的成份。

明天開始的無睡意哲學課,我們就會開始中世紀哲學這個單元,而第一個將要介紹的哲學家,就是深受普羅提諾影響的奧古斯丁(St. August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