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這個世界就是意志的自我認識;黑格爾的死敵

撰文:唐晉濱
出版:更新:

尼采曾稱叔本華為自己最早的精神導師,更說是叔本華「讓我有勇氣與自由面對人生,因為我的腳有了結實的地盤。」1860年9月21日,是以悲觀主義著稱的德國哲學家叔本華離世的日子。

尼采:權力意志 一個天才悲劇的誕生與落幕

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出身於大富家族,父親亨利希(Heinrich Floris Schopenhauer)是位成功的商人。亨利希除了想讓兒子繼承衣缽,更想叔本華成為「世界公民」,甚至在兒子出生之前,已經為這孩子的前途鋪路,給他取了一個在德、法、英語中都通用、拼法完全一樣的名字——「阿圖爾」(Arthur)。亨利希特地安排阿圖爾寄宿與留學法、英兩國。聰穎的阿圖爾從中習得流利的法語與英語,並受到兩地的文化薰陶。

Ludwig Sigismund Ruhl 筆下的年輕叔本華(Wikimedia Commons)

叔本華對於從商曾經表現出過一點點興趣,但不論是學校中的師長還是他本人,都漸發現他有做哲學的資質與志趣,只是父命難違。在父親突然去世之後(一般認為是自殺),叔本華終於在母親的答允之下,正式棄商從文,踏上哲學之路。憑著父親豐厚的遺產,足以讓叔本華畢生過著純粹追尋思想的安穩生活,毋需擔心自己的著作不過普及,亦不用取悅課堂上的學生。

叔本華的母親約翰娜(Johanna Trosiener)(Wikimedia Commons)

叔本華的母親約翰娜(Johanna Trosiener)則是一位才女。當丈夫在漢堡的商界名利場中流連,她卻嫌棄這圈子的銅臭味,獨愛與文藝人士交流。在丈夫死後,約翰娜索性搬到當時德國的文化重鎮魏瑪(Weimar)居住,並經常舉辦文化沙龍,邀來德國文化界最有名的作家與藝術家作客。在母子鬧不和之前,叔本華正是在這社交場上認識到大名鼎鼎的文豪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在其顏色理論研究的影響之下,他自己亦寫下《論視覺與顏色》(On Vision and Colours)。作為多產而受歡迎的作家,約翰娜最擅寫遊記與傳記,叔本華甚至認為媽媽比自己更有名氣(更曾因此爭吵)。約翰娜離世後,她的作品足以編輯成超過二十四本的全集。

歌德:他寫盡浪漫與傷逝,至死都是少年 (03/22)

就讀哥廷根大學的叔本華,本來主修醫科,後來轉到哲學科。此時懷疑論哲學家舒爾策(Gottlob Ernst Schulze) 勸勉叔本華多讀柏拉圖與康德,這兩位大哲加上後來接獨到的古印度宗教,成為叔本華終生思想的泉源與砥柱。後來叔本華慕名來到費希特坐鎮的柏林大學,但開課後卻對這位大哲學家的思想與表述方式大失所望。

費希特:哲學界中的拿破崙・波拿巴

在德國古典哲學的偉大思想家之中,叔本華只推崇康德,對德國觀念論三傑——費希特、謝林與黑格爾長久抱著極為敵視的態度,甚至到了人身攻擊的地步。1820年代叔本華希望可以結合自己的職業與志業,重回柏林大學當無薪講師(Privatdocent),但此時的柏林大學已是攀上了德國哲學帝王寶座的黑格爾教授的城堡,自負的叔本華竟故意安排自己的課堂到跟黑格爾一樣的時間,希望一爭長短,最後課室門可羅雀。兩年後叔本華黯然離開,雖嘗試過再進入柏林大學但不成功,從此就再無踏足學術圈。

德國觀念論(下):費希特、謝林、黑格爾

回看黑格爾於《精神現象學》中,他按學理批評謝林的思想進路,尚且不會直稱其名,貼近當時哲學思想潮流的讀者,自然意會到黑格爾所指為誰。可是叔本華沒有學術體制的包伏,被排斥在官方哲學圈外,卻對這些德國最當紅的哲學家並不罷休,他罵費希特的說話是「詭辯」、「胡鬧騙術」、「廢話空談」,更稱黑格爾為「江湖郎中」、「胡說八道的人」,在說著「絕對無意義的哲學」⋯⋯縱使黑格爾已經離世,叔本華在《作為表象與意志的世界》第二卷( 1844年出版)中,仍然寫著這些對黑格爾毫不留情、既酸且辣的批評。

記黑格爾誕辰250週年:關於他的時代、生平與哲學概念的9個知識

叔本華的博士論文為《充分理由律的四重根》(On the Fourfold Root of the Principle of Sufficient Reason),成為他往後整個思想體系的基礎與出發點。及後叔本華於三十歲之齡寫下《作為表象與意志的世界》(The World as Will and Representation,本來是完整的一卷本書),基本上已可宣告完成了自己的思想體系,他往後多年的作品,都是對這系統的增補。

叔本華跟隨柏拉圖與康德區分兩個世界的二元論框架,同樣認為世界可分為表象與意志的兩個世界:前者是人的理性可以認識的經驗世界,後者是理性不可認識的物自身(thing-in-itself)世界。叔本華提出的那種整體的「意志」,我們可以稱之為「大意志」(英美學者會以大寫「Will」來表達),以區別於我們心理中的某種性質或傾向(可以稱為小寫的「will」或「willing」)。大意志是一種非理性、沒有主體、沒有客體或對象的軀力或欲望,因此不可被理性認識,叔本華認為它正是康德認為我們無法認識的物自身。

叔本華自己曾說:「我的哲學可以總結為一句話:這個世界就是意志的自我認識。」對於叔本華思想體系的概要,請繼續參考以下【無睡意哲學】的兩篇文章。

叔本華:人生就如一個鐘擺 - EP55

叔本華:如何解脫痛苦 - EP56

延伸閱讀——論詩人的自殺:重讀叔本華 | 于千

_________________

+1

下載《香港01》App ,按「+」號加入《哲學》搶先看文章: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