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前幕僚港大對談:美國人開始忘記香港是特別的

撰文:藺思含
出版:更新:

拜登前幕僚季浩豊(Frank Jannuzi)本周四(28日)出席香港大學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CCCW)的爐邊會談,暢談中美關係的發展、拜登與特朗普對中國政策的差異。他指出,華府對香港國家安全法很可能仍處於「觀望模式」(wait-and-see mode)。他認為香港需要保持其特殊性,展現對不同信仰和觀念的包容性,讓美國人相信香港與中國其他地方的不同。

美國智庫「梅琳和麥克曼斯菲德基金會」(The Maureen and Mike Mansfield Foundation)會長季浩豊當天下午出席由前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主持的會談。現場有許多學者、商貿界人士出席,向季浩豊就中美關係走勢、美國對華貿易政策等發問。

季浩豊曾擔任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東亞政策主任,是拜登任參議員時期的主要慕僚,聚焦美國與東亞外交關係及安全、政治、經濟和人權等議題。他至今仍是民主黨內頗具影響力的對華政策專家。

當天下午會談剛剛開始,季浩豊便穿插標準的普通話發言:「第一次(來香港)是1984年,那個時候是留學生在那個北京外國語學院。」令不少台下觀眾驚訝,他稱,首次訪港時英國殖民地與中國大陸之間「非常戲劇性」的對比令他印象深刻。

香港需讓美國人相信其獨特性

季浩豊指出,自那以後他曾十多次訪問香港,他說香港仍然是美國了解中國其他地區的 「寶貴橋樑」。他認為,「香港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繼續慶祝使香港與眾不同的一切。」對不同信仰、性取向、觀念等的包容性,就之進行熱烈的辯論,這些是香港「需要鍛煉的肌肉」。

會談期間,有觀眾提出香港與中國的名字在華府愈發成為一種禁忌,以致於在國會針對香港的重要遊說、政策說明工作都無以為繼。季浩豊回應稱:「我很難過很多(美國)人未能對香港和中國大陸加以區分,很不幸的是美國人開始忘記香港是特別的。」他指,大多數美國人不會持續性的關注香港議題,也不理解基本法、一國兩制等複雜體系,因此香港在中美緊張關係下也難逃其後果。

他表示儘管不能代表美國政府,但從官方對國安法的初期回應來看,華府仍在觀望國安法具體將如何實施,等到有實際案例後,才能評估法案對香港的影響。他稱,自他任職拜登幕僚、香港剛剛回歸後起至今,拜登「始終忠實於香港的特殊性」,並維持香港在美國法律中的的「特殊地位」。

圖為2023年11月1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同美國總統拜登在斐洛里莊園舉行中美元首會晤。(新華社)

現場觀眾拋出尖銳問題,指美國雖常以人權、價值觀為依據決定對華取態,但對越南、對墨西哥等過卻顯示出雙重標準。

季浩豊表示,中美之間的衝突並非源於價值觀或體質上的差異,而是權力的問題。「美國喜歡當第一,我們不想讓任何人超越我們。」他指,1980到1990年代日本的崛起下美國採取了壓制性政策,2000年以後便輪到中國。「我們就像開着法拉利的美國人,看見中國人開着比亞迪超車,心想那是誰......美國人就是會爭第一的人。」

美國全球主義已死

在貿易問題上,季浩豊坦言,「在目前的美國,全球主義已經死了。全球化還是真實的。」他指美國已經沒有任何一個派別還在推動自由貿易,而這是由於美國自身的問題所引起。

民主黨眾議員奧卡西奧科爾特斯(Alexandria Ocasio-Cortez)自稱「民主社會主義者」,反對貿易自由化。 (GETTY)

「即便中國遵守世貿組織的每一個規則,美國仍會對市場自由化感到不安。」他以民主黨政治明星奧卡西奧科爾特斯(Alexandria Ocasio-Cortez)為例,表示她反對貿易自由化,原因並非想要懲罰中國或日本,「她知道在美國,如果你丟掉工作,你同時也丟掉了醫保,你讓你自己和家人都陷入財務災難。」而這是美國國內的結構性問題和政治問題,「中國和香港對此都無能為力。」

前總統特朗普2016年競選時以反全球化為重要競選綱領,保護國內製造業,上台後更對華實施「脫鈎」,而拜登政府則主張更溫和的「去風險化」。季浩豊指,11月的大選會再次提現出美國對這一問題的判斷。

圖為2024年3月9日,特朗普(Donald Trump)在佐治亞州競選集會時發言,3月12日他獲得共和黨內提名,有望參選下屆總統。(Reuters)

特朗普對華政策更難以預測

在會後接受《香港01》採訪時,季浩豊稱無論誰當選,中美緊張關係都不會改變,惟特朗普政策取態更難以預測,而拜登則很可能維持目前對華緩和關係的政策。「特朗普的態度無法預測,他的決定取決於他個人能否獲利,取決於哪一方給他更好的方案。如果特朗普去到台灣,台灣提出要給三家酒店,到北京,北京說給在北、上、廣、深給他五家酒店,他就會選擇(支持)北京。」

季浩豊對特朗普給美國政治、尤其是共和黨帶來的混亂感到無奈,認為共和黨需要時間重新修正。他笑言,如果特朗普當選,「或者我來香港尋求政治庇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