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港大研討會解讀中國經濟 GDP增長5%是「不可能任務」?

撰文:毛詠琪
出版:更新:

中國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周二(5日)開幕,總理李強 2024年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目標定在5%左右,目標門檻之高,在當前環球形勢下可謂極具挑戰性。香港大學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CCCW)於8日舉辦了「走出低谷:中國兩會與世界經濟走向」研討會,邀請了多位中國經濟專家作出解讀及前瞻。

擔任主持人的港大中國商學院創院院長劉寧榮教授首先分享看法,認為中國政府立下的經濟目標十進取,尤其是中國現時面臨着多重問題,包括通縮、人口萎縮、债務佔GDP比例很高、脫鈎、去全球化。而中方提出的答案是發展「新質生產力」,劉寧榮則以「ABC」作出解讀,包括A-人工智能(AI)、B-電動車(battery powered vehicles)、C-晶片(chips),將會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推動力。

香港中文大學藍饒富暨藍凱麗經濟學講座劉遵義教授作出較樂觀的預測,預期今年中國的GDP增長介乎5-5.5%。他指出,從中國各省份預期增長,可見多達約20個省的目標成長在5.5%,不過須視乎一些負面因素:「我認為最嚴重和最重要的是總需求不足;二是人口減少;三是地方政府的財政狀況;第四是中美策略性競爭。就總需求而言,中國是過剩經濟體,幾乎每個部門都有過剩勞動力、過剩資本、過剩產能。」

劉遵義:須擴大內需 扭轉民眾負面預期

劉遵義認為,中國需要做的是增加需求,因為中國如今已是一個大陸大國,就算對與美國的經濟戰爭也不那麼敏感,「可以肯定的說,中國實際人均GPD增長在5至6%區間內。」劉遵義又指出,很多人會擔心中國會像日本自90年代一樣進入「失去的30年」,但他認為不會發生,只需要創造到一定程度的財富,並擴大內需,因此中央政府須致力扭轉民眾對經濟的負面預期。

美銀董事總經理、大中華首席經濟學家喬虹認為,認為中國要達至4.8%,甚至5%以上增長會是具挑戰性的。她又強調中國外匯穩定的重要性,預計明年年底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將達6.9元。

美銀董事總經理、大中華首席經濟學家喬虹認為,認為中國要達至4.8%,甚至5%以上增長會是具挑戰性的。(毛詠琪攝)

中國消費者信心低迷成復甦障礙

她提到,雖然內地出現「消費降級」現象,但主要出現在一、二線城巿,實際上其他較下級、或較小的縣級城巿卻出現「消費升級」;在過去的農曆新年長假期,終於看到遊客數量以及財政和收入旅遊業收入也將顯著回升至原來水平的119%;新年內地電影票房造好,計算票房7天滾動移動平均線,是史上第二高的一年。

喬虹最後強調的是信心問題,當看美國經濟,消費者並不像中國人般有那麼多儲蓄,但他們在支出上仍很有信心,這反映他們對未來的信心,但中國卻正好相反,家庭擔心未來的收入下降而削減支出,因此消費者信心也會是經濟復甦的一大障礙。

高盛首席中國經濟專家閃輝則預期美國步入經濟衰退的機會低,通脹亦會持續下降。她預計聯儲局(FED)降息幅度將大於市場預期。而中國要實現5%GDP增長並不容易,「就像去年的5%增長中,其中1-2%是源於疫後通關復常,但你今年不會再有一些通關復常。」而要達至5%的增長,三個條件缺一不可,一是,出口要保持不下跌;二是,要管控樓巿下行;三是,在財政支出政策上做好支援工作,為GDP帶來至少一個百分點的增長。

內地樓價調整只完成一半?

至於中國樓巿,閃輝預期樓價會繼續下行一段時期,不會迅速反彈。「舉個例子,如果你想想美國的經歷,房價在2006年達到頂峰。儘管採取了所有的救火措施,美國房價什麼時候才下跌?美國2011年底的政策反應非常迅速,2012年初,所以持續了一段時間以便價格調整。 按照標準,我們(中國)的價格調整只完成了一半。」

閃輝又指,雖然中國電動車是非常亮麗的一個版塊,但電動車、電池、太陽能及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新興產業,不會完全能填補房地產低迷對整體經濟留下的缺失。「當我們將這三個新版塊的貢獻加起來並與住房進行比較時,結論是淨值仍然是負值。」她認為,中央政府設下5%增長目標,巿場將預期會有更多紓困措施及刺激經濟的政策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