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身份風波席捲印度 民族矛盾挑戰莫迪管治

撰文:唐曉東
出版:更新:

年近歲晚,印度全境因《公民身份修正案》(CAA)引發的騷亂愈演愈烈。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上周一(12月16日)連發6條推文,強調新法案體現了「印度幾百年來包容、和諧、憐憫以及兄弟之情的文化」的和顏悦色。但這番解釋未能說服上街的民眾,憤怒的示威者更把矛頭指向莫迪和執政黨人民黨黨魁、聯邦內政部長沙阿(Amit Shah)。
為此,莫迪再於上周日(12月22日)發表講話,這次則口風大變,直指這是「納薩爾派反政府武裝(即印度毛共游擊隊)和各家反對黨」的陰謀。氣急敗壞,可見一斑。

12月12日生效的《公民身份修正案》確定,2015年前「從阿富汗、孟加拉、巴基斯坦遷移到印度的非法移民」,如屬印度教徒、錫克教徒、佛教徒、耆那教徒、巴斯人和基督徒都能獲得公民身份,卻沒有包括穆斯林在內。

截至當地時間12月23日,印度全境因《公民身份修正案》(CAA)引發的騷亂仍在繼續。印度全境目前已有705人入獄,5,400人被拘留。在北方邦(Uttar Pradesh)、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喀拉拉邦(Kerala)等地。如何處理因《公民身份修正案》而再次激化的民族矛盾,將大大考驗莫迪在大選大勝後的管治能力。

此番從印度阿薩姆邦(Assam)開始,最終蔓延全境的騷亂,其實已醞釀一年有多。去年9月,民族成份複雜的阿薩姆邦雖宣布該邦400萬不在「國家公民登記冊」(NRC)上的居民有望保留公民身份,但印方在盤桓篩查一年之後,最終在今年8月底宣布有190萬、以穆斯林為主的民眾「即將喪失國籍」。如今,《公民身份修正案》將穆斯林排除在外,再次激起複雜的矛盾。

+7

混亂遍及全國

《公民身份修正案》生效後的周末,印度全境一片混亂,從最早爆發抗議的東北部阿薩姆邦開始,由東到西的梅加拉亞邦(Meghalaya)、特里普拉邦(Tripura)、西孟加拉邦(West Bengal)、北方邦(Uttar Pradesh)、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喀拉拉邦(Kerala)及首都新德里先後火頭四起。在亂情尤為突出的新德里,印度軍警為免局勢進一步惡化,關閉市內12個區的網絡。當局更部署軍警進行宵禁,南德里地區和多個示威地區的學校也因此關閉。

這場風波在上周日(12月15日)經歷了一個小高潮。在新德里南部的賈瑪清真寺和印度國立伊斯蘭大學附近,上千名示威者與軍警發生激烈衝突。雖然遭羈押的示威學生當日均被放出,新德里警方也稱「只有10人被捕,且都是暴力罪犯」,但事件造成超過100人受傷、6輛公車和50輛私家車被燒毀,震驚印度內外。

印度首都新德里的示威者12月20日在賈瑪寺外聚集並抗議修正案。(AP)

相比在新德里的學生示威,印度全境其他地區的抗議亦有傷亡出現。根據印度媒體報道,至上周六(12月21日)晚為止,單在北方邦就累計有16人死,數千人遭拘捕或扣留,並有兩百多名警方人員受傷。

諷刺的是,這場風頭從一開始其實已經被壓制住了。環顧印方的操作模式,此次風波的核心地區並不在印度半島和新德里,而是阿薩姆邦。印方布控阿薩姆邦的方式,更有四個月前軍管印控喀什米爾(Kashmir)地區的影子。

一切盡在掌控之中?

在喀什米爾的行動中,印軍在8月5日先行抓捕了當地前首席部長阿卜杜拉(Omar Abdullah)及當地大黨「查謨與克什米爾人民民主黨」的黨魁穆夫提(Mehbooba Mufti),隨即調動數萬軍警控制城市,並切斷當地網絡通信,只准居民使用軍方配備的固定電話。這使得當地民怨四起,更有部份警員攜裝備進山,與派駐軍警對抗,但莫迪當局還是在較短時間內解決了軍管問題。

印度連日爆發示威,反對國會通過《公民身份法》修正案,截至12月22日,死亡人數增加至24人。(Reuters)

有了在印控喀什米爾的用兵經驗之後,莫迪當局在四個月後更為熟練。

首先,印軍自10月起就以在印控藏南及阿薩姆邦舉行代號「Him Vijay」(意為「雪山勝利」)的大演習為名,調動包括三個「綜合戰鬥群」(IGB)在內的四萬人部隊,營造印軍在中印邊界「亮肌肉」的表象。印度民眾也因此被麻痺,認為這真的是印軍針對中印邊境的行動。事實上,印軍是在阿薩姆邦布控機動兵力,準備鎮壓民變。

其次,由於印度在阿薩姆邦仍可依照《武裝部隊特別權力法》(AFSPA)採取軍管。這讓印度軍警第一時間採取行動更為順利,他們在12月10日以「勾結亂黨」、「印共毛派分子」等名義大肆抓捕民權人士。譬如當地知名民權活動家古戈伊(Akhil Gogoi)就在當日以「毛派分子」的罪名,被印度反恐機構「國家調查局」(NIA)抓捕,NIA又以「陰謀和煽動恐怖主義行為」罪名,控制了當地兩個知識分子團體。阿薩姆邦還從12月10日開始斷網,直到上周五(12月20日)才恢復網絡服務。

民眾抗議《公民身份法》而觸發的騷亂對莫迪政府構成挑戰。(Reuters)

莫迪的隱憂

歸根究柢,新德里當局可能並不在乎今次立法風波造成的全境騷亂,因為計劃中的騷亂核心地區-阿薩姆邦一帶的局勢已被基本壓制。莫迪本人在亂局之中可說是高枕無憂,只待示威平息。

雖然部份印度政要加入示威,公開反對中央政府推行的《公民身份法修正案》,但背後大多與以國大黨為核心的反對派黨團有關,可國大黨人士也只能以反莫迪的名義煽動示威。雖有西方專家稱,莫迪此舉會讓「更多國內穆斯林民眾心懷巴基斯坦,造成整個國家的分裂」,但印度的實際問題其實並不在此。

的確,莫迪已奠定了其掌控印度全境的狀態,他在喀什米爾問題上藉穆斯林問題為切入點,確保了自身「印度教國家」(Hindutva)的政治資本。散居於印度各地,且生活相當城市化的普通印度穆斯林終究不會對莫迪說「不」,而莫迪執掌古吉拉特邦(Gujarat)時鐵腕壓制穆斯林留下的恐怖印象,更讓一般人選擇明哲保身。

印度反對「公民身份修正法案」(CAB)的示威持續。圖為印度警員2019年12月19日用警棍攻擊示威者(AP)

但總的來說,莫迪「高枕」下面仍有隱隱作動的另一波危機:他固可憑藉民族問題調動民意,但印度經濟下行卻是民眾每天在地切身感受之事。

自印度央行前行長帕特爾(Urjit Patel)於去年12月辭職後,印度央行雖然經歷了一年五次135個基點的快速降息,但經濟仍沒有起色。根據印度政府今年6月公布的數據,印度今年第一季度經濟僅按年增長5.8%,連續三個季度增長放緩。

此外,印度的銀行、信貸系統也連續「爆煲」。以印度3A級非銀行金融公司(NBFC,也稱「影子銀行」,提供轉貸業務)IL&FS在去年9月因意外違約倒閉為標誌,印度金融市場發生了連鎖反應;今年6月,印度另一家影子銀行巨頭DFHL亦出現違約,股價與去年9月相比已下跌97%;到10月,印度老牌房地產信託金融公司IBHFL也出現融資困難,股價從每股800盧比(約合87.6港元)下跌到每股200盧比(約合21.9港元)。印度儲備銀行(即印度央行)及惠譽評級因此擔心印度傳統商業銀行會否發生更大規模的違約。

分散外間注意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當莫迪突然發動對印控喀什米爾地區的軍管行動時,已有分析認為他可能是想藉此分散外界對印度經濟問題的注意力,進而提振民心。從此後的實際效果看,莫迪的確達成了一定的行動目標,但遺憾的是,經濟規律這個「看不見的手」還是讓印度繼續陷入不安。

印度中央統計局11月29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印度今年第三季度按季經濟增速從上個季度的5%降至4.5%,已連續六個季度下跌,為六年多來最低水平。印度在去年第一季度時增長率高達8.2%,這番下滑顯然頗為「刺激」。

莫迪上台那天起,印度這些年國內的宗教衝突,就呈現愈演愈烈之勢。(Reuters)

此外,此前的影子銀行危機仍未過去,導致印度的住房、汽車、耐用消費品行業今年下半年開始無法取得融資,加之影子銀行不再為購車放貸,令汽車銷量銳減,印度汽車製造商協會數據即顯示,在今年4月至7月間,客車銷量同比下降26%。考慮到印度的汽車相關行業直接和間接雇傭了超過3,500萬人,對印度國民生產總值(GDP)貢獻超過7%。因此,如果印度汽車行業持續下行,明年恐怕會有大量人因而失業。

對此,莫迪當局的幹將、財長西塔拉曼(Nirmala Sitharaman)早前宣布,新德里將拿出一份總額100萬億盧比(約11萬億港元)的財政刺激計劃,用於開展多項大型基建專案。但莫迪當局同樣會拿出分散注意力的手段,阿薩姆邦的示威便派上了用場。

然而,隨着新法案在阿薩姆之外的地區引起反彈,在印度政府不願意讓步的情況下,這場動亂有可能再度重創印度低迷的經濟。對於一心想建立一個「強大的印度」的莫迪來說,如何在盡快調解民族矛盾的衝突之餘,又能讓經濟增長重回上升軌迹,將是他第二總理任期的最大挑戰。

上文刊登於第194期《香港01》周報(2019年12月23日)《公民身份風波席捲印度 民族矛盾挑戰莫迪管治》。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