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沒有被讀懂的「群體免疫」

撰文:吳迪
出版:更新:

3月15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COVID-19)在各國傳染程度首次超過中國境內。截至香港時間16日12時,中國內地、香港、台灣累計確診81,079例,現存9,998例,死亡3,218例;海外各國累計確診86,979例,現存73,998例,死亡3,282例。其中,歐洲各國以55,303例累計確診,49,963例現存和2,341例死亡尤為嚴重。

正是在此背景下,英國、法國、德國三國政府近日圍繞「群體免疫」的表態,引發了廣泛關注及爭議。那麼,所謂「群體免疫」,究竟是什麼?

約翰遜首提「群體免疫」

最先激起這輪討論的是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3月12日的一場記者會。會前英國各界普遍期待政府宣佈應對疫情的緊急措施。不過,會間約翰遜僅宣佈「出現發燒和持續咳嗽症狀者在家自我隔離一周,無論之前是否去過疫情嚴重的國家或是否跟確診感染者有過接觸」以及「從周五(3月13日)開始,學校組織的出國旅行活動一律取消,已經有疾患的老年人不建議去乘郵輪」,至於社會上不少人呼籲的取消大型公眾活動和關閉校園等強制抗疫措施,則都不在約翰遜此次決策之內,官方對此解釋為「時機不妥」。

3月12日,瓦倫斯(右)在該記者會上提及的「群體免疫」引發巨大爭議。(Getty)

與約翰遜共同會見媒體的首席科學顧問瓦倫斯(Patrick Vallance)補充到,英國當局考慮採取「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方案,也即待大部分免疫能力健全的人感染病毒,身體從而獲得抗體,對病源免疫。翌日,瓦倫斯在接受天空新聞電視台(Sky News)採訪時解釋,如果社會長遠有一定人數感染病毒,病情輕微而又產生抗體的話,便要有約60%人感染新冠肺炎,未來將能夠「保護」社會,達到群體免疫的效果。

3月15日,英國衛生大臣夏國賢(Matt Hancock)在英國主流報紙《星期日電訊報》上發文稱,英國政府將在3月16日至22日這星期內發布一項緊急法案以對抗疫情,包括計劃要求70歲以上人士自我隔離最多4個月,會於未來數周的適當時間公布更多細節。至於備受爭議的「群體免疫」,夏國賢稱英國已基於科學家的專業知識制定了一項抗疫計劃,「群體免疫」不是其中的一部分,這僅是一個科學概念,而不是目標或戰略。

法國與德國的隱晦表態

另一方面,法國教育部長布朗蓋(Jean-Michel Blanquer)3月15日接受FranceInfo電台採訪時,似乎表示法國政府的看法與約翰遜政府類似。

3月14日,法國總理菲利普(Edouard Philippe)宣佈法國新冠病毒疫情擴散升至第三階段,自翌日(3月15日)0時起,關閉餐館、酒吧、電影院等非必需商業。對此,布朗蓋補充道,新冠肺炎疫情最終「可能會」感染過半國民,「法國防疫策略從一開始就不是阻止疫情,而是延緩疫情擴散」,我們預估「最終50%至70%的法國人口將感染新冠病毒,這會形成『多數免疫』(d'immunité majoritaire),致使病毒自行消失。」

與此同時,據路透社報道,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3月11日在柏林一場記者會上表示,政府應對疫情的工作重點是「放緩傳播速度」,「面臨病毒的存在,而人口沒有免疫力,亦沒有治療措施,那麼60%至70%的人口將會被感染」,「(我們的)工作重心應當是放緩病毒的傳播,避免醫療衛生體系負擔過重。重中之重是爭取時間」。

3月11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柏林就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舉行記者會。(Getty)

「消滅病毒,研製疫苗」vs「放緩傳染,等待免疫」

開宗明義地講,所謂「群體免疫」,並非英法德等國政府所採取的「抗疫策略」,而是這些國家政府所希望臻至的目標,也是他們所認為的疫情最終完全終結的唯一前景。

這三個歐洲大國的「抗疫策略」是放緩病毒傳播,為了達成該策略,各國採取了諸如關閉酒吧、要求老年人自我隔離、關閉口岸等措施。對比中國、韓國、意大利、伊朗等國,法國至今為止的措施比較寬鬆,德國的措施更為寬鬆,英國的措施尤為寬鬆。

如果說默克爾11日的說法還只是其政府對疫情前景的預估,那麼當法國與英國政府高官能在記者會及媒體採訪時說出這種表態,則無疑意味着英法兩國政府不僅對疫情發展有同樣的預估(感染過半人口),且認為這種前景是可接受的,又或是無可避免的,並在此前提下採取「放緩傳播」、「維持醫療衛生體系運轉」的政策。

因此,用更平白的語言,約翰遜及布朗蓋等人的表態,意味着其政府認為病毒根除的唯一方法,是待其傳染至過半人口,人們形成「群體免疫」後,自動消失。在此之前,其防疫重點就不是消滅病毒,而是放緩疫情傳播,包括減少大型集會、關閉口岸。至於這些國家的政府將如何「維持醫療衛生體系運轉」?會否參考日本及美國限制病毒檢測規模,以防輕症患者擠壓醫療資源?這都有待觀察。

後續閱讀:「群體免疫」的歐洲現實 可以理解難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