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爾頓新書】美國對前官員出書沒有審核機制嗎?

撰文:藺思含
出版:更新:

近日,白宮前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John Bolton)的新書還未上架便引起了熱議,當中揭露的內容已因其敏感性和衝擊性引起廣泛關注,包括特朗普為自己的大選向習近平求助等。然而成為焦點的不僅僅是書中的內容,該書發表的過程就足以成為一個精彩故事。儘管白宮發言人麥肯內妮(Kayleigh McEnany)對該書表示強烈反對並稱其沒有經過適當且充分的前期審核,博爾頓本人卻稱自己與國家安全局的相關人員進行了詳盡的溝通和修改才發表。

四個月三輪修改的糾結

博爾頓律師庫珀(Chuck Cooper)近日則在華爾街日報發表文章,詳細敘述了此次博爾頓新書出版前的審查過程。他聲稱這次審查「也許是國家安全委員會史上強度最大、範圍最廣的出版前審查」。

該書的原稿於去年12月30日交由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即博爾頓先前所屬的部門)負責出版前審查的高級主管進行審查。而在接下來的四個月裡,這位名為奈特(Ellen Knight)的主管與博爾頓對這份長達500頁的原稿進行了三輪反復的逐字逐句的修改。

根據庫珀的說法,第一輪對原稿的修訂於1月23日開始,兩人隨後進行了四次當面討論,博爾頓本人亦記下了近40頁手寫筆記,於3月9日完成第一次修改。在此期間,華盛頓郵報引述知情人消息稱特朗普曾「直接參與」(directly weighed in)了白宮對該書的審查,並告訴職員此書不能在11月大選前發表。

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於去年9月辭去在白宮的職務。特朗普發推文表示白宮不再需要他的服務,第二日博爾頓即向白宮遞交辭呈。(美聯社)

3月27日,奈特發來第二份的修改建議——一份長達17頁的修改和問題清單。3日後博爾頓便完成修改並回復,「接受了奈特絕大多數的修改意見」。

經過4月份的第三次修改,這位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主管終於在4月27日對博爾頓說:「這真的是我能提供給你的最後一次編輯」。

儘管奈特的審核至此已經完成,博爾頓卻未能獲得書面的確認通過審核的聲明。這位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主管對此的回應亦顯得曖昧不清:她正在與白宮內一位不能透露姓名的人士進行「極為微妙」的互動,且還有一些內部的考慮待解決。

幾天之後,本應結束了的審核又節外生枝。白宮現任國家安全顧問奧布萊恩(Robert O'Brien),即博爾頓的後繼者,在檢視書稿和奈特的審核意見後認為書中仍含有機密信息。而他的這一主張則成為白宮阻止該書發表的藉口。

審查機制不透明 易為政治目的利用

博爾頓的書所受到的繁複審查再次說明,儘管在美國著名的五角大樓文件的曝光後,最高法院判決紐約時報及華盛頓郵報兩家媒體勝訴,並使該事件成為美國言論自由的里程碑事件,但在涉及國家安全機構相關人員的公開報料上,有關國家安全的考慮及公眾的知情權間絕非毫無博弈。其關鍵在於所有進入相關機構的僱員必須簽署的一項保密協議。

美國國家安全局的資料顯示,對涉及國安局的出版前審查適用於所有前任以及現任僱員,且根據僱員所簽署的保密協議,保衛國家安全局的機密是一項終生義務。

另一個涉及美國國家安全的政府機構——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內部亦設有出版物審查委員會(PRB)。中央情報局有關PRB的一篇備忘錄提到,出版前審查的目的是確保會對國家安全造成損害的信息不會在不經意的情況下被曝光,但相關的要求並不適用於與情報、外交關係或者CIA僱傭信息無關的內容。

無論是作為白宮內部機構的國家安全委員會,還是國家安全局或中央情報局,美國政府有關機構的出版前審查機制都極不透明,造成了審查機制為個人或組織的政治目的所利用的可能。

儘管各機構並沒有明確的指引表明有關的審查如何進行,但在由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所簽署的一項行政令中,卻能找到限制這類機構在進行審查時的權限的條文,包括規定了審查不能以拖延機密信息的公布為目的,不能以避免造成某個人,或某個機構的難堪為目的等。

在此次博爾頓新書的審查初期,博爾頓的律師庫珀就曾對奈特強調這一點,而奈特亦在回復中明確表示,是次審查只會服務於防止機密信息的洩露,而不會為「避免個人難堪」而對書的內容進行修訂。

另外,根據該行政令,資訊的保密需求取決於相關保密機構對於未經許可洩露該信息會否對國家安全造成傷害的判斷,同時亦規定該機構必須能識別並描述這一損害(identify and describe the damage)。但目前為止,白宮發言人麥肯內妮僅僅表明該書未能完成所有適當的審查,但未就博爾頓的新書未能提供上述證據。

儘管分析普遍認為白宮此次提起的訴訟並不能阻止該書的出版,但另一方面,該書在審查過程中所遇到的阻撓,卻使得審查機制可能為個人政治目的所利用的弊病暴露無遺。民眾對政府行為有知情權這一美國民主的核心價值,也遠非觸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