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2020|三個因素促使拜登難改善中美關係

撰文:黃治金
出版:更新:

拜登(Joe Biden)當選美國新一任總統後,其對華政策一直是外界關注的焦點。

基於對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時期中美關係狀態的判斷,輿論普遍認為,拜登上台後將對中美關係進行一次「重置」(reset),就如同奧巴馬(Barack Obama)上台後「重置」和俄羅斯的關係一樣。至於能否成功,則取決於拜登用什麼樣的人,搭建什麼樣的國安團隊,包括是否重用共和黨人。

即便沒有這種「重置」的官方說法,拜登也會對雙邊關係進行調整,最大的可能是讓美中關係趨於「平穩」,而不是大幅度改善雙邊關係,因為中美局部脱鈎的現實或傾向會存在一段時間,尤其體現在高端晶片、醫藥等高科技領域。在文化教育領域的交流,也會持續存在爭議,比如在美孔子學院的遭遇。

拜登擔任副總統期間曾和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密切交往,點擊查看大圖:

+2

中美也不可能冷戰。一方面是中國不打,美國盟友也不配合;另一方面拜登支持多邊主義和國際合作,一些內政和國際議題上,會有和中國的合作空間。但總體上,競爭會大於合作。這一點和奧巴馬時代的競合關係稍有不同。就整體對華關係判斷,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分析。

其一,對華強硬是驢象兩黨的基本共識,或者新時期的「華府共識」。美國已經放棄「歡迎一個和平崛起的中國」說法。如果共和黨繼續控制參議院,美國右翼也會藉助對白宮的制衡影響對華關係。

其二,拜登對外關係應該是以全面修復為主,中國只是其中一環。而修復過程中注重強化盟邦體系,重新打造遏制中國的勢力圈。這就要看拜登推出何種亞洲戰略,以及如何延續奧巴馬時期在經貿、軍事、價值觀等全方位的對華制衡策略。

其三,為2024年大選考慮,拜登上台第一要務依然是內政,而非外交,即開展疫情防控、提振國內經濟、找回工作崗位,回饋白人工薪選民。這也是2016年希拉里(Hillary Clinton)敗選的教訓之一。

2019年6月29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特朗普在二十國集團(G20)大阪峰會期間會晤。這可能是特朗普任內最後一次同習近平會晤。(Reuters)

這一點從拜登目前宣布的四大要務也能看出,分別是抗疫、重振經濟、改善種族關係以及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其中,在抗疫和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拜登可能會採取和中國合作的姿態。

拜登上台後,美國國內的經濟問題、種族矛盾和底層對建制體系的不滿依然存在,支持特朗普的選民也不會走遠,他們的焦慮並未緩解。

換句話說,拜登第一任期(假設他會尋求連任)會受到很大的束縛,在外交上不能學老布殊(George H. W. Bush)那樣發力過猛。如果選民訴求和焦慮得不到緩解和解決,4年後的2024年大選拜登和民主黨就可能被右翼反撲。

最後,拜登和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有私人交情,預計會利用一些非正式地、柔和或靜默外交方式改善高層關係,但只能起到共同把握大方向、「管控」(manage)分歧的作用,目的主要是為了防止雙邊關係失控和脱軌,令一方出現錯估和誤判,起到一個「穩定」雙邊關係的作用。

對於國際大變局下的中美關係,拜登只要「穩定」中美關係,就已經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