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人出兵納卡 俄羅斯一錘定音

撰文:茅岳霖
出版:更新:

11月10日,歷經三輪停火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納卡)戰事似乎又走到了盡頭。佔據了納卡古都舒沙的阿塞拜疆軍隊在納卡「首府」漢肯德城郊接受了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的斡旋。交戰的阿塞拜疆與亞美尼亞兩國簽訂了共11點的停戰協議。

相對於亞、阿兩軍在戰場上的勝負,以及領土交割具體細節,外界正驚詫於一點,即停戰協議一簽署,一支總兵力近兩千人,包括大批裝甲車輛的俄羅斯「維和部隊」已搶在第一時間,沿着連接納卡的M12公路,從亞美尼亞的基地向漢肯德快速推進。

此舉不僅為俄土此番在高加索的新博弈劃下了句號,也顯出了俄方的果斷之處:莫斯科抓住了美國等大國暫時無力干預的戰略空間,採取了一錘定音式的出兵行動。

必須承認,俄羅斯目前對土耳其的野心頗為不快。土耳其在近一個月來的納卡戰事上,正在效仿俄羅斯在敘利亞伊德利卜、利比亞內戰等問題上的手法,利用摩擦,嘗試在其東部邊界地區滲透進高加索地帶,進而藉助軍事和外交資源擴大其在中東的勢力範圍,並努力壓制俄羅斯在當地的影響力。

10月下旬以來,納卡戰事已在沉悶中顯出了結束的態勢,點擊看解說:

+2

安哥拉政要也頗有信心,譬如土耳其副總統奧克塔伊(Fuat Oktay)曾在接受採訪時稱「俄羅斯無力解決納卡戰事,莫斯科需要安哥拉的幫助才能解決危機」。就本次亞、阿停火的最終協議來說,締約各方也確認了土耳其作為停戰觀察員的地位。

不過,俄羅斯終究不會把從沙俄到蘇聯時期經營了幾百年的高加索利益讓渡給土耳其,納卡地區也仍是俄羅斯在周邊國家重要的利益抓手之一。

在俄羅斯總統府直屬的《觀點報》在11月2日發表的題為《拯救納卡對俄羅斯的安全至關重要》評論中,納卡已與德涅斯特河沿岸、阿布哈茲、南奧塞梯幾處與俄羅斯存在「密切的特殊國家關係」的「小國」相提並論。俄方學者認為,確保對納卡的控制,以及該地對俄羅斯的「友好」關係,有利於俄方拒止北約借土耳其延伸到有望統一納卡的阿塞拜疆等地。

阿塞拜疆現任總統阿利耶夫的家族從1993年開始就執掌這個在納卡戰爭慘敗的國家,阿塞拜疆在1988年後的32年間也一直不忘復仇。隨着阿塞拜疆有望通過停戰協議,確保收復納卡近八成領土,阿塞拜疆全國已一片歡騰。(Getty)

以俄國家杜馬獨聯體事務委員會副主席扎圖林(Konstantin Zatulin)代表的部分高官指出,阿塞拜疆和土耳其為了實現軍事報復,破壞了該地區的和平,因此,一些俄羅斯議員已經形成共識,認為俄羅斯應該提醒土耳其和阿塞拜疆,讓他們明白「哪個國家才是後蘇聯時代的領導」。這一點也得到了普京為首的莫斯科方面的認可。

當然,相對於俄土在高加索地帶的細部操作,俄軍當機立斷出兵還有一大誘因,即塵埃未定的美國政治環境。10月時,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empeo)的斡旋證明了美國對納卡問題始終保持傳統關注。直到2020年,美國仍有15個州認同納卡地方的獨立地位,其中多數為民主黨掌權地區。

在美國,民主黨團勢力普遍對亞美尼亞人社團有好感,在10月中旬,剛剛被媒體宣布勝選的民主黨候選人拜登還專門批評了特朗普當局在納卡問題上的不作為。或許是為了回應拜登的批評,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10月下旬組織了一次亞、阿外長會晤,但這次停火的持續時間只在五分鐘到兩小時間不等。(Getty)

但由於華盛頓方面在特朗普(Donald Trump)與拜登(Joe Biden)選後的一周內正處於短暫失能,民主黨亦無力干預包括納卡戰事在內的國際事務。這使得莫斯科得以在11月3日後的一周內採取斷然行動。

很快,隨着亞、阿雙方在11月5日的激戰後再次精疲力竭,這就給了俄羅斯充分斡旋的空間。儘管在11月9日,一架俄軍直升機在亞、阿西部邊境,阿塞拜疆飛地納希切萬一線被阿軍擊落。但這場風波恰恰加速了俄軍進佔納卡的進程。

外界也因此再次確認了莫斯科的長遠眼光與當機立斷:現代的俄羅斯雖不至於要「復興蘇聯」、「談論古典帝國」,但舊帝國的遺產不容直接拋棄,俄羅斯更需要在邊境的「混亂之弧」中找尋「值得努力的資源」,譬如進佔納卡,並至少控制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