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山素姬被扣押 軍方政變目標並非奪取政權|專家有話說

撰文:戴侖
出版:更新:

緬甸突如其來的政變受到全球輿論關注。已經接管國家權力的緬甸軍方2月1日晚間通過電視發表聲明,宣布對緬甸現政府進行大規模改組,政府部門中有11個部長被替換,24個副部長被解除職務。

根據媒體2月2日的消息,此前被扣押的緬甸各省邦首席部長和議員將於當天獲釋,但是所有獲釋人員將被要求留在家中。而此前有消息稱,國務資政昂山素姬、總統温敏被軍方軟禁在首都內比都家。昂山素姬1日向公眾喊話「不要接受政變」。

緬甸軍方在接管權力後的表態,似乎體現出了相對克制的意味:在實施緊急狀態的一年之內,將改革聯邦選舉委員會,一年之後會重新舉行大選,屆時將把權力交給獲勝政黨。不過依然有不少國際觀察者認為,緬甸自2010年開始的民主化進程被這次政變「終結」了。

2月1日,緬甸仰光,人們為了應對軍方宣布的緊急狀態而儲備大米。(AP)

對此,緬甸問題專家、美國史汀生研究中心(Stimson Center)中國項目主任孫韻在接受《香港01》記者採訪時表示,現在宣布緬甸民主化進程就此結束為時尚早,緬甸軍方的目標不是作為政府去執掌國家政權、行使治理國家職能,否則2011年就沒有必要交出權力。2008年制定的緬甸憲法重點保障了緬軍的政治利益、地位和特權,但也規定了國家要有民主選舉,執行繁榮而有紀律的民主。

因此她認為,軍方最終的目標還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當軍方認為自己利益受到危害的時候,才會「鋌而走險」,接管權力,但是執政並不是緬甸軍方的最終目標。

早在去年11月大選前,緬甸就有發生動盪的危險,點擊大圖觀看⇩

+8

至於緬甸軍方的利益受到了何種威脅,有觀點認為,應該與去年11月昂山素姬領導的民盟在緬甸聯邦議會選舉中大勝有關。根據緬甸法律,任何一黨如能在上院(民族院,共224席)、下院(人民院,共440席)一共取得超過322席,即可取得執政黨地位。民盟在此次選舉中取得上院138席,下院256席,一共396席,比2015年首次勝選時還要略高,在具體的得票率上更是高達83%。

這或許讓軍方產生了威脅感。從去年11月底開始,軍方開始頻繁質疑選舉中存在舞弊現象。在某種程度上,軍方未必是真的質疑議會選舉的合法性,而是期望民盟能做出某種妥協姿態,保證未來不會侵犯軍方利益,讓軍方「安心」。而民盟和聯邦選舉委員會的回應是,選舉合法合規,又有國際觀察員在場,不存在舞弊現象。

真正讓軍方不滿的,恐怕是這種「公事公辦」的態度。尤其是民盟曾於2020年試圖修憲,目標直指軍方在議會中四分之一的天然席位,只是未能達到憲法規定的通過門檻(在議會投票中取得四分之三以上贊同票)。如果民盟帶着更高的選民支持率開啟下一個五年任期,勢必會在修憲問題上有更多的嘗試。

也就是說,此次政變實際上是緬甸多年來未曾解決的軍政關係在不斷的矛盾和摩擦中的一次爆發。

不過孫韻指出,從軍方宣布的內容來看,為期一年的緊急狀態結束後要再次進行大選,然後還政於獲勝黨派,軍方的訴求不過是自己的利益要得到保留、得到保護。她強調,緬甸政治的發展不是線性前進的,不能因為政治生活出現後退就斷定民主化進程結束了。

但現實的問題在於,在軍方能夠兑現一年後重新大選的承諾的前提下,昂山素姬領導的民盟還能繼續在議會中拿下多數席位嗎?或者說,民盟屆時還有繼續同軍方博弈的政治資本嗎?

孫韻認為,從現在的局勢看來,民盟屆時能否參選尚未可知。比如軍方可以宣布民盟在去年11月的大選中違憲,從而追究民盟的責任,甚至宣布其為非法。就算民盟一年後還能繼續參選,屆時的大選環境也不一定能做到公正平等,民眾的選票也會受到多種政治因素的影響。緬甸本身就不是充滿信任的社會。回溯過往,在軍政府主持下的選舉,民盟的主要在野對手鞏固發展黨在2010年的大選中表現尚可。

至於民盟與軍方的博弈,孫韻表示,即使是此次選舉,軍方的目標也不是讓民盟下台,而是允許民盟獲勝,但不能動軍方的利益。如果民盟在未來的選舉中再次參選並獲勝,可想而知軍方會在選舉過程和結果上平衡民盟的影響力。

昂山素姬(中)領導的民盟未來政治前景難以預料。(AP)

緬甸政變發生後,多國對此做出表態。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將緬甸軍方的舉動稱為「對民主改革的沉重打擊」。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譴責政變和對昂山素姬的「非法監禁」。歐盟領導人也發出了類似譴責。澳洲方面呼籲緬甸軍方要遵守法治,透過合法的途徑解決爭議。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更是呼籲國際社會向緬甸軍方施壓,並警吿稱可能重新制裁緬甸。

不過孫韻認為,西方的反應會有一個升級的過程,如果一開始就把所有的籌碼(比如制裁)都加上,那麼未來再想約束、影響緬甸軍方的行為,就沒有說服力了。西方如果要對緬甸制裁,應該會等政變塵埃落定以後才會增加,在此之前還有外交、政治、聯合國等多條渠道。

緬甸政變的另一看點是緬甸與周邊重點國家的關係,尤其是中國。2021年1月,中國外長王毅出訪緬甸,當時曾分別會見昂山素姬與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在2月1日的例行記者會,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針對緬甸局勢的提問,表示「注意到緬甸發生的事情,正在進一步了解情況」,「中國是緬甸的友好鄰邦」,希望緬甸各方在憲法和法律框架下妥善處理分歧,維護政治和社會穩定。

孫韻表示,中國在緬甸的影響力是絕對的,這一點並不取決於誰執政,因為無論誰執政,緬甸都不可能拋開中國獨立發展。

但她也認為,緬甸軍人再次掌權,會給中國外交帶來新的壓力,由於中國的不干涉內政原則和不介入態勢,必然要為緬甸軍人政權在政治外交上承擔一些壓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07年中國為了向緬甸軍政府提供支持,在聯合國安理會行使否決權,阻止安理會關於緬甸的提案。

經濟方面,孫韻表示緬甸政變後經濟發展和外部投資會再次陷入不確定狀態,雖然不一定直接影響中國已經建成的項目,但是新的項目難免會面臨推遲等等波折。

國際輿論中亦有評論者提到,中緬經濟走廊是近年來中國與緬甸最重要的合作規劃,其承載着中國獲取印度洋出海口的戰略目標,也是中國通向南亞和東南亞互聯互通的樞紐,如今緬甸政局生變,中緬經濟走廊面臨的風險或許也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