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被逼到懸崖邊 對華還能「又打又談」?

撰文:陸一
出版:更新:

美烏礦產協議大抵是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不得不屈服,這個結果一點都不意外。在美國放話暫停所有軍事援助後,澤連斯基的硬漢人設立刻崩塌,宣稱已做好「在特朗普領導下」開啟談判的準備,並且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方便場合」簽署礦產協議。美方也宣稱澤連斯基的態度發生了巨大轉變。只不過,堅持不道歉(apology),只「深表遺憾(Regrets)」,澤連斯基最後的倔強。

怎麼回事,大家不都心裡明白的很。只不過,澤連斯基的妥協,讓歐洲這幾天的大動作白費了,又是集體怒懟美國,又是迫不及待簽署歐版「和平協議」,一切都成了枉然。這不,馬克龍放話,正考慮與英、烏領導人一同訪美,做最後努力。但我們都很清楚,任憑如何操作,歐盟想在美國那裏討到便宜,難度依然極大。

2025年3月6日,比利時布魯塞爾,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與歐盟理事會主席科斯塔(Antonio Costa)和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出席歐盟特別峰會期間接受訪問。(Reuters)

俄烏戰爭三年,歐洲各國掏空國庫,援助烏克蘭1000多億美元,其中近9成都是貸款。對這事,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再三強調,錢是烏克蘭欠歐盟的,別找美國要。而烏克蘭這邊,由於長期窮兵黷武,國庫一早就叮噹響,就剩礦產資源值錢了,這塊肥肉,美國連湯渣都不想分給歐盟。至於俄羅斯被凍結的2300億資產,歐盟暫時也不敢有大想法,美俄的怒火歐洲沒有人能扛得住。因此雙方角力最後,萬一出現歐洲人財兩空的局面,一點都不奇怪。

但歐洲最難的是,美國軟硬不受,一心就要弄垮歐洲。美俄聯手拿走利益和土地,羞辱和債務衰給了歐洲也就算了,特朗普還在極限施壓,一時給他們加徵關稅,一時又說加收保護費。

歐盟一怒之下,宣佈對美國同等加稅,以示反抗,同時決定自籌8000億歐元加強歐洲軍事實力,向特朗普展示歐洲大陸的自衛能力。老實說,上世紀產業鏈還沒有外移的時候,歐洲軍都攢不起來,以現在軍工鏈的萎靡程度,其結果也不難預想。特朗普一眼看穿歐洲的「西洋鏡」,所以當面出言諷刺反問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你們能獨自對抗俄羅斯嗎?」

2025年2月27日,美國華盛頓,圖為特朗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見訪美的施紀賢。(Reuters)

一些變化也值得注意。這兩個月來,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簡直像換了一個人,重大會議上的發言字字鏗鏘,句句離不開歐洲利益。她也終於意識到,穩住歐洲難度有多高。走投無路下,也向中國「伸出橄欖枝」。

在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馮德萊恩14次提到「中國」,強調歐洲要與中國深化雙邊關係,能讓馮德萊恩這位出了名的對華鷹派說出這話,可謂名場面。但顯然,這說一套做一套的毛病也有傳染。

前不久歐盟執委會的第16輪對俄製裁清單上,就有25家企業來自中國大陸。結合起來看,歐盟的目的也是昭然若揭:馮德萊恩一再強調與中國對話合作的重要性,無非想給特朗普壓力,希望美國重視歐洲盟友,否則他們就找中國合作,另闢蹊徑。

馮德萊恩的作秀,與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赴美前的公開言論有異曲同工之妙,「美國與歐洲在戰略利益上是一致的,希望美國能在對付歐盟和遏制中國之間二選一」。

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周日(9日)舉行連任100天的記者會,期間稱歐盟仍視美國為盟友。(X@vonderleyen)

顯然,歐盟還沒有與中國合作共贏的覺悟,只是把中國當成震懾美國的工具。而這樣的行徑,中國態度也一直很清晰——「聽其言觀其行」。

要注意歐洲對華的心態。過去中國工業沒起來時,歐洲對其潛力半點瞧不上,僅看作世界低端工廠,和全球商品最大消費國,可當中國工業崛起並趕超西方後,輕視瞬間轉為警惕。所以,現在的歐洲對中國確實並不具備互信的基礎。而對美國,又是被屈辱到了極致,想反抗而又不得。

曾經中國對歐洲寄予厚望,期望和其攜手推動多極化秩序的建立,中歐貿易投資協定之類的大禮包,一定程度上都可以推歐洲一把,但偏偏歐盟棄之不理,主動綁定美國,結果最後搞了個遍體鱗傷。最神奇的是,一邊挨美國爆錘,一邊還要制裁中國,以此喚醒特朗普的「同仇敵愾」,操作甚迷。

2025年3月2日,10多名歐盟國家和歐盟領導人在倫敦召開會議,商討在當前形勢下繼續支持烏克蘭的辦法。(Reuters)

當然,說到底,歐洲,如今搞的這麼彆扭,根本原因都在自己。其實歐洲只要做到一件事,就能有底氣反抗美國——痛下決心改革,先破後立。

其實,施羅德(Gerhard Schröder)、默克爾(Angela Merkel)早已為他們設立模板。一個犧牲自己政治生涯,推動經濟改革計劃,核心是減少補貼,改掉高福利養懶人的惡習,讓全德國百姓動起來;一個在歐洲陷入至暗階段時,親自說服馬克龍,帶領歐洲各國收緊銀根,降低社會福利,走財政通縮的改革道路。前後兩任總理合力,給德國帶來黃金15年。

中國有句老話「打鐵還需自身硬」,需要看到,自默克爾下台後,歐盟基本上已經垮塌,亂成了一鍋粥。如今都火燒到眉毛了,馮德萊恩、馬克龍還對美國抱有幻想,還在對華「騎牆」。如此下去,歐盟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