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現象是美國病灶的症狀而非可持續的藥方

撰文:鄧峰
出版:更新:

特朗普(Donald Trump)現象在輿論場造成嚴重的撕裂,連華人社會都因是否支持特朗普而分成兩派,彼此之間相互攻訐,甚至有不少人互相拉黑。但如果願意冷靜下來想一想,拋開那些偏狹、民粹的聲音不談,許多特朗普的批評者和支持者其實是有不少共識,他們都真心希望一個社會在現實條件允許的範圍趨於良政善治,都認同公平、自由、民主、平等的價值,只不過圍繞怎麼達成目標而產生分歧。

許多特朗普批評者都帶有濃厚的自由左派、進步主義、道德主義的色彩,他們不能接受特朗普治下的美國正在被馬屁文化侵蝕,他們討厭特朗普對待移民、少數族裔、女性、性少數群體的態度,他們認為特朗普壓縮政府開支、減少管制、減稅措施充斥謊言和混亂,會惡化美國平民階層的處境。他們指責特朗普的關稅戰和「退群」是在破壞二戰後的自由國際秩序,他們痛批特朗普聯合俄羅斯施壓烏克蘭和歐洲盟友的行為是背信棄義和綏靖主義,恐怕會打開叢林法則的潘多拉魔盒。

許多特朗普支持者都帶有濃厚的自由右派、保守主義、現實主義的色彩,他們認為特朗普的當選是對建制派政客長期施政不當、建制派政客被既得利益集團和身份政治裹挾的反抗,他們寄希望政治素人出身的「局外人」特朗普能革除美國社會的積弊。

2025年3月9日,特朗普在空軍一號上接受傳媒訪問。(Reuters)

在他們看來,美國社會的治安、公平、自由、經濟發展早已被建制派政客施政不當所侵蝕,中下層白人的訴求被利益日益全球化的精英群體所忽略,被憑藉身份政治崛起的少數族裔、女性、性少數群體所反向歧視,被移民群體所擠壓。他們認為特朗普的關稅戰和「退群」是在衝擊既得利益集團的既得利益,他們相信特朗普聯合俄羅斯施壓烏克蘭和歐洲盟友是在回歸現實主義和戰略收縮。

從常識理性來看,特朗普的批評者和支持者的觀點都有道理和誤區。特朗普的批評者忽略特朗普和馬斯克(Elon Musk)的改革所具有的開源節流面向,他們過於看重身份政治、進步主義而忽略中下層白人的真實感受,他們忽略國際秩序除了有自由主義、文明道義的面向之外還有現實主義、實力政治的面向,他們忽略他們所厭惡的特朗普正是通過他們所認同、嚮往、羨慕乃至美化的選舉程序上台。

特朗普的支持者不願正視特朗普的德行和能力備受爭議、特朗普的政策引起嚴重撕裂、特朗普帶來的馬屁文化,他們忽略身份政治、進步主義、全球化、自由國際秩序所具有的合理性,他們忽略特朗普的現實主義過於短視、自私,缺乏可持續性。

2025年3月4日,美國紐約市曼哈頓中城,示威者在新聞集團(News Corporation)總部外抗議霍士新聞(Fox News)、美國總統特朗普和富豪馬斯克。(Reuters)

治理國家不是「一棒子打死」或推倒重來,而是要懂得漸進改革、繼承和超越的道理,公共政策不是零和博弈,而是要懂得妥協的智慧。古往今來,治理一個人口眾多、面積廣袤、國情複雜的大國,從來都是高度審慎的工作,需要的是踏踏實實的改進和努力,而不是幻想出現一位從天而降的「天命人」來激濁揚清。

從中短期來看,特朗普的政策有可能對過去建制派政客的施政起到部分糾偏的作用,但從中長期來看,考慮到美國病灶已經累積多年和美國利益結構錯綜複雜,僅靠一個任期只有4年的特朗普是不可能在撕裂嚴重的形勢下重振美國。如果再考慮到特朗普的德行、能力備受爭議,他的改革過程充斥謊言與混亂,缺乏審慎、周密和必要的團結,一個更可能出現的結果是特朗普改革的積極面向會被消極面向侵蝕。

美國當然需要進行改革,特朗普現象正是美國社會長期累積的各種各樣問題的一次爆發,是美國病灶的具體症狀,但顯然不是藥方,至少不是具有可持續性的藥方。不應忽略特朗普現象背後的美國病灶,但幻想特朗普來激濁揚清估計會事與願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