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公共產品・三│不問貧富、無分疆界 中國疫苗怎讓世界受惠

撰文:毛詠琪
出版:更新:

在新冠疫苗今年初開始廣泛接種以來,我們不難看見一些趨勢:西方疫苗技術優越,mRNA新技術疫苗已在以色列取得成效;但在疫苗不足時,美國採取「自家優先」方針,歐盟亦擬加強出口限制;在西方輿論中「有效性存疑」的中國疫苗,卻悄悄地送到世界各地。
不論如何,這些都沒有防礙中國疫苗輸出去。國藥疫苗開始在海外生產,以海灣國家阿聯酋作據點,致力生產更多疫苗供應予中東及非洲地區。

阿聯酋藥廠Julphar周日(28日)宣布跟中國國藥集團(Sinopharm)達成合作協議,4月份起開始啟動生產國藥集團的滅活疫苗,同時也使阿聯酋成為海灣地區內首個擁有疫苗產能的國家。阿聯酋自去年9月開始已為醫護人員接種國藥疫苗,並於12月成為全球首個批准公眾接種國藥疫苗的國家。

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3月28日訪問阿聯酋,與阿聯酋外長阿勒納哈揚展示中國制造的國藥疫苗。(Reuters)

早在去年武漢疫情爆發之初,阿聯酋已率先向中國輸出抗疫物資。當中國展開疫苗研發工作後,阿聯酋也順理成章的成為中國疫苗大規模測試的夥伴。在阿聯酋表示,在該國進行的臨床測試中,國藥疫苗的有效率達86%;阿聯酋衛生部表示,少數接種兩劑後仍然產生抗體不足的人士,已獲安排接種第三劑。而據國藥官方公布,中期數據顯示疫苗有效率為79.34%。

在疫苗還未面世前,阿聯酋早就跟中國合作,在去年6月,國藥疫苗於阿布扎比啟動了第二期臨床試驗,到9 月當地政府批准該款疫苗緊急使用。如今,阿聯酋已是全球接種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根據路透社資料,阿聯酋已接種超過808萬劑新冠疫苗,每人接種兩劑推算下,覆蓋人口達41.4%。而接種的約八成為國藥疫苗,其他還包括輝瑞/BioNTech、牛津/阿斯利康和俄羅斯的衛星V。

委內瑞拉獲得國藥集團捐增500萬劑新冠疫苗,首都卡拉卡斯於3月已可開始接種疫苗工作。(Reuters)

阿聯酋:由受惠到推而廣之

作為一個建國僅50年的年輕國家,阿聯酋沒有太多政治意識形態的包袱,在抗疫以至採購疫苗上都採取務實態度。同時,該國作為一個人口近一千萬的歐亞樞紐國家,在至今的疫情防控上也取得頗佳的成績,染疫死亡人數未足1500人。阿聯酋外長表示,阿聯酋與中國正研究如何合作,協助中東及非洲地區抗疫,包括設立機制放寬跨國旅遊。兩大城巿杜拜與阿布扎比亦充當起航空及海運樞紐,把疫苗運送至世界各地。

中國媒體報道,埃及與非洲島國塞舌爾於今年一月已率先展開疫苗接種,而兩批疫苗均是由阿聯酋送出的。預期阿聯酋展開本地疫苗生產後,生產計劃斷不只以國家實現群體免疫作目標,而是輸出到其他急需疫苗的國家。

中國在疫苗供應及海外製造上與阿聯酋緊密合作,被視為野心勃勃的地緣政治戰略之舉。但事實上,不只富有的阿聯酋及巴林等海灣產油國率先獲得中國疫苗,中東區內經濟較弱勢的國家或地區,也沒有被中國疫苗的「保護網」遺漏。

巴勒斯坦於周一收到10萬劑國藥疫苗。至今,西岸及加沙地帶的520萬人口中僅逾69,000巴人接種了第一劑新冠疫苗,已接種過兩劑的更只有7,600人。早於上周四,巴勒斯坦亦收到阿聯酋捐出的4萬劑俄羅斯衛星V疫苗。

除了獲中國及阿聯酋捐贈疫苗,巴勒斯坦亦透過世衛COVAX計劃取得阿斯利康疫苗。3月25日,西岸一名巴人老翁接種阿斯利康疫苗。(Reuters)

巴勒斯坦自治政府衛生部Mai al-Kaila感謝中國政府的「慷慨支持」,這些疫苗大大加速了巴勒斯坦的疫苗接種進度。由此可見,阿聯酋除了透過中國疫苗有望盡早實現群體免疫,在現階段更可推而廣之,捐出一部分的疫苗給其他有需要的國家,更能把疫苗產能輸出外地。莫論說阿聯酋此舉「具政治動機」還是實踐「區域野心」,在疫苗嚴重不足的今天,增加區內疫苗產能對貧窮的中東及非洲國家皆受裨益。

至今,雖然兩支主力中國疫苗——國藥與科興兩款疫苗在各地第三期臨床測試的有效率數據,還存在多達10-20個百分點的落差,但卻無可否認均落在國際標準的50%以上,在廣泛接種以來,各地都未有顯示疫苗安全上存在不尋常的地方。同時,相較輝瑞及莫德納(Moderna)兩款mRNA疫苗,冷藏要求較低的兩款中國疫苗對於南方世界(Global South)仍是較佳選擇。

在疫苗供不應求的大環境下,各地都以自保為優先。又以歐洲邊陲的巴爾幹半島為例,塞爾維亞憑着中國國藥及俄羅斯衛星V疫苗,成為歐盟及歐州大陸疫苗接種率最高的國家。目前,塞爾維亞民眾已接種逾200萬劑疫苗,覆蓋該國人口一半,當中大多數為中國及俄羅斯疫苗。該國疫苗接種計劃亦深入全國鄉郊地區,包括派出醫護團隊到村內為民眾打針(下圖)。

塞爾維亞新冠疫苗接種計劃深入各地城鄉,在東部城巿尼什(Niš)附近一條村落,一名婦女獲接種國藥疫苗。(Reuters)

然而,基於歐盟擬限制出口,該國部分所訂購的輝瑞/BioNTech與牛津/阿斯利康恐怕到貨無期。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Aleksandar Vučić)批評歐盟擬加強出口限制的計劃「醜惡」。「他們怎可以這樣做?我不認為會這樣,真是難以置信。塞爾維亞所有人都會震怒。」在三月中,該國宣布與中方已達成協議,設廠生產國藥疫苗,。

同時,塞爾維亞亦允當起「區域疫苗中心」,允許為外國人接種疫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近日區內民眾湧往塞爾維亞接種疫苗。Ana Brnabic重申,讓國不把疫苗視作地緣政治或政治事件,早前已向波斯尼亞捐出一萬劑阿斯利康疫苗。「我們重視支援區內其他國家,包括我們的鄰居北馬其頓、黑山共和國、波斯尼亞。」

撇開「疫苗外交」標籤 互惠有何不可?

不論中國疫苗是銷售,還是捐增至世界各國,都免不了付上「疫苗外交」之標籤,但疫苗本身就終結這場世紀大流行的「唯一武器」,不論在美國國內、歐盟之內,抑或國際之上,都難免被政治化。

縱使多數西方媒傾向對中、俄疫苗保持警惕,但隨着中國與俄羅斯疫苗在全球認受性加強,輿論風向亦有所轉變。《紐約時報》於2月初以《是時候相信中國及俄羅斯疫苗》(It’s Time to Trust China’s and Russia’s Vaccines)為題發表評論文章。

塞爾維亞先後向國藥訂購350萬劑疫苗,協助該國成為歐洲大陸疫苗接種覆蓋率最高的國家。(Reuters)

文章指出,中、俄疫苗起初受到西方及全球媒體否定,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基於兩國疫苗比起莫德納、輝瑞、阿斯利康等西方大藥廠的出品,感覺上較為低等,此外是基於中國及俄羅斯是專制國家的印象。但是,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兩國出品的疫苗在各地運作良好。這些國家通過購買及使用這些疫苗,在安全性及有效性方面都是參考過《刺針》(The Lancet)、《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所刊登經過同行評審的數據,又或者自行進行獨立測試。否定這些就等於質疑這些政府的能力與公正。

中國本着互助互惠的原則,向世界各地輸出疫苗——不分國界、不論貧富、不問種族,以科學方法去協助全球戰勝疫情,也是兌現把疫苗作為「公共產品」之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