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投資協定|法德核心不穩 難掌舵歐盟對華方向

撰文:周萱
出版:更新:

在歐盟3月22日因新疆問題制裁中國並遭到反擊之後,中歐雙邊關係出現顛簸,《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的命運也陷入不確定中。法新社5月4日報道歐盟委員會已「暫停」推進協定,儘管歐盟此後澄清相關報道是斷章取義,但也指出協定批准進程要視乎中歐關係而定。
此前有較樂觀聲音認為,只要力推協定的法德坐陣,短暫關係波動無礙協定最終落地,但如今看來,批准進度顯然已陷入停滯,且由於將在未來一年接連大選的德法政治前景不甚明朗,兩國把握歐盟對華方向的控制力下降,內部反對聲浪趁勢崛起,這使協定的未來乃至中歐關係都充滿更多未知數。

在中歐因新疆問題互相制裁之後,中國與歐盟多國互召大使彼此指責,歐州議會也停止審核協定會議,雙邊關係一度動蕩不安。儘管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德國總理默克爾4月7日通電話、中法德三國4月16日舉行三邊氣候會談、中德4月26日舉行政府磋商,都透露出中法德希望穩住中歐雙邊關係的信號。但法德難憑一己之力推動協定落地,畢竟其需要通過歐洲理事會27國元首和歐洲議會批准。

其中歐洲議會最為棘手,由於有6名議員及人權分委會被制裁,對協定的反對聲浪立刻佔據主導。被制裁議員之一、德國綠黨前共同黨魁比蒂科夫 (Reinhard Bütikofer)就稱,在中國反制裁之後,協定「徹底沒戲了」(dead as a doornail)。歐洲議會本月稍後還會就一項「中國撤銷制裁前停止審議投資協定」的決議投票,該決議預計通過概率較高,因歐洲議會已有三個主要黨團都做出了類似表態,總議席已佔到45%,親商的第一大黨團歐洲人民黨(EPP)則內部意見分歧嚴重。

此前,外界一直認為阻力集中在歐洲議會,不過法新社5月4日引用歐盟委員會貿易專員杜姆布羅夫斯基(Valdis Dombrovskis),指僅負責法律審查和翻譯文本的歐盟委員會也「暫停」(suspend)推進協定,就讓觀察者感到吃驚。雖然歐盟此後澄清該報道是斷章取義,杜姆布羅夫斯基斯次日也在發布會上指相關技術工作正在繼續,但他強調協定批准進度與中歐關係掛鉤,「在此情況下,中國對歐洲議會議員甚至是一個分委會實行制裁的行為是不可接受、令人遺憾的。協定批准的下一步要視情況如何發展而定。」

歐盟委員會貿易專員杜姆布羅夫斯基否認歐委會中斷審核中歐投資協定,但表示批准進度會視中歐關係而定。(Getty)

這番表態顯然與德國存在溫差,默克爾當天在其率領的「聯盟黨」黨團會議上表示,「儘管批准過程中出現各種困難,但協定是非常重要的成就,因為它在市場准入方面給予我們更多互惠,協定包含的遵守國際勞動組織等勞工準則也對雙方有利。」這也體現出,儘管德國仍是中歐協定的最有力支持者,但已難以調和歐盟最高行政機構(歐委會)內部中對協定的矛盾態度,更遑論派系林立的歐洲議會了。

德國對華鷹派綠黨強勢崛起

很顯然,去年12月剛敲定中歐投資協定時的那種輕鬆氣氛已經蕩然無存了。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也坦言,「情緒正在轉變」。目前,中歐互相制裁導致雙邊關係降溫,拜登着力修復跨大西洋夥伴關係加大了美國的引力。同時歐洲工業戰略強調自主和競爭力的方向,也不可避免地與追求產業升級的製造業大國中國產生摩擦,歐盟理事會5月5日宣布將在六個關鍵領域減少對中國等其他國家的依賴就體現了這點。

更重要的是,德法將分別在今年9月和明年4月迎來大選,兩國政治前景的不明朗削弱其協調歐盟內部推動協議落地、以及延續對華政策大方向的能力,其中尤以默克爾為甚。由於德國第三波疫情的持續、漫長而低效的半封鎖狀態、疫苗接種項目緩慢和口罩採購腐敗醜聞,再加上經過激烈黨爭後推舉出來的總理候選人拉雪特(Armin Laschet)缺乏魅力,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民調顯示「聯盟黨」支持率從4月下旬起持續落後於綠黨而且差距已拉大至2個百分點,也讓外界對於德國政治大洗牌的憂慮越發加深。

而綠黨正好又是德國政黨中對華最強硬的一派,其主張「有道德的外交政策」,將人權問題置於核心地位,並批評「默克爾政府去年急忙簽訂的《中歐投資協定》違反了貿易的主旨——即維護人權和民主價值」。

綠黨推舉的總理候選人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也強調,與中國打交道時需要兼備「對話和強硬」,但視乎其過往言論,顯然是偏向「強硬」一面。例如她指中國正通過投資歐盟基礎建設增強歐盟對華依賴度,因此歐盟必須要要感到警覺,並通過本土的投資來保護基礎建設。她還稱「通過強迫勞動製成的新疆產品在歐盟沒有立足之地」。

年僅40歲的綠黨總理人選貝爾伯克民調領跑,她主張對華更加強硬。(美聯社)

綠黨的勢如破竹顯然削弱了默克爾引導歐盟對華路線的影響力。由於拉雪特能否接棒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其他歐盟國家都處於觀望階段,歐委會其他成員因此自然也對推進中歐協定不甚熱心,畢竟一旦綠黨躍升為第一大黨並主導聯合政府,那麼德國對華政策將出現較大轉向,屆時可能不用歐洲議會否決,中歐投資協定直接就停在歐洲理事會那一關了。

當然,隨着德國如今疫苗接種終於提速,截至5月4日有28%民眾完成第一劑接種,如果大選前能疫情平息,或還是能助「聯盟黨」維持第一大黨地位。就算其與綠黨組成聯合政府,在外交政策上可能也有雙方妥協的空間。還有一種可能,便是即使綠黨大獲全勝,執政後可能也會轉向更實際的一面。默克爾早期也是將人權問題掛在嘴邊,但經歷了2008年金融危機、中國高速增長助德國經濟復甦後,她對華態度就有明顯調整。正所謂「當家才知柴米貴」,由於德國車企等正正是中歐投資協議中受惠最深的對象,說不定綠黨「當家」後心態也會有所轉變。

不過,在德國大選結果出爐之前,做何等猜測都是言之過早,而且更大的可能性是綠黨會有力制衡德國今後對華友好的政策空間。因此,默克爾目前也只能繼續處於跛腳鴨狀態,不復其去年年底力主中歐協議達成的影響力。

馬克龍受制於排外保護主義情緒

不巧的是,在默克爾影響力消退的情況下,將在明年4月迎來大選的法國總統馬克龍也處於腹背受敵的狀態。與德國相似,馬克龍同樣因疫情持續和疫苗推行緩慢而備受批評。而且繼去年10月教師被極端穆斯林斬首案後,法國4月23日又發生警察被非法穆斯林移民捅死的悲劇,這或將選民更加推向反移民的極右翼候選人馬林勒龐(Marine Le Pen)懷中。法國《世界報》前編輯Alain Frachon就形容,每發生一次恐怖主義襲擊,勒龐什麼都不用說,就可憑空受益。

馬林勒龐若能當選法國總統,料將成為歐盟各成員國的極右黨派的領頭人。(Getty)

儘管馬克龍在去年應對教師斬首案時採取了嚴厲的措施,還引發了法國與土耳其等穆斯林為主的國家交惡,但在右翼勢力看來還是不夠,甚至出現了軍人干政的不詳信號。4月21日,也即法國前軍官組成的秘密軍在阿爾及利亞叛變60周年, 20名退休將領和數千名軍警在《當代價值》(Valeurs Actuelles)公開聯合信,警告「伊斯蘭教和(非法移民聚集的)郊外貧民窟正造成嚴重危險」,如果政府繼續不作為,法國可能會「爆發內戰」。這封信激起法國對於安全問題的共感,民調顯示58%受訪者支持信的內容,有84%受訪者認為暴力正在與日俱增。

在這種瀰漫的排外情緒之下,馬林勒龐對馬克龍的威脅就遠勝於上次。在2017年第二輪總統選舉中,馬克龍以66%對34%輕鬆將其擊敗,但這次,不僅安全問題讓右翼更多地匯聚在勒龐旗下,馬克龍的中左翼票倉也出現明顯流失。根據一份未公開的哈里斯互動民調(Harris Interactive Poll),有一半法國左翼選民表示「不會費勁」去幫馬克龍阻擋馬林勒龐當選,這便導致在第二輪選舉中,馬克龍支持率僅比馬林勒龐高出8個百分點。

雖然對華政策遠非馬林勒龐的重點,但由於經濟衰退帶來的貿易保護主義情緒抬頭,她此後也可能會多加利用。例如《當代價值》3月就刊文指責德國是「歐洲暴君」,將自身利益置於歐盟之上,並指德國是中歐投資協議的真正推手。在馬林勒龐率領的「國民集會」(National Rally)旗幟下當選的法國歐洲議會議員朱文(Hervé Juvin)也問到,「我們必須清楚:中歐投資協定是鼓勵歐洲企業在中國投資。在新冠疫情重創部分歐洲國家經濟的情況下,現在是鼓勵產業流出的好時機嗎?」

而在大選期間對民間情緒異常敏感的馬克龍政府也加以注意,法國財政部長勒梅爾(Bruno Le Maire)3月在解釋為何阻止法國和加拿大超市併購案時,表示「我不會讓法國農民承擔任何風險,法國民眾需要保護的需求非常強烈,這種訴求是正當的」。這樣看來,儘管中歐投資協定並非貿易協定,但仍然可能激起法國民眾的排斥之心,這也可能導致馬克龍政府對協定推動程度不及過往。而且與德國類似,在可能政治大洗牌的背景下,法國對於歐盟對華路線的掌控力也不如過往。

法德兩國可能出現的政局大變,使其降低了對歐盟外交路線的掌控力。(Getty)

整體而言,作為歐盟舵手、也是中歐投資協定堅定支持者的法德兩國,在同時出現政局前景不明的情況下,便難以在中歐關係出現逆風的大背景下,繼續為協定保駕護航。

而且更讓觀察者感到不妙的是,在歐盟國家普遍應對疫情表現平平的情況下,反建制的情緒正在升溫,西班牙最近的馬德里大區選舉中,反嚴格封鎖的民粹主義政客阿尤索(Isabel Díaz Ayuso)率領越發右轉的「人民黨」(PP)大勝,預計和極右翼的「呼聲黨」(Vox)組成執政聯盟,這一結果無疑給中左翼的中央政府當頭棒喝。

如果馬德里的選舉結果是一種預兆的話,常年執政德國的聯盟黨,走中間路線的馬克龍政府,也有可能落得同樣的結局,而一旦兩國權力格局大變,無疑也會對歐盟發展前景和全球外交格局帶來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