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天津會談|北京回絕拜登對華政策 華盛頓面臨艱難抉擇

撰文:蘇天澤
出版:更新:

7月25日至26日美國常務副國務卿舍曼(Wendy Sherman)訪華,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和主管中美關係的外交部副部長謝鋒,分別在北京旁邊的天津與舍曼進行了會談。從媒體報道看,中美此輪會談再次出現激烈交鋒,用美國官方說法就是「坦率且直接」。

謝鋒在會談時表示,美方的「競爭、合作、對抗」三分法就是遏制打壓中國的「障眼法」。對抗遏制是本質,合作是權宜之計,競爭是話語陷阱,有求於中方時就要求合作;在有優勢的領域就脱鈎斷供封鎖制裁;為了遏制中國,不惜衝突對抗。只想解決美方關切的問題,只想得到美方想要的結果,單方面受益,既要壞事做絕,還想好處佔盡,天下哪有這樣的道理?!

北京否決了拜登的對華政策,圖為2021年7月26日王毅在天津會見美國常務副國務卿舍曼。(新華社)

用「既要壞事做絕,還想好處佔盡」來批評美國的對華政策,確實夠「坦率直接」,凸顯了北京對拜登政府打壓中國的極度不滿。更重要的是,謝鋒的這段話表明,北京明確否定了拜登(Joe Biden)政府所謂的對華「既競爭又合作又對抗」的政策方針,拜登的對華政策構想面臨現實挑戰。

在今年3月3日拜登剛上台一個多月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表示,「我們與中國的關係,在應該的時候是競爭性的,在可能的時候是合作性的,在必須的時候是對抗性的。」這句話道出了拜登政府發展對華關係的基本構想。

經歷過特朗普(Donald Trump)時期中美關係的極速下墜,北京在剛開始聽到布林肯對中美關係的定位時,或許還有期待,因為他也提到中美合作的可能性。但經過半年的觀察、確認,顯然北京認識到了所謂「競爭、合作」的欺騙性,因為拜登上任半年來基本沒有改變特朗普時期對中國的打壓政策,有的還會變本加厲。

如特朗普時期加徵中國商品關稅,阻止一些中國留學生進入美國,關閉孔子學院,限制中國媒體在美國的採訪活動,對中共黨員採取歧視性政策,打擊華為等中國的高科技企業,迫害在美華人科學家等一些反華措施,拜登基本還在繼續執行。並且在打壓中國企業方面,拜登又將一些中國企業加入了黑名單,加大了對中國科技企業的打擊力度。

同時,在香港、新疆、台灣、南海等問題上,拜登政府又精心構築反華同盟,不斷構建圍堵中國的「柏林牆」,極力阻止中國走向世界,給中國發展製造重重障礙。拜登政府如此把中國當「假想敵」,還想讓北京配合他演出「合作」戲碼,認同其所謂的「競爭、合作、對抗」的中美關係,怎麼可能呢?

北京在觀察拜登政府半年後,在天津明確否定了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並不令人意外。王毅在7月26日會見舍曼時表示,「當前中美關係面臨嚴重困難和挑戰,下步是走向衝突對抗還是得到改善發展,需要美方認真思考,作出正確選擇。」現在確實又到了拜登需要作出選擇的時刻,他要把中美關係帶向何方?

既對抗又合作顯然是矛盾的政策,北京已對此說不,拜登要堅持用這一政策與北京打交道恐怕將事倍功半,很難達成其所期待的目標。如王毅所說,中美關係要麼走向衝突對抗,要麼得到改善發展,只有這兩個方向可選,並不存在拜登所想象的既對抗又合作的第三條路。是要衝突對抗,還是要合作發展,拜登必須作出抉擇。

對抗中國會奉陪到底,合作北京會伸手歡迎。什麼是對美國最有利的選擇?拜登政府應該有勇氣果斷擺脱美國極右勢力的干擾,從美國和世界的長遠利益考慮,真正「負責任的管控」中美關係,給美國和世界一個穩定、和平且光明的未來。面對美國強大的非理性反華力量,拜登要作出正確的抉擇無疑是艱難的,但這正是歷史對拜登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