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與現實 「兩個阿富汗」各自表述|專家有話說

撰文:戴侖 均誼
出版:更新:

阿富汗的局勢仍然在被各方所關注。塔利班宣布建國後,全面開啟對外工作,其新聞發言人密集接受各國媒體採訪;有美國媒體引述官員說法稱,日前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與塔利班的最高人物已舉行秘密會面;公開報道顯示,塔利班代表團也在首都喀布爾會見了中國駐阿富汗大使一行。作為阿富汗問題「四方對話」機制中的兩大關鍵參與方,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8月25日同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通電話,表達了兩國在阿富汗問題上加強合作的意願。就阿富汗局勢未來走向等相關問題,《香港01》採訪了中國外交學院戰略與和平研究中心主任蘇浩。本篇為系列採訪第二篇(共五篇)。

01:現在輿論普遍最為關心的一點是,塔利班依然秉持伊斯蘭保守教義,所以很多人擔心塔利班重新執政以後又會回到1996年到2001年的時候,回到與現代社會不相容的狀態。前不久塔利班召開新聞發布會,發言人強調會注重保障人權,允許女性到有需要的部門(比如醫療等部門)工作。但國際社會普遍對此持保留甚至懷疑態度。

蘇浩:塔利班之所以成為塔利班,是因為有它自己的核心價值,那就是伊斯蘭法。伊斯蘭教義是塔利班的核心價值,也是它存在的基礎。所以塔利班的政治理念不會丟棄,丟棄了它就不是塔利班了。

但是經過了20年,塔利班也會總結經驗教訓。塔利班過去的失敗就是在於在治理方式上過於極端,難以完全贏得民心。從目前塔利班的對外宣誓和行動上看,喀布爾的商業已經恢復,管理手段是相對理性的,因此我認為塔利班會逐漸成為一個相對理性的政治勢力,依然會強調把伊斯蘭教義作為核心,同時願意在國際社會和國內勢力面前有所緩和。

所以塔利班不會像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一樣,實行西式民主和大選,對內依舊實行強權治理,有塔利班過去的色彩,但大概率會相對理性一些。女性權益是衡量塔利班極端程度的一個標誌性指標,塔利班或許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在對外宣傳中特別強調保障女性權益。因此我認為塔利班看到問題所在,跟過去相比一定會有所改變。

+5

01:包括中國在內,很多國家的民眾了解當代的阿富汗,都是通過電影、書籍等文藝作品,比如《追風箏的人》、《養家之人》等等,裏面所描繪的那個塔利班治下的阿富汗大多是一個封閉、落後、黑暗的地方,人權問題糟糕,尤其是女性的權利被肆意踐踏。但也應該注意到,這些作品的作者,要麼是生活在西方國家的阿富汗籍人,要麼就是在意識形態上較為親近西方的人,如果聲音全部來自相近的政治光譜,多少會讓人有所疑問。你曾多次去中亞地區走訪,包括你的學生中也有阿富汗人,從你接觸到的訊息來看,阿富汗國內的真實情況究竟如何?

蘇浩:其實從我第一次給阿富汗學生上課就能明顯感覺到,我們通常對阿富汗的認識,包括對塔利班的認識,或者對整個阿富汗人的認識,與阿富汗國內的實際情況相比是有所差別的。在與阿富汗學生接觸中,能感覺到阿富汗人其實並不像我們想象中那樣充滿了極端保守和內向無知。這些阿富汗學生很正常,也相對開放,並不像是從一個長期封閉的而昏暗的國家出來的人,對外部世界沒什麼了解。

目前,國際社會普遍對塔利班心存疑慮。(Getty)

你提出的問題我也問過他們,他們認為外部世界塑造的那個阿富汗形象不完全符合阿富汗的現實。當然,塔利班上次當政時期肯定有一些對女性的比較嚴苛的限制,包括有些極端的案例,比如有女性在穿着或行為上不符合規定就把鼻子砍掉,但那是極端的個案,並不代表普遍狀態。阿富汗共和國時期派出來的外交官也說過類似的話,我還是基本相信的,我也能想象西方國家的一些宣傳不見得就完全符合客觀現實。

01:在網路上能找到少量的國際媒體報道,說塔利班在上次執政期間雖然也規定了女性不能上學等等,但其實在執行過程中往往屬於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狀態。

蘇浩:對,所謂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在任何一個社會中都存在。尤其是我接觸過阿富汗一些很優秀的人,他們英文不錯,思想、知識體系也都較為健全,從年齡來看,他們也是在塔利班上次執政時期成長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