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永紅:即便美國真敢插手 中國也能解決台灣問題|專家有話說

撰文:戴侖
出版:更新:

當美國記者都開始向俄羅斯總統提問台海局勢的問題,說明全世界都意識到了當前台海面臨的風險。近期美國國防部發言人針對中國國慶假期期間解放軍150架軍機繞台,曾表示將繼續協助台灣維持足夠的防衛能力,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則直接回應解放軍將保持「全時待戰、隨時能戰的高度戒備狀態」,可見「最嚴峻時刻」並不只是台灣政府方面對台海局勢的研判。《香港01》就台海相關話題採訪了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永紅教授。本篇為第二篇(共三篇)。

01:我們知道,台灣問題背後是美國。不久前美國與多個盟友的海軍艦隊在南海和東海接連舉行聯合軍演,美國海軍部長甚至公開表示「我們的最終職責是阻止中國大陸完成他們想完成的事情,包括收復台灣」。

而在中國國慶假期期間解放軍累計派出150架次軍機繞台戰略巡航後,10月12日,美國國防部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和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在各自的例行記者會上,除了一以貫之的表示「中國加大對台灣及其他美國盟友和夥伴的『恐嚇』和『施壓』行為不利於地區穩定,只會增加誤判的風險」,兩人還都提及了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看上去拜登(Joe Biden)政府已經回到了歷史上民主黨政府的傳統立場,即保持台海現狀,保持對台灣問題的戰略模糊。

而拜登政府一邊強調同中國激烈競爭,一邊拒絕就協防台灣做出明確承諾,同時尋求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年底會晤,體現了一種務實主義的風格。你怎麼看待目前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角色?

唐永紅:你說「台灣問題背後是美國」,似乎是說美國是台灣問題的決定性因素。個人認為這個認知是錯誤的。幾十年前中國大陸實力較弱的時候,或許可以這樣講,但現在中國大陸相較於美國的差距越來越小,在當前的情形下,美國因素在台灣問題上雖然還有作用,但已經不再是決定性的力量了。

現在中國大陸才是決定性因素與力量,也就是說,當中國大陸被迫使用武力方式的時候,它完全可以解決台灣問題,即便美國敢來參戰,中國大陸也能解決。美國因素(在台灣問題上)已經退到次要地位了。仍然把美國因素看的那麼重,認為中國沒有實力解決台灣問題,那是還停留在三十年前的看法上,我認為是沒有與時俱進的。事實上,美國倒是有自知之明的,所以它只能選擇保持對台灣問題的戰略模糊,拒絕就協防台灣做出明確承諾。

01:自中美關係正常化開始,尤其上世紀90年代之後,「台灣議題」的主動權多數時間掌握在美國手中,長久以來,美國藉助於台灣問題牽制中國,把台灣問題變成中國發展與現代化的攔路虎。每逢中美關係遇到挑戰,美國就會通過對台軍售、軍事演習、政治操作等手段,打台灣牌刺激中國,中國只能被動回應,台灣問題一度被迫成為一個北京需要長期被動防範的問題,是中國「軟肋」,對北京而言,「一個中國」原則不能放棄,但美國打「台灣牌」時又礙於自身發展的需要,不得不忍氣吞聲受制於人。

但是,現在情況似乎開始改變,習近平開始主動出牌,特別是近期拜登政府開始緩慢回調對華關係,兩國高層恢復談判接觸時,中共反而主動出擊,派大批戰機深入台灣空域(5天累計150架次),使得美國不得不為了所謂「保衛盟友」以及自由民主的承諾(實質上是為了維護美國在台灣及西太平洋的地緣利益)而被動應對。你如何理解這裏的「主動」與「被動」?北京的「主動」起到實質性的效果和作用了嗎?

唐永紅:所謂的「中國在台海主動出牌」,往往是那些西方國家採取的說法,目的是為它們結成對抗中國的聯盟、遏制圍堵中國找藉口。中國大陸在台海問題上的動作都是(在台獨勢力與分裂勢力的挑釁下)被迫做出的,從來沒有(在台海)主動出牌,更沒有搞出什麼所謂的「國際擴張」。

唐永紅認為中國從來沒有在台灣問題上主動出牌。(中國國防部官網)

唐永紅:出現這種聲音的背景,是美國的對華戰略、對華政策已經出現重大的、甚至是根本性的調整,就是要從當年的接觸政策(engagement),或者說最終以和平演變為目的的讓中國融入美國主導的國際體系的政策,已經改變為今天的戰略競爭政策,而戰略競爭政策的核心就是要遏制、圍堵、打壓中國。

在美國看來,美國與中國之間有兩個難以調和的結構性矛盾。一個是傳統的道路之爭、制度之爭、意識形態之爭的問題。之所以說「傳統」,是因為它是冷戰期間以美國與蘇聯為首的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之爭。現在全球範圍內,與美國意識形態不同的國家裏,最具有代表性的毫無疑問就是中國大陸,這是傳統的結構性矛盾問題。

第二個結構性的矛盾就是「老大老二」之爭的問題,這是當前中美之間最根本的結構性矛盾,儘管中國從來沒想過要取代美國「當老大」,但美國就是這麼認為的。尤其是現在,兩個結構性矛盾交織在一起。二三十年前,當「老大老二」的矛盾還不那麼嚴重的時候,美國還會對中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現在眼看和平演變不成功,美國認為接觸政策失敗了,不僅失敗了,還搞出一個與自己競爭的「老二」出來,認為挑戰了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動到了美國的利益, 所以開始調整對華戰略和政策。而為了達到戰略競爭的目的,美國採取的手段包括形成對抗中國的聯盟、打台灣牌等等。

+1

唐永紅:事實上,中國大陸的發展總體上會把整個世界的「蛋糕」做大,但是美國人不會這樣去看問題,認為你強大了對我是不利的,這是美國文化的一種認知。為了採取措施遏制打壓中國,美國需要找各種各樣的說辭。所謂的「中國在台海主動出牌」就是這樣的一個說辭。

就像你說的,美國非常的現實主義,中美之間有經貿等多方面比較深的利益關係,它不敢馬上跟中國大陸攤牌,這就是為什麼拜登政府目前的對華政策好像回到了從前民主黨建制派的那套做法,表面上還是堅持一個中國政策,暫時不會跟台灣建交,實際上為了戰略競爭的目標拜登政府一直在遊說各方與美國形成(對抗中國)聯盟,包括印太戰略、打台灣牌等等,就是這樣玩的。

除了看重利益,美國也是「怕死」的,不敢跟中國大陸直接打仗,因為都是擁核國,真的打起仗來中國大陸也有能力毀滅美國。美國人的現實主義就是,當你有毀滅它的能力時,它就不敢跟你打仗了,不會發生直接、正面的戰爭。但是美國會採取一些特定的戰爭方式,包括從與你有矛盾的國家和地區入手,挑撥離間,所以我們能看到美國在頻頻利用台海問題,挑撥印度與中國的關係,在東南亞國家中間拿南海問題說事等等,反正就是同中國大陸有矛盾的地方都要利用起來,尤其希望這些國家或地區同中國大陸打一場仗。一方面要在長期的戰略競爭中達到遏制、打壓中國的目的,同時又要獲取自身與中國維持邦交關係所帶來的現實經濟利益。美國就是這樣在兩者中間尋找平衡。

短期來說,美國沒有準備跟大陸攤派,還是要以維持跟大陸的外交關係,也不會真正的做出保衛台灣的舉動,但是它會做一些好像在支持台灣一樣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