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危機・六|國際政治中心已經轉至東亞

撰文:許輝
出版:更新:

美國在烏克蘭問題上的閃爍其詞和在中國問題上的強硬表態形成了鮮明對比,這說明如今國際政治的博弈中心已經從歐洲轉向了東亞。在烏克蘭危機不斷上升之際,美國仍然在東亞動作頻頻,這不僅反映了美國對兩地危機嚴重程度的判斷,更說明美國對自身全球戰略利益的認知。

最近,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舉行了線上會晤。會談後白宮發布的新聞稿稱,兩國領導人公開表示「決心抵制中國欲改變東中國海和南中國海現狀的企圖,重申台海和平穩定及和平解決台海議題的重要性,並對中國在新疆和香港的行為表達共同關切」。

在新聞稿中,白宮還一再強調美日同盟的重要性,並提及美日韓軍事同盟、美英澳三方同盟(AUKUS)以及美日澳印四方安全對話機制(Quad)等地緣政治安排,對維持印太和平穩定的作用。

此外,拜登也讚賞日本與澳洲於1月6日簽訂的《互惠准入協定》,形容協定有利於促進美日澳三方軍事合作。《互惠准入協定》打破法律障礙,允許日澳雙方的軍隊為訓練及其它目的進入對方國家,帶有準軍事同盟性質。

此前,拜登在一場記者會上談到烏克蘭危機時出現了失言風波。拜登稱,北約的行動取決於俄羅斯對烏克蘭「可能的進攻規模」,暗示西方可能不會在俄羅斯發動「小規模入侵」的情況下做出強烈反應。儘管後來拜登改口稱俄羅斯軍隊一旦侵犯烏克蘭國境,美國會讓莫斯科付出慘重代價,但是拜登的失言已經讓烏克蘭和歐洲感到不安。

拜登曾公開稱不會向烏克蘭派兵,因此俄羅斯進攻烏克蘭面臨的代價可能就是美歐更嚴厲的經濟制裁。而最近,美國國防部稱有8,500名美軍士兵已經進入高度戒備狀態,並計劃將他們派往歐洲。但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在回應此問題時,仍然宣稱美國不會出兵烏克蘭。

除美國外,英國和德國等也公開表示不會向烏克蘭派兵。但是,英國去年底卻派遣了航母編隊來到南海,參加和美日澳等國家的聯合軍事演習,而對海外軍事行動一貫持謹慎態度的德國,也派遣了巡防艦到南海參加聯合軍演。

不難發現,美國在烏克蘭問題上的閃爍其詞和在中國問題上的強硬表態形成了鮮明對比,這似乎表明東亞對於美國的意義要比歐洲重要,也顯示美國對中國威脅的評估要遠高於俄羅斯。

近年來,歐美等傳統強國愈發在印太尤其是西太平洋地區加碼。(Getty)

20世紀60年代,美國制定的軍事戰略目標是具備同時打贏兩場戰爭的能力。而如今,美國可能真的面臨同時在歐洲和西太平洋應對兩場軍事衝突的風險。但顯然,儘管烏克蘭危機迫在眉睫,但西太平洋卻是美國更看重的。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上台後曾為亞太政策重新定調,推出「亞太再平衡」戰略,試圖抬高亞太在美國國家安全戰略中位置。特朗普(Donald Trump)時期,美國又提出了印太戰略。而拜登上台後,重視亞太的趨勢更加明顯。

拜登政府認為,如同冷戰時的蘇聯一樣,中國現在是美國最主要的政治博弈對手,而這場博弈將決定未來人類將生活在何種制度之下。一方面,美國積極拉攏盟友在地緣政治和人權問題上與中國過招;另一方面,在氣候變化、疫情控制、軍備控制和太空開發規則制定等方面,美國也需要和中國的有限合作。

但毫無疑問,如今國際政治的博弈中心已經從歐洲轉向了東亞。在烏克蘭危機不斷上升之際,美國仍然在東亞動作頻頻,這不僅反映了美國對兩地危機嚴重程度的判斷,更說明美國對自身全球戰略利益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