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局勢|俄羅斯承認烏東兩區獨立 雙邊合作條約暗藏危機伏線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2月21日,普京正式代表俄羅斯承認了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Donetsk People's Republic)與「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Lugansk People's Republic)的獨立地位,並與兩地的分離主義政府領袖分別簽署了雙邊「友好、合作、互助」條約,確立俄國軍隊在兩地執行「維持和平職能」的權利。據報俄軍已馬上開進這些國際承認的烏克蘭地域。

普京對於自2014年實然從烏克蘭獨立開去的烏東分離地區的主權承認,明顯宣告了 2014年、2015年以來的《明斯克協定》(Minsk Agreements)的死亡。協定規定烏方以修憲方式給予烏東兩地「特殊地位」的自治權,以換取兩地重歸烏國管治之中,但由於雙方糾纏於分離主義者放下武器與烏國政府放權的先後次序,協定長年未見進展。

不過,有分析認為,普京此舉其實是烏克蘭當局也暗中希望成為事實的結果。一方面,這維持了烏克蘭與俄羅斯表面上的對立局面,有利烏國持續從西方得到軍事和經濟上的支持,而且可以繼續使用「一致對外」的宣傳去外部化烏克蘭國內的治理問題。

另一方面,由於兩區的獨立已得俄國承認,烏克蘭在可見的將來也不必擔心他們根據《明斯克協定》獲得的「特殊地位」會讓留在烏克蘭的兩區對烏國的親西方走向有否決權——這正是烏克蘭一直只在口頭上跟從《明斯克協定》,卻一直拖延步伐的一大原因。

然而,俄國與兩地的軍事合作安排,卻暗藏着另一波俄烏衝突爆發的導火線。

頓涅茨克地區有人上街揮舞俄羅斯國旗,慶祝該地獨立獲得普京承認。(AP)

俄軍部署權利已明

俄羅斯與兩個「共和國」簽訂的條約共有31項條款,為期10年,而若締約方無意退出,條約將自動延長5年。

除了條約第三條給予俄國在兩國執行「維持和平職能」的權利,其第五條也給予締約雙方「在對方的土地上建設、使用、提升軍事基建、基地和其他物件」的權利。因此,俄方至少在未來10年皆可以在國際承認的烏國領土上面佈置軍備,可說是一種俄國力量的西進,是針對北約東擴的回應。

第六條則規定了締約方不能參與任何對抗當中一方的陣營,免除了這些「國家」在遙遠的將來踏上烏克蘭反俄謀求加入北約的可能,也為未來這些地區重返烏克蘭的可能情況增添阻止烏國加入西方陣營的既定條件。

條約的其他內容則主要規約俄國與烏東兩區在不同層面的合作。

雖然俄羅斯承認兩個烏東「共和國」此舉本身只是一種政治取態,對於烏克蘭實際上已失去該地分離主義分子所控制的地區這個事實,不會帶來任何明顯的轉變,可是無論是在普京對兩區的主權承認命令中,還是其與兩地領袖簽訂的條約內文上,都沒有確切表明這種「主權承認」所承認的領土範圍。

到底俄國承認了什麼?

自2014年烏東戰事開展之後,烏克蘭部隊與分離主義勢力已劃分出明確的實際接觸線,線之西為烏國實控區,線之東為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分離主義政府的實控區。雙方違反和議的武力衝突不斷,但接觸線卻少有大變。

頓涅茨克州與盧甘斯克州的局勢圖。紅色地區為親俄分離主義武裝控制的地區;黃色及藍色地區為原先曾被親俄武裝控制,但隨後被烏政府軍重奪的地區。(Wikimedia Commons)

問題在於,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兩個「共和國」對於整個區域的主權聲稱卻遠遠超出他們的實際控制範圍。烏克蘭行政分區中的頓涅茨克州面積為2.65萬平方公里,「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的實控區域只得不足一萬平方公里,主要圍繞州內頓涅茨克、馬克耶夫卡(Makiivka)等主要城市和人口集中地。同等的差距也出現在盧甘斯克州與「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的土地面積之上。

俄國與此兩區的條約給予了俄國在這兩個「國家」行軍的權利,但這兩個「國家」的界線到底在哪?是在實際接觸線之上,還是包含整個頓巴斯地區(Donbas,現為頓涅茨克州與盧甘斯克州的統稱)?如果是後者,這些條約將為俄國進軍烏國政府實控區提供了法理基礎。

即使普京此刻只如2008年格魯吉亞事件般停步於承認兩個「共和國」獨立主權的地步,在「承認了什麼領土」這個問題上的不明確性,卻為未來俄烏新一輪衝突埋下伏線。一位曾在頓涅茨克當地擔任政治領袖的現任俄羅斯國家杜馬成員上月就曾對路透社表示,當地的分離主義者會尋求俄國協助他們取得該州內其他地區的控制權。

普京對於其主權承認和雙邊合作條約的模糊性,當然是了然於胸,可作為其留中不發的未來行動鋪墊。[更新:普京在當地時間2月22日正式確認俄國會承認頓巴斯兩個「共和國」的主權聲稱,即為俄軍進入現時的烏克蘭實控區構築了條約基礎。」

說到底,烏克蘭如果堅持走向親西方路線、甚至謀求加入北約,增加俄國國家安全憂慮,而不肯務實地承認自身作為俄國與歐美力量緩衝區的天然中立地位,俄方對於烏國必然會繼續積累未來可用作施壓或交換條件的工具。普京這次與烏東兩區簽訂的條約即是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