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槍未老? 烏克蘭戰場上的沙俄時代百年機槍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已開打三個半月的俄烏戰爭,在社交媒體資訊氾濫的時代中,吸引了不少軍事迷密切關注。早前網上就曾流傳據傳是俄軍在南部赫爾松(Kherson)的照片,圖中可見一名軍人站在相信是拿破崙時代的大砲旁邊,引來熱議。相對於這種真實性成疑的消息,不少老舊武器的確出奇地頻繁在烏克蘭戰場上出現。

其中一種較受到關注的是烏克蘭軍使用的M1910 Maxim自動機槍。該機槍是由美國人Hiram Maxim在1884年發明首台自動機槍的俄國改製版本,正式面世於1910年。當時蘇聯尚未成立,俄國尚處於沙皇時代,而在中國,溥儀還是皇帝。其更早的版本更可追溯至1891年。同類的機槍普遍運用於19世紀末,也在一戰中改變了戰爭的樣態,造成戰壕作戰的普及。

這台機槍重68公斤,比俄國PK通用機槍重新八倍,也比美國自1931年服役至今的M2重機槍重近一倍(後者同樣有被烏軍使用)。由於M1910沉重非常,故此它裝配在兩個輪子上以便推行,而且更配有一個裝甲盾牌。同樣因為其機動性的不足,M1910只能在固定的防守工事中定點抗敵,若需移動,則可能要動用大約4名士兵合力。

M1910使用7.62 x 54毫米彈藥,與上述的俄國PK通用機槍相同,也屬烏國內部生產的通用彈藥,每分鐘可打出600發子彈,據稱有效射程可達3公里。相較於其他機槍,M1910是明顯落後的,例如俄國PK機槍射程可達4公里,美國的M2則可達7.4公里。

不過,M1910「放棄」了重量考慮和機動性,卻有至少兩大好處。一是其裝設了一個水冷系統,使機槍不會過熱而能長久發射。相對而言,俄國的PK機槍連續發射超過1分鐘就已經會過熱而要暫停。

其二是M1910的笨重也使它能穩定地放置於發射點之上,使槍手能較易達至高的準繩度。一些M1910也裝配了現代的紅點鏡,進一步提高準繩。

根據烏克蘭政府在2012年的統計,當時該國有大約3.5萬台M1910在庫存之中,全部都是在1920至1950年之間生產。這種機槍在2016年正式被授權予烏軍使用,卻不是標準配備。換言之,現在出現在戰場上的M1910,已是70歲以上的「老將」。

這種機槍之所以能封塵大半個世紀再重出江湖,大概是因為2014至2022年期間的烏東頓巴斯地區戰爭樣態。長久以來,頓巴斯的親俄分離主義武裝與烏克蘭政府軍基本上是以戰壕作戰的形態對峙交火,前線基本上毫無改變。M1910欠缺機動性的缺點,在這種戰場上就變成了次要的考慮。

對於此刻的俄烏戰爭,不少分析也認為戰事已變成微層級的對抗,雙方在前線寸土必爭,而擁有強大火力的俄軍只能緩慢推進,逐漸有了類似戰壕作戰的樣態。從4月中烏方稱俄國全面發動頓巴斯攻勢的時間點起計,俄軍的推進至5月底,大概只及半個香港的面積。以頓巴斯地區如今有八成已在俄軍手中來計算,單在頓巴斯兩州,尚在烏克蘭軍控制之內的地區就大約有10個香港的大小。

過去數周,俄烏雙方集中在盧甘斯克南部的北頓涅茨克(Severodenetsk)交戰。這個據報只剩下萬餘人的城市被俄軍攻克後,俄方尚需要越河進攻位處高地的另一小城利西昌斯克(Lysychansk),才能奪得盧甘斯克全境,可見戰勢推演的緩慢。

如果烏方沒有出現突然士氣盡喪、土崩瓦解的情況,在一場進展緩慢的戰事中,M1910依然有其戰場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