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瑞典只是煙霧彈:美俄立場才是土耳其放行北約的關鍵

撰文:劉燕婷
出版:更新:

6月28日,在馬德里舉行的北約(NATO)峰會召開前夕,出現了戲劇化的政治轉折。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會同了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芬蘭總統尼尼斯托(Sauli Niinistö)、和瑞典首相安德松(Magdalena Andersson)於馬德里舉行四方會談,會後土耳其同意撤回否決瑞典和芬蘭進入北約的決議,並與兩國簽署了加入北約的三方備忘錄。

斯托爾滕貝格表示,「我們達成了一項協議,為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鋪平道路。」其亦指出,將於6月29日峰會上正式邀請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兩國很可能於幾個月內成為成員國。

在此之前,土耳其的表現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敵」。5月13日,芬蘭與瑞典尚未正式表態,土耳其便在北約一致決框架下,公開反對兩國加入北約;5月18日,芬瑞兩國正式提出入約申請,土耳其仍未改變立場,並宣稱「不必派團前來協商」;甚至到了6月28日峰會召開前夕,埃爾多安還公開放話,表示將在會上公布瑞典、芬蘭支持恐怖活動的證據,揭露兩國「反恐形象之虛偽」。

如此強硬姿態,與今日轉折形成強烈對比,而直觀的因果機制,似乎與芬瑞兩國的談判讓步有關。據土耳其阿納多盧通訊社(Anadolu Agency)報道,此次土瑞芬三國簽署的備忘錄內容,包括了芬蘭和瑞典將明確譴責所有恐怖組織針對土耳其進行的襲擊,承諾阻止庫爾德工人黨(PKK)和其他相關組織及個人的活動,並將根據土耳其方面提供的資訊、證據和情報等,迅速考慮和處理有關恐怖嫌疑人的驅逐或引渡請求,同時承諾不支持「居倫運動」以及庫爾德民主聯盟黨(PYD)和其附屬武裝組織「人民保護部隊」(YPG)。土耳其、芬蘭和瑞典確認三方之間取消武器禁運,土耳其也確認支持北約的開放政策,並表示將支持在馬德里峰會上邀請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簡言之,土耳其得到了瑞典、芬蘭將打擊庫爾德恐怖勢力的承諾,同時突破了兩國對土耳其的武器禁運。

然若由美土俄三國博弈視角觀之,便可知這份備忘錄只是煙霧彈,芬蘭與瑞典從始至終皆非主角,亦非土耳其的真正要價對象。

2022年6月27日,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身在比利時布魯塞爾,並在記者會上發言。(AP)

美國終究有所讓步

首先,網上有不少分析感嘆,庫爾德人再遭歐美出賣,彷彿2019年美國撤軍敍北的場景正在重演。平心而論,對西方諸國來說,若非恰好可為己所用,其確實不重視庫爾德人的政治訴求,但要以此道德敍事詮釋變局,反會有失偏頗。

根據2021年的芬蘭人口普查數據,在芬庫爾德人僅有1.5萬餘人,當中多數人口來自伊拉克,僅有少數來自土耳其與伊朗,且由活動類型觀之,庫爾德人在芬蘭社會並無顯著政治影響力,反倒是以「慶祝瑙魯茲節」(Nowruz)等文化傳統為人所知。

而瑞典的人口普查雖不收集種族相關數據,但由移民資料推估,在瑞庫爾德人口約有10萬人,當中多數來自土耳其與伊拉克,參政人物則有卡卡巴韋(Amineh Kakabaveh)、阿維奇(Gulan Avci)、雷達(Lawen Redar)、吉爾(Sara Gille)、卡西加爾(Kadir Kasirga)等議員。此次北約再擴談判中,土耳其指責瑞典窩藏恐怖分子,語出「其中一些甚至坐在議會中」,便是指涉上述庫爾德裔政治人物,土耳其駐瑞典大使雲特(Emre Yunt)更要求引渡卡卡巴韋回土耳其受審。

然而,如此要求在瑞典聽來荒謬無比,一來土方無法舉證並說明上述議員與PKK、YPG等組織的實質聯繫,二來卡卡巴韋甚至不是來自土耳其,而是伊朗。或許正因如此,雲特在發言後第二天收回了引渡相關要求,但如此不經意「脱口而出」,恰好暴露土耳其在庫爾德議題的無的放矢。

類似無稽指控,尚有芬瑞兩國支持「居倫運動」,但其實為居倫(Fethullah Gülen)提供政治庇護、並無視土耳其長年引渡要求者,是土耳其最大軍火供應方美國;此外所謂「芬瑞對土耳其實施武器禁運」,其根源是2019年土耳其進軍敍北後,由捷克、芬蘭、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西班牙、瑞典和英國發起的聯合制裁,但其中僅法國、西班牙和英國勉強稱得上土耳其軍火「供應商」,芬蘭、瑞典佔比可謂寥寥無幾。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到瑞典訪問。(AP)

綜上所述,不論是庫爾德議題或武器禁運,以此為由要求芬瑞讓步,換取土耳其對北約再擴開綠燈,皆可謂莫名其妙;但也正因如此,土耳其的「弦外之音」格外引人注目。回顧5月議題發酵時,土方曾有3位不具名官員對《彭博社》(Bloomberg)表示,土耳其除了關切庫爾德議題與武器禁運外,也希望美國解除因土耳其購買俄羅斯S-400導彈防禦系統而施加的制裁,讓土耳其重回F-35先進戰機計劃,並支持土耳其F-16機隊的「現代化」。

此前據《華爾街日報》(WSJ)2022年1月23日報道,自2021年10月以來,土耳其便有意升級麾下80架舊型F-16戰機,外加採購40架F-16V戰機(F-16 Block 70),相關提案已送交美國審議多時,卻遭白宮和五角大廈冷處理。報道指出,有美方官員表示,土耳其堅持購買俄羅斯S-400系統,以及在某些地緣議題上傾向莫斯科,是美方遲疑軍售的主要關鍵。

然就在6月29日、土耳其宣佈放行芬蘭與瑞典的第二天,拜登(Joe Biden)政府便宣佈支持向土耳其出售F-16戰機的計劃。綜合1月土耳其對F-16升級計劃延遲的抱怨、5月土耳其官員泄露的條件清單,美國此一立場變化,恐怕才是土耳其為北約開綠燈的真關鍵。

換言之,土耳其阻擋芬蘭、瑞典加入北約一事,與庫爾德議題、武器禁運根本無關,其所欲交涉對象甚至不是芬瑞兩國,而是與其軍事互動甚深的華盛頓;而由美方視角觀之,其向土耳其施壓、推遲戰機出售計劃,原本是欲「矯正」土方的「親俄」傾向,卻沒想到會在北約一事上被「反將一軍」,其若不打算開除土耳其會籍、導致其更加「親俄」,便只能有所讓步,解決眼下困局。

對土耳其來說,芬瑞兩國加入北約其實無損己身地緣利益,但其若能把握機會,趁勢成為困局樞紐,反能為國家爭取到更多要價籌碼。此次藉機從美方爭取到了F-16,往後也將持續爭取F-35與其他利益,以中型國家身量大玩高風險邊緣政策,向來是埃爾多安政府的鮮明特色。

北約(NATO)峰會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AP)

土俄關係如何前行

然從另一方面來看,此次放行雖對俄羅斯處境不利,卻不意味土俄關係會一去不復返,箇中原因涉及了俄羅斯面對北約東擴的「有所取捨」,以及土俄雙方在俄烏衝突下的「相關協作」。

首先,莫斯科論述出兵烏克蘭時,除了「解放頓巴斯」、「阻止種族滅絕」等敍事,便是主打「北約東擴」威脅俄羅斯國家安全。但與過往歷史發展相對照,「北約東擴」似乎不是對烏軍事行動的充分理由。回顧2004年北約第五次東擴,愛沙尼亞、拉脱維亞、立陶宛皆在其中,意味北約已實質擴張到俄羅斯門前,但俄方可曾為此大張旗鼓,要求北約與美國出具書面保證?或是暴跳如雷,不惜一戰?答案皆為否定。

歸根結柢,俄羅斯也深知自己並無實力與北約決一死戰,同時波羅地海三國即便反俄,對俄羅斯卻沒有深刻的歷史、文明意義,故其也無意在此進行地緣冒險。然而烏克蘭不同,俄羅斯視其為斯拉夫文明的龍興之地,同時不願失去克里米亞這一黑海艦隊出海口,故在民族情結與地緣政治考量下,即便烏克蘭尚未加入北約,其也必須先下手為強,杜絕這一風險。

換言之,「北約東擴」確在俄烏衝突中扮演一定角色,但其解釋不了俄羅斯的行動邏輯,反而更多是在輿論場上發揮作用,供俄羅斯正當化己身行動;由現實視角觀之,促成此次「特別軍事行動」的關鍵,還是烏克蘭對俄羅斯的歷史與地緣特殊性。

芬蘭總統尼尼斯托(Sauli Niinistö)和芬蘭總理馬林(Sanna Marin)2022年5月15日在赫爾辛基出席記者會,宣佈芬蘭的國安政策決定,兩人稱芬蘭總統和政府外交與安全政策部長級委員會批准芬蘭加入北約(NATO)的申請。芬蘭國會16日開會審議芬蘭加入北約的申請。(AP)

同理,面對芬蘭與瑞典加入北約,俄羅斯也不會以「烏克蘭標準」相應對,而是會與2004年接受北約第五次東擴時立場類似:一來,俄羅斯眼下分身乏術,無法於北歐再開新戰線;二來,芬瑞兩國對俄羅斯不具特殊民族與地緣意義,實在無需冒險大動干戈。簡言之,在俄羅斯看來,北歐兩國入約,本質上就是既攔不住、也不是非攔不可的存在。

在此脈絡下,土耳其「一夫當關」的「要脅」意味,反而更多是對北約、歐美等西方陣營生效,對俄羅斯來說,土耳其願在此事上發難自然很好,但其也深知埃爾多安更多是為本國利益考量,而非甘做莫斯科的馬前卒,倘若西方滿足其相關要求,「放行」也不過彈指之間。故在5月這一議題發酵時,普京(Vladimir Putin)便已表示,俄羅斯對於兩國加入北約沒有意見。此一表態既為宣告俄羅斯最終立場,也是要對操作「北約東擴」輿論戰線的結果,進行即時內外止損,同時避免「單押」土耳其最後臉上無光。

此外,除去阻攔芬瑞加入北約這一議題,俄羅斯與土耳其還有許多面向俄烏衝突的地緣協作。其中之一,便是「土俄合賣烏克蘭糧食」的相關機制。俄羅斯控制的扎波羅熱(Zaporizhzhia)臨時軍民行政當局負責人巴利茨基(Yevgeny Balitsky)曾在6月8日表示,扎波羅熱地區正在向中東地區供糧,糧食來源包括自赫爾松(Kherson)與扎波羅熱收購的穀物,「我們正在通過俄羅斯運送糧食,並與土耳其簽署了主要合同,第一批火車已經通過克里米亞出發前往中東,這是烏克蘭的傳統市場。」

2022年6月8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左)與土耳其外長恰武什奧盧(右)在土耳其安卡拉出席聯合記者會。(AP)

6月3日,烏克蘭駐土耳其大使博多納爾(Vasyl Bodnar)亦表示,土耳其買家是接收俄羅斯「從烏克蘭竊取糧食」的對象之一。綜上所述,不論是俄方資訊或烏方觀察,皆暴露國際政治下的殘酷現實:對非洲與中東等地區而言,如若烏克蘭供應驟減,要轉為採購俄羅斯糧食,其不僅不會猶豫,還會積極行動。而由地緣視角觀之,土耳其掌握了進入黑海的半把鑰匙,更在俄烏衝突中主打「中間路線」,自然會是俄方的合作首選。

此外,埃爾多安也於5月23日宣佈在敍利亞發起新一輪軍事行動,目標是鞏固土方沿土敍邊境劃設的30公里安全區,避免南境遭受「伊斯蘭國」(IS)組織和庫爾德民兵組織威脅。如此舉措,同樣要與俄羅斯相協調,避免重蹈2020年覆轍,引爆土俄衝突。

簡言之,此次北約再擴意味了土耳其對美要價的成功,卻不必然導致土俄關係倒退,甚至有可能是對土俄兩國面對俄烏衝突時,深化相關協作的進一步掩護。大國博弈錯綜複雜,土耳其深諳多方要價、不單純選邊的道理,故能在此地緣變革下,獲取超越中型國家身量的政治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