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攝氏度高温炙烤 歐盟被「斷氣」卡住了脖子

撰文:陸一
出版:更新:

近一段時間,英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歐洲國家連日遭遇40攝氏度以上高温,這些國家正在經歷「地獄模式」的高温,以及極端高温引發的火災、乾旱等一系列災害。 用電需求陡增,進一步挑戰歐洲的能源供應能力。然而,就在「地獄模式」炙烤下,歐盟逼不得已的計劃從下個月開始,成員國自願減少15%的天然氣使用量。根據該計劃,歐盟委員會擬採取的措施包括減少供暖和製冷,以及其他基於市場的措施。

就在此前一日,「俄氣」(俄羅斯最大天然氣生產商——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至少已經向三家歐洲主要客户致函,宣佈由於遇到無法控制的「特殊」情況,公司無法履行供應氣的義務,該不可抗力條款自6月14日起生效,並未透露截止期。

俄羅斯掌控歐洲能源的命脈,通過減少供應甚至斷供狠狠地卡住了歐盟的脖子。歐盟稱俄羅斯是「天然氣敲詐」。 歐盟縱然在俄烏戰爭爆發後想盡替代辦法,但毫無意外,一旦俄羅斯真的切斷能源命脈,歐盟諸國將面對的不僅是「地獄模式」的炙烤,今冬才會是真正的大考。歐盟高級官員不斷通過媒體發出警告,歐洲社會在冬季取暖季節或將面臨社會性的大矛盾。事實上,歐盟各國都在積極儲氣。同樣嚴峻的是,隨着俄羅斯削減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創紀錄的通脹侵蝕,歐洲深陷能源危機,由此必將引發經濟衰退。

龍頭德國受直接衝擊

歐洲最大的經濟體是德國,不僅德國是俄羅斯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國,而且也是很多天然氣管道運輸的中轉國,捷克、波蘭、瑞士等國家都嚴重依賴德國的天然氣轉運。

德國北部的北溪二號輸氣管。因俄烏戰爭該項目己停止。(AP)

最新消息是,俄羅斯天然氣公司(Gazprom)完成對北溪一號(Nord Stream 1)天然氣管道的維修工作後,7月21日將準時重啟輸氣。北溪1號供應德國每年58%的天然氣需求。自2月24日俄烏戰爭以來,歐洲天然氣基準價格已經上漲了130%以上。6月下旬,俄羅斯的天然氣出口商突然減少了約60%的天然氣供應量,德國方面陡然倍感壓力,啟動應急計劃。

德國受到的影響非常具有代表性。首先,高通脹。德國聯邦統計局公布的初步數據顯示,該國5月份消費者價格按年上漲7.9%,超出預期,還創出1973年12月以來的歷史新高。德國聯邦統計局表示,該國上次出現類似的高通脹率是在1973年冬季,當時第一次石油危機導致礦物油價格上漲。

其次,低迷消費。俄烏衝突和高房價將德國的消費者信心推向歷史最低點。德國市場研究集團捷孚凱(GfK)發布的晴雨表數據顯示,7月德國消費者信心下降了1.2個百分點至-27.4%,這是1991年開始進行全德調查以來的最低值。俄烏戰爭以及中斷的供應鏈導致能源和食品價格的爆炸性增長,生活成本增長對消費者的情緒造成了很大壓力。

造成德國長達30年的貿易順差變成了逆差,這是最大的衝擊。德國聯邦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德國5月份出口額按月萎縮了0.5%,進口額按月上漲2.7%。經工作日和季節調整後,德國5月的外貿逆差為10億歐元。這是德國自1991年以來首次出現貿易逆差。

德國柏林民眾在商店購物。7月德國消費者信心下降至1991年開始進行全德調查以來的最低值。(Getty)

俄烏戰爭導致德國能源進口成本大增,加上對俄制裁嚴重破壞了國際供應鏈,這是德國出現貿易逆差的根本原因。當然,另一方面也凸顯出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過於依賴本國的出口與製造業發展。數據顯示,5月,包括食品、能源和德國製造商使用的零配件等,價格比一年前激增了30%以上,而德國出口商的產品價格只增長了大約15%。這充分說明出口導向型經濟的進口成本飆升,而其對外銷售額則下降得更厲害。

此外,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美國和歐洲經濟衰退的隱憂加劇,德國出口前景也正在減弱。7月1日一項對德國製造商的調查顯示,今年6月份出口訂單已經連續第4個月下滑。

德國工會聯合會主席雅斯門·法希米7月3日表示:「由於天然氣供應瓶頸,許多行業都處在面臨永久性崩潰的危險之中,包括鋁、玻璃、化學工業。這將對德國的整個經濟和就業帶來巨大影響。」由於德國的經濟產業主要集中於能源密集型的行業,隨着其天然氣進口成本飆升,導致其經濟衰退迫在眉睫。根據德國政府統計,在俄烏戰爭發生之前,俄羅斯佔德國天然氣進口總量的55%,德國製造業要消耗總量的三分之一以上。雖然德國當局通過了法律,允許政府救助受到能源衝擊的公司,但天然氣的配給制度或嚴重短缺仍可能會迫使他們永久關閉其製造業務。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警告稱,俄羅斯停止向德國供應天然氣可能令該國的經濟產出損失4.8%。「俄羅斯切斷天然氣供應將對德國的經濟活動產生巨大影響,」研究人員Ting Lan,Galen Sher和Jing Zhou表示,「這些經濟損失是永久性的,因為它們沒法通過以後幾年的生產,消費或投資來追趕」。

歐元頻亮紅燈

其實,今年以來歐元的急劇貶值就引起注意,但市場並未予以關注。貨幣很早就發出了警告,歐洲貨幣的挑戰更多來自戰爭引發的歐洲能源危機。當歐元兑美元持續走低, 7月12日終於向下觸及1.0水平的時候,為2002年12月以來首次,這其實已經表示「來不及了」。而後歐元難止跌勢,歐元兑美元跌破平價。更糟糕的是,綜合來看,歐元持續走低,是大概率事件。

歐元年內已貶值超過12%。

有分析師預測,如果天然氣供應進一步中斷,歐元將跌至0.90美元。對歐元而言,可悲的是,俄羅斯掌握了其命運。

此次戰爭爆發之後,歐盟國家完全有更好的應對俄羅斯的手段,然而他們在內外壓力的雙重夾擊之下,不得不採取了最極端的措施,原本西方世界希望通過一波極端制裁,徹底擊垮俄羅斯的經濟。結果俄羅斯如今的經濟狀況的確不好,但是總體上還是比較穩定的。而歐盟國家,各種水電、石油天然氣瘋狂上漲,這些都是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高企的物價使歐洲民眾的生活成本增加,對低收入家庭的打擊更是不言而喻。歐盟統計局7月初公布的數據顯示,歐元區6月份的年度通脹率達8.6%,創下1997年以來歐元區通脹率的最高水平。

對歐洲來說,最大的難題是眼前的能源短缺。不論是增產方案還是替代方案,短期內都無法彌補俄油俄氣的缺口。

但坦率來說,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之後帶來的病毒大流行,反倒還遮掩了歐洲本身存在的嚴重經濟問題。歐洲對新冠疫情徹底「躺平」之後,又爆發了俄烏戰爭,本質上又一次遮掩了歐洲的經濟問題,他們可以把一切責任都甩給普京。但歐洲經濟發展結構性問題一直未變足夠重視。而事實上,歐債危機以後,歐洲經濟都難言恢復,都只是在不斷應對外部變化,囫圇吞棗。其實長時期的歐元疲軟,早就發出過信號,都未必重視。

歐洲的雙核衝擊

必須重視:美國之外的國家都在遭受「雙核」衝擊:一是聯儲局的緊縮政策推動美元指數上漲,尤其是負債率高且仍在堅持寬鬆政策的國家;二是國際原油價格上漲也對金融市場帶來威脅,尤其是能源、糧食及大宗商品自給率低的國家。

在過去的每一輪美元緊縮周期中,新興國家都會遭遇一定程度的金融動盪,但這一次不一樣。能源對外依賴度高、長期維持寬鬆政策的日本、正在陷入能源危機的歐洲,都是遭遇「雙核」衝擊的危險經濟體。

日本也深受雙核衝擊至經濟疲軟,日本央行也不敢貿然改變貨幣政策導向。(美聯社)

雙核衝擊製造了兩個「不一樣」:第一個「不一樣」:美元指數單邊上漲,非美元貨幣基本對美元下跌。美元指數已經從2021年6月初的89持續上漲到如今的108。第二個「不一樣」:日元、歐洲貨幣,這樣的避險貨幣的跌幅都首當其衝。

法新社最新披露,歐盟委員會已制定出一份計劃,一旦俄羅斯「斷氣」,布魯塞爾將要求各國「在技術上可行的情況下」採取具有約束力的措施,把公共和商業建築的供暖温度限制在19攝氏度,空調温度限制在25攝氏度。該計劃顯示,歐盟委員會的關注重點是電力公司和工業的能源消耗,因為家庭消耗不是大頭,只佔歐盟總天然氣需求的37%。

也就是說,俄烏戰爭引發的這場歐洲能源危機,不僅會讓歐洲人民在40度高温下炙烤,還將在幾個月後迎接最寒冷的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