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溪驚魂」過後 俄羅斯勢大幅擴大對中國天然氣出口

撰文:毛詠琪
出版:更新:

北溪一號天然氣管道在結束維修工程後終恢復供氣,亦如外界預期只恢復四成的供氣量,歐洲經歷「驚魂十日」後,必然加速尋找其他能源供應。事件揭示了歐俄之間能源買賣關係變得緊張,俄羅斯亦須加快開拓其他巿場,包括積極部署把天然氣「東輸」,加大對中國出口能源,預計將於2024年動工興建、連接中俄的「西伯利亞力量二號」(Power of Siberia 2)的輸氣管項目,備受矚目。

普京今年2月以來揮軍攻打烏克蘭,德國隨後叫停了連接俄羅斯與德國的北溪二號(Nord Stream 2)天然氣管道的最終審查。對普京而言, 因攻烏受到西方制裁多少應有預期,為俄國能源尋找新巿場也早在其盤算之中,而增加向中國的天然氣出口是其中重要一環。

中國對天然氣需求持續增加,增加天然氣使用屬於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的必然環節,加上中國面對美國、澳洲等國家的潛在貿易戰,跟俄羅斯的能源合作可謂各取所需。事實上,俄羅斯向中國推銷天然氣已有長達30年,但直至2019年底「西伯利亞力量一號」(Power of Siberia 1)開通,俄氣才正式輸送到中國。

目前,歐洲仍然是俄羅斯天然氣的最大客戶,每年進口約2,000億立方米天然氣,佔歐洲整體供應約三成;相比之下,中國每年進口量僅約380億立方米。

被白雪包圍的一個俄羅斯煉油廠。(Getty)

俄中:最大供應國與最大需求國

事實上,中國已是全球第一大天然氣消費國,其中43%天然氣進口自外地,當中包括890億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氣(LNG)及460億立方米的管道天然氣。歐洲每年使用5,410億立方米天然氣,中國每年消耗量僅有3,310億立方米,但隨着中國減少燃煤,預期到2030年天然氣使用會增加至5,260億立方米,跟歐洲現時水平看齊。麥肯錫諮詢公司(McKinsey)更估計,中國2035年的天然氣需求將較現時增加一倍,到2040年天然氣使用量更達每年6,200億立方米。

俄羅斯國營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CNPC)於2014年簽署了價值4,000億美元、為期30年的協議,興建連接中俄的「西伯利亞力量一號」輸氣管。管道全長8,000公里,其中3,000公里位於俄羅斯境內,約5,000公里位於中國境內。

中俄在2014年簽署項目,正好發生在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受到西方制裁之後。這個時機絕非巧合。2019年底,西伯利亞力量一號正式啟用,預計到了2025年達到負荷頂峰後每年可向中國輸送多達380億立方米。西伯利亞力量一號的獨特之處是它只向中國一國輸送天然氣,不像輸歐的天然氣管道般途經及供應多國。

北溪一號一度關停進行定期修護工程,令歐洲天然氣供應緊張。(AP)

能抵禦地震及爆破的「極地絲路」

為了開拓中國巿場,俄羅斯在西伯利亞東部的兩個氣田開發項目,加上通往中國東北的管道上的投資成本,估計達550億美元(約4,318億港元),這也是俄羅斯自蘇聯解體以來,投資金額最大、最具野心的能源項目。中國沒有提供貸款,但保證按商定的定價公式每年購買380立方米的天然氣。

由於項目貫穿天氣環境嚴苛的地域,西伯利亞力量是一項困難重重而浩大的工程。整條輸氣管道蜿蜒穿過平源、河流、沼澤與永久凍土層,數千名施工人員在零下40度的極低溫環境工作,於凍土中切開4米深的大坑來鋪設管道。而且基於要適應極地氣候與環境,管道都經過精心設計(包括可抵受地震、80攝氏度的溫差),在施工過程中,管道須通過巨大的壓力及撞擊測試,甚至軍事級的爆破測試。

隨着一號線落成使用,中俄的天然氣合作還陸續有來:「西伯利亞力量二號」——由西伯利亞的亞馬爾半島(Yamal Peninsula)經蒙古國輸氣至中國西部,途中穿過阿爾泰山脈地區(Altai Region),每年供氣量可達500億立方米,預計到2030年落成啟用。這次的管道興建工程預計比「西伯利亞力量一號」耗資更龐大、需時更久。

「西伯利亞力量二號」預計由亞馬爾半島,貫穿蒙古輸氣至中國東北部。(來源:Gazprom)

蒙古總理奧雲額爾登(Oyun-Erdene Luvsannamsrai)上周向英國《金融時報》透露,俄羅斯將在兩年之內、即2024年開始建設全長逾6,000公里的「西伯利亞力量2號」,儘管烏克蘭戰爭給項目「蒙上了陰影」,但預計工程將繼續進行。他說:「該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已經完成,我們相信建造將於2024年開始。」穿越蒙古的最終路線仍在商議中,一旦拍板,蒙古將可受惠於收取天然氣「過路費」,提振因疫情及中國關閉邊境而受影響的國內經濟。

亞爾馬半島向來是俄羅斯最重要的天然氣產地,其中的博瓦南科沃氣田(Bovanenkovo fields)自2012年起開發,如今每年量產高達1,150億立方米。博瓦南科沃氣田跟其他氣田一樣,主要為出口到西方巿場而建造。不過,日後,亞馬爾地區的巨大存量也將會成為東行出口的主力來源,位處較偏遠的北極地區亦有幾塊氣田正在開發。

能源數據分析專家Tom Merzec-Manser向《美國之音》指出,西伯利亞力量一號並不與供歐的天然氣田連接(理論上嚴重限制了俄羅斯把天然氣轉銷中國),但這日後可能改變:西伯利亞力量二號鋪設將會把西行管道網與新建的東行網絡連接起來。「這確實給了作為主要出口商的Gazprom將天然氣導向另一個市場的選擇權。」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於7月20日在布魯塞爾歐盟總部記者會上發表講話,演講背景寫着「為冬天儲下天然氣」。歐盟總部提議成員國在未來幾個月內將天然氣使用量減少15%。(AP)

現時,中國消費的天然氣中約三分之二進口的是液化天然氣(LNG)。其中,中國從澳洲進口了大約40%的液化天然氣,佔比最大;來自美國的進口量則略超10%。一直以來,液化天然氣要輸往中國就必須經過馬六甲海峽,撇開中美關係不說,中澳關係近年亦迅速降溫,促使中國有意減少甚至暫停從澳洲進口液化天然氣。

可以預期的是,在未來十年間,俄羅斯向中國輸出的天然氣以至各種能源將會大幅增加。單在今年頭三個月,中俄貿易已比去年同期長了近三成,當中主要是俄羅斯的能源出口。正如中國外交部時任副部長樂玉成(現廣電總局副局長)4月時形容,這種增長「充分顯示出兩國合作的巨大韌性和內生動力」,「不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中方將一如既往同俄方加強戰略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