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應停留在指責 中國從美國晶片法案學什麼?

撰文:陸一
出版:更新:

8月9日,美國總統拜登正式簽署了《晶片和科學法案》。美媒稱,這份兩黨聯合推動的法案是「數十年來政府對產業政策最重大的干預」,將為「與中國的地緣政治競爭」提供長期戰略支持。在媒體的話述中,這是美國在近期歷史上對其產業政策所做的一次違背「新自由主義」價值觀的罕見嘗試。也有將其視為美國對標《中國製造2025》的產物。

全球角逐 中美差距仍大

實際上,在中美科技競爭背景下,半導體供應鏈安全已經成為各國關注重點。國際市場正開啟晶片角逐潮。

中國是推行產業政策比較早的國家。2014年6月推《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提出了集成電路產業2030年的發展目標,集成電路產業鏈主要環節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一批企業進入國際第一梯隊。2020年8月又推《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從財稅、投融資、IPO、研發、進出口、人才、知識產權、市場應用、國際合作等多角度對半導體產業發展提供政策支持,提出中國晶片自給(jǐ)率在2025年達到70%的目標。而後的12月進一步提出《關於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企業所得稅政策的公告》。2021年3月再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也有相關政策支持。

全球第三、中國第一大半導體晶片封測廠商長電科技封裝測試產線。(長電科技)

而拜登簽署的《晶片和科學法案》,據報道,該法案總共1000多頁。包括向國家科學基金會劃撥810億美元,向地區科技中心劃撥100億美元,向美國能源部劃撥680億美元,加上527億美元的美國半導體研發,以及大約240億美元的稅收投資優惠,法案價值大約2800億美元。

此前,歐盟於2022年2月推《歐洲晶片法案》,擬計劃投入超過430億歐元資金用於支持晶片生產、試點項目和初創企業,計劃至2030年,將歐盟在全球晶片製造領域的市場份額從10%提升到20%,以保障半導體供應鏈安全。

2022年2月8日,歐盟委員會提出《歐洲晶片法》,以確保歐盟在半導體技術和應用方面的供應安全、彈性和技術領先地位。 (歐盟委員會)

韓國政府出台《國家尖端戰略產業法》,正式將半導體等產業技術指定為國家尖端戰略技術並加強扶持。2021年5月推《K半導體戰略》宣佈未來10年,將攜手三星電子、SK海力士等153家韓國企業,投資510萬億韓元,目標是將韓國建設成全球最大的半導體生產基地,引導全球半導體供應鏈。

日本在2021年財年預算修正案裏,已經提出其中約7740億日元投向半導體產業。這筆資金中約4000億日元用於資助台積電在日本熊本縣建立一家晶片工廠,剩餘資金用於強化半導體生產設備,以及5G通訊技術、半導體相關技術鄧研發。在2022年2月又通過《經濟安全保障推進法案》,尋求授權對半導體、蓄電池、稀土元素和其他重要產品供應鏈進行審查,以緩解對外國的依賴。

印度也在2021年底提出了7600億盧比預算,計劃6年內補貼外商到印度設立逾20座半導體設計、零組件製造和顯示器製造廠。

台灣長期為晶片企業提供大力的稅收優惠政策。根據台積電(TSMC)最新的年報數據,該公司2020以來在台灣新建的兩家工廠獲得了20億美元的稅收減免。事實上,台灣近十年來已經推行了超過150個晶片生產項目。

必須承認的是,在產業政策和配套的支持下,近幾十年來中國的晶片產業得到了十分迅猛的發展,但客觀地說,目前中美在晶片產業上還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的。

據不完全統計,在EDA/IP領域,美國佔了全球74%的份額,中國僅2%;在邏輯器件上,美國佔了67%,中國可以忽略;還有DAO(discrete,analog和optoelectronics,分立、模擬和光電產品)上,美國佔了37%,中國為7%;存儲器上,美國為29%,中國可以忽略。半導體設備(Equipment),美國佔了41%的份額,中國約為2%。不過中國在材料、前道晶圓製造上,封測上會比美國份額高一點。但基礎研究、EDA/IP、設備等才是關鍵中的關鍵,在這些產業上,中國與美國的差距還是相當大的。拿晶片產能來說,雖然中國達到了16%,而美國僅為12%。但中國掌握的技術還在14nm,美國完全不受限。

幾點經驗值得中國借鑑

中美晶片戰從特朗普執政時期就已經開始。相較於特朗普直接切斷供應鏈,拜登的辦法看上去貌似更「市場」和「文明」,但威脅也更大。正如很多美國媒體所形容的是「數十年來政府對產業政策最重大的干預」,也被認為該法案是美國版「舉國體制」的產物,既然美國可以學習中國的產業政策,中國也可以抱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態度來借鑑美國的經驗。

首先,晶片法案拜登上台就已經提出,直到2021年6月,這個法案才正式在美國參議院提出,幾經討論和修改,到現在,才在眾議院達成一致,又經歷了半年。從提出到最終被美國國會通過,歷時近兩年。期間美國兩黨反覆拉鋸,但也調動起來了產業內外的所有相關力量。美國上下對發展集成電路產業高度認同。

2022年3月9日,拜登在白宮發表講話,支持鼓勵國內製造和加強晶片供應鏈的立法。(AP)

事實上,相對美國相互掣肘的體系,中國舉國體制應該更為高效,提高決策效率,緊抓時間窗口。半導體產業投入巨大,周期較長。中國應將體制優勢更大的發揮出來,要更快、力度更大、更專業,加強統籌管理,避免九龍治水。形成「芯型舉國體制」,儘快實現趕超。

其實,應該注意到,美國、歐盟都是立法的形式扶持產業。有兩方面是值得學習的。其一,產業的成長壯大不是一日之功,支持產業的發展不能搞運動式的扶持政策。以法律的形式將產業政策固定下來,可以形成長久的國家產業發展戰略;其次,通過立法之後,對企業和產業的扶持有法可依。相對於中國來說,雖然產業政策在中國並不會因為政府換屆或者政黨原因而屢屢遭變,但確實存在「運動式扶持」的情況。

另外,也是在「運動式扶持」之下,就自然的滋生了很多問題於其中,這其中很多灰色地帶,無法可依。中國國家監委網站8月9日通報,華芯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三人同時被查。今年7月以來,中國晶片行業已有六名高管被官方通報調查,或據傳被帶走接受調查。他們都與俗稱"國家晶片大基金"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密切關聯。其中包括管理晶片大基金的華芯投資管理公司原總裁、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國開發展基金管理部原副主任路軍、工信部電子訊息司原司長、晶片大基金總經理丁文武。7月28日被查的原工信部部長肖亞慶,也被懷疑與大基金腐敗案有關。

第三,美國晶片方案很明顯就是重點扶持具有即戰力、具有深厚行業積澱的成熟、領先企業。一個新主體距離一個成功企業有相當長的路要走,姑且不論技術攻堅,僅僅企業形成凝聚力、戰鬥力就是一個未知數,更遑論承擔國家任務、研發和量產最先進技術、參與全球最重要產業最激烈的產業競爭。很顯然,台積電因為擁有全球最先進的半導體制造技術和能力,在全球影響力很大,已成為全球多個大國爭取合作和引進對象。

台灣的台積電擁有全球過半的晶片市佔率,更是掌握了全世界最先進的晶圓製程。(中央社)

在這個思路下,中國應給成熟企業配置更多資源,鼓勵整合,做大做強既有主體和領先企業,把寶貴的資源用在刀刃上,減少無效的行業內耗。胡亂投放資源,去「扶持」新的、小的實體,糟糕的情況下就會滋生腐敗,這就是一個「缺口」。要不然在模式沒有能力做出創新的情況下,就只能簡單重複,分散緊缺的資源。

此外,美國對外「招商引資」的思路值得借鑑。儘管美國對台積電、三星表現出極大的熱情,承諾給地、給補貼,但是美國堅持一項重要的原則,就是外企必須把最先進的技術拿到美國來,而不是用一些成熟甚至落後的技術來敷衍了事。

還以台積電為例。儘管台積電的美國工廠是5nm製程,是2021年全球最先進的半導體制造技術。但還是遭到美國各界的批評,在他們看來這個工廠建成之後,5nm工藝已經不是全球最先進等技術了,台積電要想拿到補貼就應該着眼於下一代技術,而不應該將最先進的工藝留在台灣。

中美晶片競爭已經到互為鏡像,針鋒相對的階段。產業投入,需要付出的成本也是巨大的,更要加強統籌管理,避免九龍治水。同時,也應廣泛借鑑,要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胸襟和眼界。要看到美國堅決依靠龍頭企業的做法,也要看到美國引入外企時,必須要引入先進技術的精明。這些非常值得借鑑。當然,也要及時看到問題和想出對策容易,下定決心徹底改變卻難。面對美國的強力競爭,需要有自我革新的勇氣和決心。對於美國晶片法案,意在晶片霸權也好,帶頭圍堵中國也罷,停留在批評指責都是沒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