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中期選舉|扮豬食老虎? 拜登縱橫華府五十年是有理由的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11月8日中期選舉結果大定之後,共和黨理想預期中的「紅色海嘯」沒有出現。曾預言可從民主黨手上奪回超過60席的眾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卡錫(Kevin McCarthy)「慶功不成」,待至翌日清晨只得呼籲支持者回家睡覺,稱明日醒來共和黨將奪得眾議院多數。

即睇:《香港01》美國中期選舉2022專頁

11月9日來了又去,雖然共和黨依然有極大機會奪得國會眾議院多數,但結果還要等待一眾點票緩慢的選區確認才能作實。而且,共和黨最理想的結果也只能從民主黨手中奪得十來席,以單位數的輕微多數拿回眾議院的控制權。

至於參議院,民主黨先從共和黨手中奪得賓夕法尼亞州(Pennsylvania)一席,導致共和黨在剩下來的亞利桑那(Arizona)、內華達(Nevada)和佐治亞(Georgia)三個結果未定的參議院席位中必須奪得兩席,才能得到多數。此舉甚具難度。

雖然民主黨失落了一些國會議席,拜登在選後第一天的發言卻有趾高氣揚的風範,聲言「報紙和政評都在預言着一個巨大的紅色浪潮,但這並沒有發生」,指記者們往往不喜歡他的「樂觀執迷」,但他自己早知道事情將會有不錯的結果。當被記者問及有三分之二美國人不想他競逐連任之際,拜登更半開玩笑地叫記者「watch me」(按:大概是你看我敢不敢照樣參選的意思),表示也許會在明年初作出決定。

拜登的得意洋洋,其實並非沒有道理。

很可能會成為下任國會眾議院議長的麥卡錫。(AP)

30年來民主黨最佳選情?

總統所屬政黨在中期選舉失去國會議席是美國政治的常態。自美國內戰以來的39次中期選舉之中,執政黨只有34次沒有失去任何國會議席。自1934年小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首屆任期以來,執政黨平均在參、眾兩院分別損失4席和28席。就算從民主黨結束近40年眾議院控制後的1994年起計,其後的6次中期選舉中,總統所屬政黨也平均在參、眾兩院分別損超過3席和超過24席。

相比之下,民主黨在這次中期選舉中,參議院幾乎一席不失,最終甚至可能有一席進帳,眾議院則最多失去十數席,從歷史記錄的角度來看,已算是超水準的表現——更不用說,美國正經歷40年未見的超過8%持續高通脹,民主黨處於理該大敗的罕見選舉劣勢之中。

更值得注意的是,正與特朗普角逐史上民望最低總統的拜登,表現竟然比其民主黨前任、兩位政治明星級總統克林頓(Bill Clinton)和奧巴馬(Barack Obama)的首屆中期選舉還要好。在1994年的中期選舉,克林頓在參、眾兩院大失10席和54席;在2010年的中期選舉,剛剛通過「奧巴馬醫保法案」的奧巴馬在兩院亦分別失去6席和63席。

成就已超越克林頓、奧巴馬?

而且,在執政首兩年的立法政績來看,拜登也堪比克林頓、奧巴馬兩位前總統。克林頓首屆前兩年通過了有薪假期立法、減了一些稅、落實了購買槍支的部分背景審查、談成了《北美自貿協議》,也通過了如今惡名昭彰的嚴打犯罪立法。奧巴馬的政績則是2008年金融海嘯後的救市法案,以及讓兩千萬美國人得到醫療保險的「奧巴馬醫保」。

相較之下,拜登的立法成績也比得上兩位前總統:1.9萬億美元抗疫救市的《美國救援方案法》(American Rescue Plan Act)、1.2萬美元《基建投資和就業法》(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and Jobs Act)、2,800億美元《晶片與科學法》(CHIPS and Science Act),以及包含了史上最大氣候開支、削減藥物、訂立最低企業稅、減低政府赤字的《通脹削減法》。

更讓人驚訝的是,拜登要面對的兩黨對立比奧巴馬和克林頓之時還要強烈,而民主黨在參議院和眾議院只有單位數字的極微多數(參:50/100;眾:220/435),比克林頓(參:57/100;眾:258/435)和奧巴馬(參:57/100;眾:256/435)的國會權勢差得多。從這個政治背景來看,拜登的成就可算是超越了其兩位民主黨前任。

投票日當晚,特朗普在佛羅里達的海湖莊園等待點票結果。(AP)

而經過這次選舉之後,不少評論也指民主黨超出合理預期的結果,更有可能造成共和黨特朗普勢力的「緩慢死亡」。人們也注意到,投票日之後,作為特朗普派核心的質疑選舉並沒有普遍地出現,不少一直附和特朗普選舉舞弊陰謀論的候選人也大方承認失敗。「了結特朗普主義」當然是對美國、對世界的一大貢獻。

從中期選舉的結果和任期首兩年執政的立法政績來看,其實拜登已能算得上是個頗具政治成就的總統。這個現實,與美國民眾對於拜登的普遍觀感有着重大反差。

拜登是哪一方面的專家?

根據中期選舉的票站調查,美國選民對於拜登的不滿程度高達58%。無論是保守派還是自由派的輿論,對於拜登也極盡嘲笑之能事。他的口齒不清、手腳不靈、經常開口說錯話等各類醜態經常見諸媒體。配合起美國此刻嚴峻的經濟形勢,人們難免覺得拜登無能——民主黨人對他的態度是包容、體諒,又或者是覺得他是「沒有那麼爛」的那一個蘋果;共和黨人也普遍避免將拜登包裝成人民公敵(按:因為他形象太無能,襯托不出公敵的形象),而將矛頭直接拜登背後的民主黨人,「拜登只是民主黨進步派扯線公仔」的說法更在保守派輿論之中大行其道。

自知民望低落、人氣甚低的拜登,在中期選舉的競選期間也少有四出拉票。到最後衝刺的時節才開始奔走到關鍵州份為一些民主黨候選人站台。同一時間,自覺選情不利的民主黨則出動了魅力十足的奧巴馬助選。將奧巴馬與拜登排比在一起,不少民主黨人都感嘆奧巴馬是難得一奇的政治天才,暗憾拜登的無力與無能。

美國著名笑匠特雷弗·諾亞(Trevor Noah)更在其節目上直接將奧、拜兩人的講話接連播放,在場(主要是自由派的)觀眾根本不用諾亞主動鋪陳已自發性地啞然失笑。

但從執政成就上來看,即使在政治和經濟逆風之下,拜登的首屆中期選舉結果遠比奧巴馬為佳,而兩人1政績雖難以直接對比,但拜登確實達成了奧巴馬試而不得的氣候立法。

這種個人能力與政治成就之間的差距,難免讓人有感拜登其實是個「扮豬食老虎」的專家。無論是他2020年「在家參選」在民主黨黨內初選跑出、一下擊敗民氣大盛的桑德斯(Bernie Sanders),還是本年夏天在民主黨人的絕望民情之中突然成功通過美國史上最大的氣候投資——有歐洲能源公司最近更稱美國的新能源投入更勝長期以新能源重地自居的歐盟——都有着這種讓人震驚的形勢突變,與這次中期選舉投票日前後之別同出一轍。

說到底,「扮豬食老虎」其實就是一種期望管理。在意見紛亂、權力多元的美國政治之中,很多事情其實也不會僅僅因為一人一黨的行動而有根本的改變,期望管理的能力也許是成功政客最有價值的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