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 | 中國會否為「停戰」背書? 北京已不介意走上台前
俄羅斯烏克蘭戰爭一周年之際,在中國最高級別外交官中央外事辦公室主任王毅訪問了歐洲之後,中國外交部便發布了《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全面闡述了北京認為應如何結束這場武裝衝突的「十二點計劃」,包括儘快停火止戰、啟動和談、應對人道危機、推動戰後重建等。
西方媒體普遍認為,這只是重複了中國政府一直以來的標準講話要點,並沒有一些歐洲國家政府期待的藍圖或大膽倡議。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的表態很有代表性,她對中國聲明的中立立場持保留態度。她表示,中國的建議企圖不能被視為中立。但對於歐洲主要國家來說,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認為「中國參與和平努力是一件好事,不過希望中國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才是包括法、德在內的主要歐洲國家的心聲。
往往決定事情走向的不是看政客們怎麼說而是怎麼做。必須要看到,王毅是帶著「和平方案」訪問法國、意大利、匈牙利、德國,最後訪問了俄羅斯,在慕尼黑還會晤了烏克蘭外長。王毅在外訪期間高調宣佈中方會在一周年之際發表立場文件,有理由相信,他已提前跟相關國家互通有無。並且,要看到,馬克龍和馮德萊恩隨即宣佈訪華,而事實上,外界也在期待看習近平會如何訪俄。加之,烏克蘭方面總統澤連斯基已多次表達「中國發出了解決俄烏衝突的積極信號」、「有計劃會晤習近平」、「願意與中方就此展開會談」。
如此看,這份《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只是陳詞濫調嗎?這背後,北京是否已經在下一盤大棋?須知,烏克蘭俄羅斯戰爭如今僵持不下,各方沒有破局力量,往往這就需要「奇兵」。而北京作為域外國家,自己也不斷聲稱要做「負責任的大國」,必會為避免危機進一步惡化甚至走向失控而做更多的事情。但北京用如此方式發布《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 ,就表示她已經不介意光明正大的走上台前。
美國是唯一不希望停戰的國家
烏克蘭戰爭危機延宕至今,已經處於了僵持的狀態。雖然在西方媒體報道中,似乎俄羅斯節節敗退,實際情況是,確實這場戰爭比俄羅斯預想的更難,但即使在美國和西方不斷對烏軍援升級和制裁升級的情況之下,也難以徹底改變戰場態勢,只能使戰爭繼續拖入僵持。
須知,但這正是美國所需要的。拜登設計的是削弱拖垮整崩俄羅斯,而不是通過戰爭迅速擊敗。一個快速失敗的俄羅斯更令美國恐懼,因為「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一旦真把俄羅斯惹急了,一個失敗的俄羅斯可能更危險。從美方的角度來說,儘管誓言要戰勝俄羅斯,但事實上,美國理想中的最佳途徑應是通過持久戰一點一點消耗俄的實力和戰爭意志,而又不能讓俄不顧一切的拼命一擊。
雖然可以藉助烏克蘭危機實現削弱拖垮俄的目的,可戰爭打到目前這個份上,美國也是騎虎難下了。目前,美國在乎的從來不是烏克蘭是否被徹底摧毀,也不在乎是否被俄割了土地,在乎的是俄烏衝突後歐洲建立一個什麼樣的安全秩序。也就是美國能否繼續主導歐洲秩序的問題。儘管拜登強調美歐因為烏克蘭危機更團結了,可他心中也清楚,目前並沒有消除歐洲在戰略上獨立的意志和建立多極世界格局的思維,美歐實際上已經產生了離心力。
不管誰勝誰負,對於美國來說,目前都不是談論建立歐洲新秩序的有利時機。日前在慕安會上,馬克龍再一次強調,歐洲的安全離不開俄羅斯,也強調不以擊垮俄為目的,代表了一部分歐洲國家的心聲。如果現在就結束戰爭開啟建立歐洲新安全秩序進程,美國難以說服歐洲服從於美國旨意。也就是說,建立新秩序的過程,很可能成為加劇美歐分裂的過程。因此,美國還需要烏克蘭戰爭繼續打下去,但又怕俄經不起消耗而走極端。因此,「耗下去」,這也是美國的戰略需要。
但其他國家早已不耐煩了。烏克蘭深受戰爭之苦,百姓水深火熱。按照聯合國的數據,烏克蘭現有800多萬難民逃離烏克蘭,600多萬國內難民,過半人口需要人道援助。俄羅斯受多方制裁壓力,整個戰爭也超出了其預估。必須看到的是,反戰的情緒,正在歐洲內部獲得越來越多民眾的支持。
除了德國首都柏林以外,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在2月24日也有超過5000人上街遊行示威,呼籲政府不要軍援烏克蘭,呼籲停止戰爭。意大利首都羅馬市中心阿勃斯托利廣場,在2月25日聚集了大量的示威者,強烈反對政府向烏克蘭提供軍火,並表示梅洛尼(Giorgia Meloni)當局和北約所執行的是「帝國主義」。
事實上,意大利國內支持俄羅斯的民眾,從俄烏衝突開始就一直佔據上風。俄烏戰爭爆發後,歐洲國家最擔心的就是能源價格暴升,通貨膨脹,為歐洲經濟帶來難以承受難以想象的巨大壓力。持久能源危機及地緣政治危機衝擊,歐洲國家早已不按耐不住。
多國領導人陸續訪華 所為何來?
在戰爭久拖不決,除了美國外的所有國家都希望走出僵局的背景下,北京開始加碼動作。事實上,北京在俄烏危機問題上,一直有「鴨子划水」。中俄的溝通,往往被媒體不斷放大報導,但其實俄烏戰爭爆發後,王毅和烏克蘭外長庫列巴至少有過四次公開接觸。兩次電話交談,第一次是去年3月1日,第二次是4月4日,都是開戰後不久。然後在去年9月22日,兩人赴紐約聯大開會見了面;再來就是這次在慕尼黑,又見了面。這些都足可見,烏克蘭對中方的高度重視。
按照中國外交部的通稿,在慕尼黑的這次會見中,庫列巴表示,一年來,烏中一直保持著溝通。他說,沒有任何國家比烏克蘭更希望盡快實現和平,烏方重視中方的國際地位和重要影響,重視中方關於政治解決危機的立場,期待中方繼續發揮建設性作用。上次聯大期間會見,庫列巴也說,烏方重視中方的國際地位和重要影響,期待中方為緩解當前危機發揮重要作用。
當今世界,中國地位不一般,烏克蘭也看在眼裏。中烏雖然也有分歧,但烏克蘭也肯定知道,中方絕對不會扮演西方的角色,但中方肯定不是烏克蘭的敵人。烏克蘭還是希望最終實現和平,所以,烏克蘭也很明確,期待中方發揮建設性作用。早在1月時,一度瘋傳,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開幕日上,澤連斯基委託其夫人澤連斯卡婭向中方代表轉交了一封親筆信。在中方發布《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發布前一天,澤連斯基表示,中國此舉發出了解決俄烏衝突的積極信號,願意與中方就此展開會談。
在文件發布後,雖然澤連斯基表示不接受中國的和平計劃,但主要是因為「中方的有關建議給他的印象很模糊」,他也直言,「有些內容表示贊同,但有些表示質疑」、「中國開始談論烏克蘭戰爭是件好事」、「其中一些提議需要與中國政府進行更多討論」、「示有計劃會晤習近平」。重點是「與中國政府更多討論」,是會就此討論,是肯定了中國政府可以在這其中發揮作用。
01影片:五分鐘回顧一年俄烏戰爭
而俄羅斯方面,仔細看中國外交部通告。「有關俄烏問題,王毅則表示,讚賞俄方重申願通過對話談判解決問題。」。換言之,是否表示在普京同王毅商談後,俄方在中方的洽談下,願意並且主動申願用談判的方式解決這場本可以不發生的衝突?
事實上,俄方從來都沒有放棄過談判的選項——「我們將為此類談判做好準備,但僅限於沒有先決條件的談判,談判必須基於現有的現實。」只是跟烏克蘭的談判條件,中間存在巨大鴻溝。這個鴻溝讓克里姆林宮面對中國方面提出的政治解決俄烏衝突的動議時指出,「目前」沒有和平解決方案的前提。克宮發言人佩斯科夫說,「需要考慮到各方的利益,對細節進行艱苦的分析。這是一個非常漫長和緊張的過程」,「我們注意到中國朋友提出的計劃,但目前我們尚未看到通向和平的任何條件」,「特別軍事行動將繼續下去」。
在沒有達成共識之前,「特別軍事行動將繼續下去」,這是必然的,大部分人都會更加關注到這個「結果」。但「需要考慮到各方的利益,對細節進行艱苦的分析。這是一個非常漫長和緊張的過程。」這句話也是重要的。這是一個「可談」的態度,俄方也深知這其中的複雜性。
用談判的方式解決衝突,是中方一直堅持的態度,即使美西方國家一再呼籲、要求中國同他們一樣,單邊制裁俄羅斯,中方也仍保留原有態度。中方一如既往秉持客觀公正立場,為政治解決危機發揮建設性作用。但僅僅是中國的力量也是不夠的。
所以我們看到的是, 應習近平邀請,白羅斯總統盧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於2月28日至3月2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此前,盧卡申科曾指出,如果不聽取中國在俄烏衝突問題上的立場,將會產生嚴重的後果。白俄羅斯在俄烏戰爭早期曾主持過停火談判。盧卡申科也曾提出願意邀請俄羅斯和美國總統舉行會談。此番,盧卡申科訪華一定會同習近平就俄烏戰爭走向深入交換意見。
而同時,法國總統馬克龍、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也先後對外公布,將在近期訪問中國。相信他們訪華,除了中歐關係之外,核心議題之一必然是俄烏戰爭走向。
正如王毅在慕尼黑所說,「我們不知道其中的原因所在,看來有些勢力並不希望和談成功,不願意戰事停止。他們並不在乎烏克蘭人民的死活,也不關心歐洲受到的損害,而是有著更大的戰略目標。」有些勢力是誰?大家應該都清楚。這次在慕尼黑,王毅也向歐洲發出了靈魂三問:「希望歐洲的朋友們能夠冷靜思考:作出什麼樣的努力才能使戰火停下來,搭建什麼樣的架構才能使歐洲實現長治久安,發揮什麼樣的作用才能使歐洲實現戰略自主?」請注意,這是向歐洲,不是向西方。俄烏戰爭走向,歐洲是否能實現戰略自主,發揮怎樣的作用,是非常關鍵的。
當中國外交部如此高調發布了《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就已表示中國尋求擔當這場衝突裏的中立調解,已經大大方方走向台前,但相信以中國「不干預」的外交立場,必然還是會在聯合國框架下,做多方的斡旋,甚至一定程度上的「背書」。這其中,最不願意見到如此情況的就是美國,這必然損害其戰略目標,自然是不樂意的,但如果還只是停留在軍援+制裁,各方都已經到了忍耐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