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新冠溯源、俄烏、西太平洋……中美還能夠「鬥而不破」嗎?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上月中美氣球風波之後,中美關係似乎已進入了急速滑落的狀態。禁制TikTok的討論在美國再成風尚。美國情報機關再提新冠病毒實驗室洩漏論。美方不斷放風指中國正在考慮對俄羅斯提供致命性援助,並開始遊說盟友對華部署制裁。西太平洋更有菲律賓對美准入接近台灣的軍事基地、美國增加在台軍人人數、台外長首進大華盛頓地區、南海中美軍機再近距接觸等事件。美國眾議院的中國特別委員會亦以「中國共產黨對美國的威脅」為旗號在兩黨支持下召開第一次聽證。

到底中美競爭還能夠「鬥而不破」,避免衝突升級到熱戰或接近熱戰的層次嗎?

美國政治往往是國內政治,外交議題若非不被碰上,就是國內政治的延伸。TikTok和新冠溯源兩大中美爭議點,都突顯出美國國內政治在對華態度上的複雜性。

封殺TikTok只是共和黨的政鬥工具?

2月27日,拜登當局給予聯邦機構30天時間刪除政府設備上的TikTok程式,時間上幾乎與歐盟三大機構(歐盟委員會、歐洲議會、歐洲理事會)及加拿大政府的同類決定同步,也跟隨了美國不少州政府近來的政策走向。

兩天後(3月1日),美國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也通過法案,給予拜登權力禁制由外國擁有的應用程式,並對TikTok及其他中國擁有的應用程式作出相關制裁。

一時之間,TikTok在美似乎有「死期已到」之感。

美國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表決通過法案,賦權總統在全國禁用TikTok。(Reuters)

不過,拜登和民主黨當局對於TikTok的態度並不是「一味反華」般明確的。在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的投票中,全體16位民主黨議員都反對法案通過,認為法案過於急進,應當先有更多討論。

而事實上,特朗普任期尾段展開的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調查,當時一度催化字節跳動(Bytedance)將TikTok售予美國企業的壓力,但拜登上任後,據稱由於CFIUS的各個組成部門(財政部、商務部、國務院、國防部、國土安全部)之間立場不同,兩年來「調查」停滯不前,在共和黨人多番施壓之下也未有結果。由此可見,拜登當局並沒有特朗普時代一刀切全國封殺TikTok的意圖。

然而,共和黨主理的州政府,以至華府政客不斷施壓,字節跳動去年又果真被迫承認其北京員工曾進入兩名美國記者的用戶數據,試圖從這些人身上尋找公司內部的洩密員工,導致目前已將美國用戶數據存放到甲骨文(Oracle)伺服器上、更建立了所謂的「透明度中心」(Transparency Center)宣導其安全性的TikTok再次進入華府政治風眼。

共和黨本年奪得眾議院控制權之後,相信將會在此不斷施壓拜登,甚至與(不在共和黨之手的)參議院部份對華強硬派聯手,將禁制TikTok法案送到白宮,迫使拜登作出強硬行動,又或者承擔否決國會立法的「對華軟弱」風險。(此類施壓已經出現:共和黨近日一項禁止退休金作環境、社會和管治投資的法案在兩位民主黨參議院支持下通過了國會,很可能會迫使拜登上任以來第一次動用總統否決權。)

對華強硬的共和黨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麥考爾(Michael McCaul)2月21日曾訪問基輔。(Reuters)

但是出於美國憲法對於言論自由的保護,就算拜登果真決定禁制TikTok,其實施很可能也會遇上法律上面的爭議而被拖延。

新冠起源爭論還能炒作嗎?

兩黨分歧也更加明顯地反映在新冠溯源的問題上。《華爾街日報》2月26日引述機密文件內容,揭出美國能源部修改了其2021年的判斷,認為新冠病毒「最有可能」來自中國實驗室洩漏;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局長克里斯托弗·雷(Christopher Wray)其後受訪也表示FBI好一段時間已評估病毒「最有可能」來自武漢的實驗室事故。能源部和FBI的判斷據報分別屬於「低信心」和「中等信心」水平。

這些新聞當然引來了中方指責美方政治操弄的回應。不過,白宮方面的反應似乎是想淡化事件。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2月26日表明美國情報關系對於新冠病毒起源「沒有確切答案」,其後其他白宮發言人也重覆了同一說法。事實上,美國情報體系共有17個不同機構,FBI和能源部只是其中兩個,而根據《華爾街日報》的消息,有4個情報機構依然認為病毒出於動物傳人(屬「低信心」),而中央情報局(CIA)以及另一情報機構則在兩種假說之間未下定論。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表明美國情報關系對於新冠病毒起源「沒有確切答案」。(Reuters)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由於人們遲遲未能尋得新冠病毒傳人動物的源流,而且有立場甚至會被視為親華的學者如著名期刊《刺針》(The Lancet)新冠委員會的主席薩克斯(Jeffrey Sachs)等人也提出過實驗室洩漏的假說,並呼籲中美聯手溯源,室驗室洩漏說與動物傳人說如今依然是在美眾說紛紜的兩大假說。

從政治的角度來看,美國左翼大體上完全否定室驗室洩漏的論點,將之與特朗普時代「中國病毒」用詞的政治抹黑等同,《紐約時報》2022年2月亦曾以當時並未獲同儕審核的論文為據,頭版報道「有高度證據」顯示新冠病毒來自動物,受到美國媒體同業的批評。而美國右翼則相反,幾乎毫無證據地一口咬定病毒來自實驗室,甚至是生化武器(此說已被美國情報體系一致否定)。這一次對於新冠溯源的「再炒作」背後未必沒有可能就是出自此派中人。

但在這一種政治環境之下,拜登就算真的要拿病毒溯源向中國打輿論戰,也將會遇到黨內左翼的阻力。

兩黨對華共識在於地緣政治

不過,在純粹的對華地緣政治議題上,民主、共和兩黨則有較為一致的共識。2月28日,眾議院兩黨絕大多數同意創立的「中國特別委員會」召開了第一場聽證,當中的共和黨委員會主席蓋拉格(Mike Gallagher)表明中美競爭「並非禮貌性的網球賽,而是針對21世紀生活形態面貌(what life will look like)的存亡爭奪(existential struggle)」;而委員會中的民主黨排頭位議員Raja Krishnamoorthi則呼籲兩黨聯結:「我們要認識到中共想我們陷入分裂、黨爭和偏見」。

眾議院「中國特別委員會」主席蓋拉格。他在競選期間得到前國務卿蓬佩奧背書。(Reuters)

聽證上的四位證人分別是特朗普時代的國家安全顧問麥克馬斯特(H.R. McMaster)、「中國通」副國安顧問博明(Matthew Pottinger)、魏京生女秘書童屹,以及代表美國製造業的Scott Paul。各人從政策、個人經濟和產業層面都提出了不同看法,覆蓋面甚為全面。雖然「中國特別委員會」出自共和黨人,但親民主黨的《華盛頓郵報》也發表社論盛讚委員會第一場聽證是個「有希望的開始」(a promising start)。

針對中國的「援俄牌」

雖然共和黨的特朗普派與共和黨主流和民主黨人在俄烏戰爭的立場上存在分歧,但藉俄烏戰爭來抄作中國威脅,大概也是兩黨共識。自2月中慕尼黑安全會議舉行期間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公開警告中國正考慮對俄羅斯提供「致命援助」以來,中國可能升級援俄的新聞幾乎無日無之。拜登、沙利文、中情局局長伯恩斯(William Burns)也先後為此發聲,其中伯恩斯更表示他有信心中國領導層正考慮對俄羅斯提供致命裝備。

王毅同布林肯在慕安會見面後,其在莫斯科得到普京接見的待遇、普京多次表示習近平將於春季訪俄、習近平近日會見到訪的白羅斯總統盧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等事態發展,也加劇了西方對於中國加碼援俄的擔憂。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3月1日在人民大會堂與訪華的白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左)舉行會談(Reuters)

雖然中方在2月24日俄烏戰爭一周年提出的《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並沒有太大新意,未有明確帶來任何局勢上的轉變,但歐洲對中國角色的擔憂非常明顯——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已表明其4月初的訪華行程就是要呼籲北京對俄施壓以停止其對烏入侵,而中方稱有可能在本年上旬訪華的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近日就批評中國在俄烏戰爭上「已經選了邊站」。

到3月2日,路透社更引述美國官員及其他消息報道稱,華府正在與盟國討論如果中國軍援俄羅斯就對中國實施新制裁的可能。該報道指有被諮商的美國盟國官員表示只看到有關中國考慮軍援俄國的零星情報,不過美方官員則稱正向盟友提供具體情報資訊。在本周G20外長會即將在印度舉行、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也將訪問華府的背景下,針對中國的「援俄牌」將會是短期內美國拉攏盟友進一步圍堵中國的重要手段。

台海、南海繼續升級

在西太平洋這一邊,《華爾街日報》2月23日就報道美國正計劃將其駐台提供軍訓的軍人人數由30人增加至100至200人之間,而台灣方面也確認了台灣軍隊正在美國受訓。同時,台灣政府人員在美也跨過了美台斷交後台灣在任總統、副總統、外交部長等高層不進入大華盛頓地區的不明文規定,但台外長吳釗燮與國安會祕書長顧立雄2月21日訪美時卻打破了這個規舉,與美國副國務卿舍曼(Wendy Sherman)等人見面。

2月9日,菲律實總統小馬可斯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會面。(Reuters)

而自從小馬可斯(Ferdinand Marcos Jr.,綽號Bongbong)去年上任菲律賓總統之後——特別是在本年1月訪華之後——,菲律賓似乎有了明確的親美轉向,在2月初美國防長奧斯汀(Lloyd Austin)訪問期間決定將美軍可用的菲律賓軍事基地由5個增加至9個,其中還包括一些菲律賓最接近台灣的地點。小馬可斯其後又訪問了東京,與日方簽訂了軍事合作協議,讓日本自衛軍到菲律賓進行天災和人道救援訓練;期間,小馬可斯更向日本媒體表示正審視一個菲美日三方安全協議的提案。馬尼拉方面2月13日也指責中國使用軍事級別激光射向一艘菲國補給船,並得到美國方面在外交表態上面的聲援。

美國方面在西太平洋地區的「台灣牌」和「盟友牌」似乎鋪陳得愈來愈具威脅。

更讓人擔心的是,美國軍機近來頻繁在南海出沒,中美軍機經常出現貼近擦槍走火邊緣的情況。就在2月24日,一架掛載4枚空對空導彈的解放軍殲11戰鬥機在南海伴飛一架美國海軍P-8巡邏機,兩機機翼一度差距僅約500英尺(約152米)。有美方官員稱,在南海,類似遭遇事件現在幾乎天天都會發生,且變得愈來愈危險。

由於自去年8月佩洛西訪台事件之後,中美軍方已停止溝通,據稱原本用以恢復溝通的布林肯2月初訪華行程又被中美氣球爭議導致不能成行。或會引致雙方不能不升級衝突的擦槍走火,並非不可能發生。

在當下的緊張局面之中,中美還能夠「鬥而不破」嗎?樂觀而言,答案還是「可以的」。從去年峇里島的習拜會,再到中美氣球爭議淡然收場,我們可以看到中方和美國拜登當局也有管控中美競爭、避免無意衝突升級的意願。雖然做起來非常困難,但意願的存在就為「鬥而不破」的延續留下了空間。

此刻的中美,很難說不是在走進另一場的新冷戰之中。反觀美蘇冷戰,不少人認為冷戰本身並不危機,危機的是規則尚未形式的冷戰初期。我們今天目睹的也許是後者的歷史重演。

美國哪些政府部門再次掀起武漢實驗室洩漏新冠病毒的討論?

能源部和聯邦調查局。

美國會否封殺TikTok?

拜登上任兩年將TikTok調查按下不表,不過卻有可能在共和黨的施壓下改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