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鏈」介入俄烏交鋒對國際法帶來挑戰|專家有話說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星鏈」(Starlink)是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運營的全球衛星網路系統,據稱目前部署在烏克蘭的「星鏈」終端達三萬多個。作為商業航天系統,在俄烏衝突初期,「星鏈」保障烏克蘭民眾的衛星網路訪問,協助烏克蘭在國際輿論場博得有利局勢。隨着局勢不斷發展,「星鏈」為定位俄方關鍵單位、精確導彈投擲、無人機襲擊提供終端服務。因此,「星鏈」介入俄烏交鋒,具有軍民兩用特性,不僅為烏克蘭民眾提供地面通訊,也為烏克蘭軍方提供訊息傳輸和軍事通訊,影響俄烏局勢走向。

撰文:孔得建 中國政法大學航空與空間法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子藝 香港中文大學法學院博士研究生

「星鏈」軍事化板塊「星盾」影響幾何?

但這種軍民兩用性也意味着SpaceX公司「衛星網路服務提供商」與「軍事情報供應商」定位界限模糊。此外,SpaceX公司在提供「星鏈」終端時未與相關方事先協商,導致彼此權利義務不明,作為商業航天公司,SpaceX不願獨自承擔高昂的寬頻服務費用。鑑於此,SpaceX公司於2022年12月初成立「星鏈」軍事化板塊「星盾」(Starshield),專為政府、國防與情報部門服務,以在業務上與「星鏈」的商業產品實現切割。

「星盾」的誕生或將引起外層空間的系列安全問題。「星盾」雖與「星鏈」名義分離,但實際上基於「星鏈」運作,依賴「星鏈」現有或即將發射的衛星。這意味着用戶很難區分「星鏈」衛星和「星盾」衛星,成千上萬顆商業目的的衛星也可能同時用於軍事目的。這模糊了「星鏈」衛星的商業屬性,引發了外空軍事化的擔憂,可能導致緊張局勢進一步加劇,破壞外空和平與安全。

SpaceX的星鏈計劃令烏克蘭得以維持網絡服務。(Getty)

「星鏈」參與軍事活動不應危及民事應用安全

回顧外空的探索歷史,外空技術始終伴隨強烈的軍民兩用屬性。一項外空技術既可以運用於軍事國防領域,也可以轉化為民用航天技術,例如「全球定位系統(GPS)」最初是為上世紀70年代制導遠程武器提供導航和定位服務而建設,隨後普遍適用於民用領域,今天已進入到社會和經濟的每個角落。

這種軍民兩用性為規制外空軍事問題帶來挑戰。為推動外空和平利用,各國對外空及天體安全機制達成一定共識,締結了《關於各國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體在內外層空間活動的原則條約》(簡稱《外空條約》)。《外空條約》第4條禁止在外空部署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禁止在天體建立軍事基地、設施和工事以及進行武器試驗和軍事演習,但並未禁止商業航天活動的軍事化利用,有關國際法在現階段仍然處於「灰色地帶」。

「星鏈」等商業航天系統在民用領域具有巨大潛力,衛星網路等航天產品具有全球公共產品屬性,使其主動介入軍事作戰行動可能會導致該系統成為合法的軍事打擊目標,這將會嚴重威脅全球民事用戶的正當利益,乃至破壞全球經濟和社會的正常運轉。因此,應當從法理上適當限制商業航天活動的軍事化利用,儘量避免將商業航天系統作為軍事作戰目標,以確保軍事活動不危及其民事應用安全。

美國應承擔起「星鏈」介入軍事行動的監管責任

《外空條約》第6條要求締約國在批准非政府實體外層空間活動後,應連續加以監督。因此,國家有責任監管其商業航天活動,包括商業航天實體參與軍事航天活動,以確保這些活動符合國際法,並對不法行為承擔國際責任。另外,本條所規定的國際責任,不僅涉及和平利用外空的有關活動,也涉及商業航天系統參與軍事活動時,各國應當確保這些活動符合中立、共同交戰規則以及國際人道法規則。

儘管SpaceX公司強調「星鏈」僅用於和平用途,「星鏈」武器化的責任在於使用方,「星鏈」的所屬國美國仍然有義務監管其商業航天活動的軍事化行為,避免模糊商業活動與軍事活動的邊界,避免商業航天的非常規行為,避免加劇地區衝突。然而,在當前的國際法律框架下,美國所應承擔的此種監管責任內容並不明確,有關監管原則、監管方式、責任承擔等具體規則並不清晰,這對通訊安全、訊息傳輸安全及外空和平利用帶來嚴峻挑戰。儘早界定商業航天系統介入軍事行動的法律性質及後果,確立商業航天系統參與軍事活動應當適用的國際法準則,尤其是明確國家應當承擔的國際責任類型和內容,關係着各國商業航天系統的發展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