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國不應成為「去美元化」的激進推動者?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近期,「去美元化」成為一個熱門話題,在國際和國內都受到熱議和推動。

所謂全球「去美元化」,主要圍繞國際貿易結算貨幣、投資貨幣和儲備貨幣三個方面來進行,主要舉措大致可分為三個方面。

一是在國際貿易中增加非美元替代性貨幣的結算安排,如巴西、東盟均開始考慮以本幣結算貿易,伊拉克稱將允許以人民幣結算對華貿易,沙特稱對採用美元之外的貨幣進行貿易結算持開放態度。

二是減持美債等美元資產,外國投資者持有美國國債的佔比,自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達到約43%的峰值後持續回落,至2023年3月末這一數值降至23.6%。

三是各國央行通過分散儲備資產配置來實現「去美元化」。數據顯示,美元在全球央行外匯儲備中的佔比,從1999年的71%下降至2022年末的58%。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參與的多個雙邊和多邊合作中,都出現了「去美元化」的考慮或行動。比如,在金磚國家中,越來越多地開始討論「去美元化」問題,日前在華訪問的巴西總統盧拉就提出,為什麼在國際貿易中一定要使用美元呢?金磚國家之間,完全可以使用本幣進行結算。在中國與俄羅斯之間的貿易中,也開始「去美元化」,使用本幣進行結算。

盧拉訪華:圖為2023年4月13日,巴西總統盧拉(左)在中國上海出席巴西前總統羅塞夫(Dilma Rousseff,左)出任金磚五國(BRICS)開發銀行行長的儀式。(Reuters)

安邦智庫(ANBOUND)的研究人員要強調的是,對中國來說,由於「去美元化」問題與人民幣國際化問題緊密相連,在當前中美地緣政治博弈加劇的背景下,中國參與「去美元化」被賦予特別的意義。由於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持有近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因此,中國很容易被視為全球「去美元化」最有力的鼓動者和推進者。

目前,中國國內的社會輿論也在不斷鼓譟「去美元化」。國內不少體制內學者認為,當前世界政治和經濟形勢發生變化,對地緣政治、經濟發展與金融安全等方面的考量成為各國「去美元化」的初衷。出於地緣政治和經濟考量的理性選擇,各國紛紛遠離美元。如下的分析在國內頗有代表性。

在地緣政治方面,美國沒收了阿富汗央行存在美國的美元資產,更自作主張對其進行了分配。烏克蘭戰爭爆發後,美國對俄羅斯進行了嚴厲制裁,不僅凍結資產、長臂管轄,更將俄銀行從SWIFT系統(環球銀行間金融通信協會支付系統)剔除。

在經濟方面,在美國聯儲局印鈔「大放水」之後,美國國內通脹高企,美元購買力下降;為應對通脹,美聯儲又激進加息,3月剛發生的矽谷銀行倒閉事件歷歷在目,未來不排除美國出現經濟衰退、甚至經濟危機的可能性,在這種預期下一些國家出於慎重調整美元儲備。

美國聯儲局印鈔「大放水」,導致全球面臨通脹危機,阿根廷為其中一個最深受通脹困擾的國家。(Reuters)

不過,對於全球熱度升高的「去美元化」,安邦智庫的研究人員認為,中國對此問題應該慎重,需要謀定而後動。中國不應該在少數發展中國家的鼓動之下成為「去美元化」的激進推動者,不應該輕率地在「去美元化」問題上扮演「第三世界的領頭羊」。

首先,美元獨大的基本格局難以在短期內改變。雖然美元在全球市場的地位和影響力開始出現減退跡象,但美元仍是全球一枝獨秀的「世界貨幣」,而且將在相當長時間內維持其「世界貨幣」的地位。可以肯定,美元仍將扮演世界經濟的主要「計價貨幣」,是全球經濟體系最願意接受的「硬通貨」。即使有一部分國家在未來的國際貿易活動中不使用美元,也不會從根本上動搖美元的國際地位。

其次,美元地位事關美國國本,美國會不惜一切來保護美元地位。美元是美國生產製造並向全世界輸出的最重要「產品」,也是美國駕馭全球經濟體系與金融市場的核心工具。可以認為,美元地位出現根本性衰弱之際,就是美國國家地位系統性衰弱之時。這意味着,美元的地位關係到美國的國本,是美國必然會以舉國之力來維持的對象。

以美國的歷史來看,為了維持美元的國際地位,美國可以毫不猶豫地發動數次戰爭。即使美元地位會衰落,也是一個極為漫長的過程,對這個很可能以世紀來衡量的變化過程,中國需要冷靜對待。

第三,中國與美國的經濟關係極為密切,中國沒有必要主動大幅切斷與美元的聯繫。在全球化過程中,中美經濟構建起了規模巨大、彼此互補、難以分割的市場化關係,如同兩艘有數千條經濟紐帶捆綁在一起的航空母艦。即使是極端的政治家或政治勢力推動中美脱鈎,兩國關係也不可能真正脱鈎。

以2022年的中美貿易看,中美兩國的貿易規模接近7000億美元,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超過3000億美元(顯示出美國市場對中國製造的巨大需求)。可以認為,中國經濟的發展與穩定,在相當程度上與美元是緊密相關的。從這個意義看,中國如果輕率地、過早地「去美元化」,也會挖掘到自己的經濟基礎。

第四,中國參與「去美元化」需適時適度,儘量減少與其他國家進行非美元交易時的市場風險。以安邦智庫研究人員的觀察,當前願意與中國進行本幣結算的國家(如俄羅斯、巴西、中東國家等),其綜合經濟實力都弱於中國,而且其國內經濟波動往往較大。

如果進行雙邊本幣結算,人民幣大概率是強勢貨幣,而其他貨幣屬於弱勢貨幣。在雙方經濟活動中,其他國家願意持有人民幣,當中國持有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弱勢貨幣時,除非這些國家有足夠的實物資產(如能源、礦產、大宗農產品等)作為「抵押」,否則,持有大量的非美元弱勢貨幣就意味着潛在風險。

第五,當國際上「去美元化」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可能遭致美國的反擊。隨着「去美元化」趨勢的發展,今後在國際市場上將會形成規模不一的非美元結算經濟體,這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美元的地位。不過,美國不會坐視類似的趨勢持續。當美元仍然處於世界強勢貨幣時,前述非美元結算經濟體仍處於弱勢地位。

這時候,一旦這些弱勢經濟體發生經濟動盪,或者國際金融市場發生動盪,這些鬆散的、臨時性的非美元結算經濟體將很容易受到打擊。以美國的經濟地位和影響力,引發類似的動盪並不是什麼難事,這意味着,脆弱的非美元結算經濟體隨時可能面臨風險。以中國經濟的規模和特點,在參與「美元經濟」和「非美元經濟」時需要保持平衡和彈性。

最終分析結論:

「去美元化」成為當前的一個國際政治熱點,中國正在被推動成為重要的參與者。與其他國家不同,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與美元體系存在巨大的、深層次的關聯。因此,中國不應成為「去美元化」的激進推動者,更不應該在此問題上成為第三世界的「領頭羊」。在此問題上,中國一定要保持清醒!

本文轉載自安邦智庫4月16日的《每日金融》分析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