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什麼存在感的中亞是世界局勢最關鍵的轉折點

撰文:陸一
出版:更新:

因為戰爭,全世界的目光都被俄烏局勢吸引。中國特別大使李輝出使五國,並臨時加增歐盟,已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會晤,北京力促的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究竟能否實現,看似是當前最為關鍵的國際議題。而就當澤連斯基會晤李輝的同時,中國西安,中國—中亞峰會召開。
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哈薩克斯坦總統託卡耶夫、吉爾吉斯斯坦總統扎帕羅夫、塔吉克斯坦總統拉赫蒙、土庫曼斯坦總統別爾德穆哈梅多夫、烏茲別克斯坦總統米爾濟約耶夫共聚一堂凝聚合作共識,以求以更團結的姿態、更高效的協作、更務實的合作,攜手邁入中國—中亞關係新時代。

習近平提出「建設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做到四個堅持——堅持守望相助;堅持共同發展;堅持普遍安全;堅持世代友好。並致力於加強機制建設、拓展經貿關係、深化互聯互通、擴大能源合作、推進綠色創新、提升發展能力、加強文明對話、維護地區和平八個方面要將「中國-中亞合作規劃好、建設好、發展好」。這次正式成立中國—中亞元首會晤機制,每兩年舉辦一次,還在中國設立中國—中亞機制常設秘書處。

這次西安中亞峰會,頗有些2014年北京APEC峰會之感,為何習近平如此看重中亞?必須承認,中亞在全世界都沒什麼存在感,大部分人對中亞的印象,估計是中亞國家的名字後面都有一個「斯坦」。再多一些,就是這次習近平單獨會晤「斯坦」五國,沒有俄羅斯,輿論紛紛盯住是否表示北京要對俄羅斯的後花園「出手」,甚至有些媒體直指「普京深陷侵烏戰泥淖 中國乘勢收割中亞果實」。但,就是如此存在感低的地區,卻是亞歐板塊最關鍵的轉折點,這裡是長期戰略,甚至會成為中國崛起和復興的關鍵。

2023年5月18日,哈薩克總統託卡耶夫在西安市參加中國-中亞峰會歡迎儀式。(Reuters)

中亞很重要,為何在全世界沒有什麼存在感?

過去主導全世界貿易發展的是西方陣營,是美式全球化的產業鏈分工國,全部圍繞着「美國秩序」展開。而「美國秩序」天然不利於中亞國家。

從地理位置來看,美國孤懸北美,三面環海直通大洋,遠離亞歐大陸核心區。美國要想保持對歐亞大陸的影響力,必須擁有龐大的海軍和海外基地,並且扶植一大批附庸國,才能維護自身的全球霸主地位。所以美國天然就容易成為一個海權大國,美國主導下的全球化秩序,崛起的都是「亞歐大陸」的邊緣國家和地區,無論亞洲四小虎還是日韓,對這些國家來說,海運才是最方便的。只要控制了所有海運要道,也就控制全球的經濟命脈。

在這種情況下,中亞國家不可能被重視。中亞五斯坦國本身也是一個地獄開局,是四戰之地(四面平坦,無險可守,容易受攻擊的地方),傳統農業難以發展,又遠離海洋,貿易流通不暢,資源太貧瘠。

2023年5月17日,中國-中亞五國峰會前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哈薩克總統託卡耶夫(Kassym-Jomart Tokayev)會面及進行簽字儀式。(Reuters)

中亞要如何才能崛起?

如果全球貨物以海運為主,中亞就是被鎖死的內陸窮國,那麼什麼時候歐亞陸運才能崛起?這就取決於消費市場在哪裏。

過去幾十年來,美元霸權、軍事壟斷和科技紅利,讓美國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而後是歐盟一眾享有高福利高消費水平的發達國家。歐美一超多強的局面,讓它們可以決定全球的原材料和商品出口國,究竟該走海運還是陸運,後者沒有選擇的資格。

轉折點發生在2008年前後,中國的社會消費品總額直線上升。這一年,其實是中國產業升級的重要分水嶺,一眾企業迎來了黃金發展時間:

智能手機:2004年成立OPPO手機、2009年成立Vivo手機、2009年華為推出首款智能機、2010年成立小米手機;網路企業:支付寶在2008年推出支付業務、百度在2010年推出手機App、京東在2011年推出手機App、新浪微博成立於2009年、美團成立於2010年、微信成立於2011年、快手成立於2011年、抖音成立於2016年;汽車工業: 2009年以來,中國連續9年蟬聯全球新車產銷第一大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也位居世界第一。就在今年一季度,中國汽車企業出口數量達99.4萬輛,按年增長70.6%,而日本一季度汽車出口僅有95.4萬輛,單季度已經落後於中國。也就是說,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出口國。

如今全球最重要的五個消費市場,分別是:美國、中國、歐盟、東南亞和印度。也就是說,除了美國,其它四個消費市場,包括中國、歐盟、東南亞和印度,全都集中在亞歐大陸。

值得特別注意到,中國、東南亞和印度可以看作一個大消費市場,彼此經濟聯繫密切,通過陸運交通就能輕鬆連接。歐洲市場相對離得比較遠,在以前,東亞大消費市場要想和歐盟產生經濟交流,只有海運可選,從馬六甲到印度洋,最後經由紅海進入地中海。但如果中亞能成為關鍵的交通樞紐核心,那歐亞經濟一體化就不再是鏡花水月、虛無縹緲的概念詞了。事實上,中歐班列就是打通了歐亞大陸的路上交通大動脈。

當然,為什麼會發生了中歐班列?這一切的關鍵是中國的產業升級。只有產業真正升級了,帶動消費力上升,形成良性的內需市場。當中國的內需市場形成後,接着整合中亞和中東兩個陸路貿易通道,徹底打通歐盟和中國市場。當兩股龐大的經濟能量形成一個循環後,整個大陸經濟就能活絡起來。

這裏面還要看到,歐盟究竟有多大決心才能脱離美國的鉗制,歐盟只有真正獨立自主了,才談得上參與亞歐經濟一體化。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西安舉行的中國-中亞峰會期間主持簽字儀式。(Reuters)

中亞陸運已打下木樁

在中亞陸運方面,到歐盟有三個大方向:

首先是中國—中亞—俄羅斯—歐盟。這條線路已經打通了,還被細分成兩條陸路貿易線。其一是由中國內蒙—俄羅斯—白俄羅斯—歐盟。其二是由中國西域—中亞—俄羅斯—白俄羅斯—歐盟。這兩條可以在中歐班列的完整規劃圖中清楚可見。

兩條中歐班列路線

第二個大方向是中國—中亞—裏海—黑海—歐盟。如果中吉烏鐵路修通,意味着這條陸路貿易線打通。去年上合組織峰會期間,中國、吉爾吉斯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圍繞中吉烏鐵路項目簽署了合作文件,取得階段性進展。

第三條方向就是中國—巴基斯坦(或者阿富汗)—伊朗—土耳其—歐盟。去年上合組織會議上,伊朗正式加入上合組織。如此,中俄伊剛好把中亞圍成一個鐵桶。當然這個鐵桶有兩個豁口,一個是土耳其旁邊的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另一個豁口是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但實際上這兩個豁口都給中俄的影響力覆蓋到了。這條陸運線,土耳其是很重要的一個節點,土耳其,左邊是歐盟,右邊是中東,上接黑海,下連地中海。過往日常土耳其騎牆觀望,被各方勢力拉攏,但如今國內通脹高位,加之外部地緣變化,明埃爾多安被上合組織背後的蛋糕深深吸引住了。

也就是說,在中亞陸運方面,已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目前還在起步階段,一招「勢」變,就會為之一振。

美國前總統卡特(Jimmy Carter)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在《大棋局》中寫道:要警惕「中俄伊」的聯合,對美國來說是最大危險。這裡的意思是一旦中俄伊達成反霸共識,中亞就徹底穩定了,再整合到一帶一路的局面裏,對美國會是一個重創局面。

亞歐大陸經濟一體化會直接影響到美國的海權地位,尤其沒法再像以往那樣拿捏中國的貿易通道、能源供應和原材料供應。從中亞出發,上可取歐盟獲得市場,左可取非洲獲得原材料、下可取中東獲得能源:這是真正意義上的「得中亞者得亞歐」。再配合北斗系統的加持,歐亞陸運的通行效率不說能秒殺海運,最起碼對美國的海運霸權造成嚴重打擊,一步步去依附化。

中亞的地緣格局為何如此重要?中國有句古語「得荊州者得天下」,中亞相當於地球村的「荊州」,得中亞者就能整合亞歐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