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稱中美很快解凍 「反華」G7與美光遭禁說明對抗勢頭難改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在日本廣島G7峰會的最後一天(5月21日)表示他認為人們很快就會看到中美關係開始解凍,更以「silly」一詞(按:無關重要的笨之意)去形容2月初的中美氣球風波,並將中美關係轉差的近因完全歸咎於氣球事件——「在互相溝通的層面上,一切都改變了。」

中美溝通漸現起息

自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5月10至11日一連兩日在維也納對話總共超過8小時之後,人們就開始期待着冷凍了近四個月的中美溝通將進入解凍階段。沙、王二人秘密對話之前, 中國外長秦剛已在北京會見了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Nicholas Burns)。

而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本周也會趁APEC部長會議的機會,在底特律(Detroit)與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會面,期後亦會轉向華府與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會面。

同時,美國也正在磋商多位高官的訪華行程,當中包括雷蒙多、財政部長耶倫(Janet Yellen)、氣候問題特使克里(John Kerry),以至2月因氣球風波而取消訪華行程的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

在拜登的G7記者會上的沙利文(左)。(Reuters)

另外,中美軍事溝通似乎也出現了一些起息。目前,由於中國防長李尚福在美國制裁名單之上(按:因其負責過購買俄國軍備),使之難以在6月2至4日的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上與美國防長奧斯汀(Lloyd Austin)展開交流。雖然美國此前似乎堅持不撤銷制裁的政策,但拜登21日就表明美方正在討論撤銷對李尚福的制裁。

在出發到廣島出席G7峰會之前,拜登自己也表示過「無論是在短時間內否與」,他也將會跟習近平見面。

當然,沒有人會期待中美高官重啟溝通,中美關係就能夠有180度的翻轉,但中美溝通永遠是有勝於無,對管控雙方競爭、避免不必要衝突發生都有幫助。

問題是,從中美氣球風波、TikTok國會聽證,再到G7峰會聯合聲明、美光(Micron)遭禁等一連串事件看來,中美對抗的形勢似乎已經有了其內在的動力,並非個別政治領袖的個人意願能夠改變。

G7變「反華小作坊」?

這一次的G7峰會聯合聲明20次提到中國,屬史上最多。其中,各國雖然提到「準備好跟中國發展建設性和穩定的關係」、「我們的政策進路並非為傷害中國或尋求阻礙中國經濟進步和發展而設」,卻繼續批評中國的「非市場政策和做法」擾亂全球經濟,各國更為此另外發表了針對中國「經濟脅迫」他國的聲明,並為此建立協調平台。峰會聲明又在南海、東海、新疆、西藏、香港等各個議題上向中國開火,更指出台海是國際社會的事,並要求中國施壓俄羅斯撤軍。

G7峰會・七國集團峰會:圖為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美國總統拜登、德國總理朔爾茨、英國首相辛偉誠、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加拿大總理杜魯多及日本首相岸田文雄2023年5月21日在廣島G7峰會出席一個工作會議。照片由日本共同社提供。(Reuters)

《環球時報》就發表社論批評G7峰會是「反華小作坊」。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孫衛東亦因此召見了日本駐華大使垂秀夫「就七國集團廣島峰會炒作涉華議題提出嚴正交涉」。

雖然G7峰會的聯合聲明內容,其實不出人意料之外,其「經濟脅迫」聲明也特別避談中國,但在俄烏戰爭加重歐洲對華疑心的背景下,配合美國外交精英階層對於中國議題的操作,G7的對華強硬態度已到了歷史高位,人們也看不見未來這些國家有任何退後的空間。

即使聯合聲明的表態很可能不會帶來現實效果,而中方與G7部份國家的外交爭鋒也愈來愈有「行禮如儀」之感,但這一種邁向衝突的勢頭卻似乎已陷進了一個惡性循環之中。

企業打壓的相互性

另一方面,中國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也在5月21日夜晚宣布,經審查發現,美國半導體公司美光的產品存在較嚴重網絡安全問題隱患,對中國關鍵資訊基礎設施供應鏈造成重大安全風險,影響中國國家安全,因此要求國內關鍵資訊基礎設施運營者停止採購美光產品。美國商務部隨即對此表示,美方「堅決反對並無事實根據的限制」。

此事讓人想起美國對華為通訊設備以國家安全隱患所作的打壓,以直今天處處針對TikTok國安和輿論控制風險的宣傳。同時,此前已有媒體報道過,拜登當局已要求韓國不要鼓勵其廠商在美光被禁後去增加供應中國市場,因此美光被禁也有可能演變成迫使韓國政府和廠商選邊站的事件。

布林肯:圖為2023年5月18日,美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飛抵日本岩國空軍基地,準備陪同總統拜登出席七國集團峰會。在拜登取消其巴布亞新畿內亞行程後,布林肯5月22日到當地與巴政府簽定了防務合作協議。(Reuters)

近來中國打壓外企的敘事甚囂塵上,不少西方媒體也將不同事件套進同一敘事之中。根據「The China Project」的行政總裁Bob Gutarma的說法,在中國國家安全機關對諮詢企業凱盛融英(Capvision)展開執法行動過後,不少西方媒體都不明就裏將這家基本上是中國公司的企業與美國盡職調查公司美思明智集團(Mintz Group)、諮詢企業貝恩公司(Bain & Co)被執法的事件相提並論。美光遭禁一事,無論其事實根據如何,最終難免會被套進此等敘事之中。

中方對於美光等美企的行動,無庸置疑是在美國多年來打壓中國企業的脈絡之下進行的。本來已被對華鷹派當道的華府,在媒體的渲染下,很難不對此作出進一步對抗性的回應。於是,另一種惡性循環由此而生。

拜登當局尋求同中國保持溝通,沒有人會質疑是一種正面的嘗試。但為政者所做的一切難免受自我實現的預言般的政治趨勢所左右,單憑保持溝通卻不能逆轉此一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