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美光在華銷售 中國擁有了可以說「不」的資本

撰文:陸一
出版:更新:

5月21日,中國國家網絡安全和訊息化委員會發表聲明稱,美光公司(Micron)在中國銷售的產品沒有通過網絡安全審查,因此中國國內關鍵訊息基礎設施的運營者應停止採購美光公司產品。這份聲明沒有交代具體安全隱患的細節。美光公司表示已經收到中方通知,期待與中國政府繼續對話。一直以來,都是美國禁用中國產品,這次終於反過來了。

如何看這次的反轉?這場關於晶片的暗戰又將如何發酵。

中國挑戰巨頭壟斷

美光被禁,正是因為之前仗着自己背後有美國政府撐腰,把事情做得太絕了。

2016年,福建晉華跟聯電合作,打算進軍DRAM存儲晶片行業,美光一看不樂意了。於是2017年美光公司向美國加州聯邦法院控告福建晉華和聯電公司,稱聯電竊取了它家的存儲晶片知識產權和關鍵技術,並交給了晉華。當時晉華跟聯電積極反訴,美光在缺乏證據的情況下敗訴。但當時特朗普當政,美光又拿出了大把的遊說資金。最終,美國商務部將福建晉華列入出口管制清單,聯電也中止了合作,前期的鉅額投資都打了水漂。

2018年7月3日,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對美光發出「訴中禁令」。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美光半導體銷售(上海)有限公司立即停止銷售、進口十餘款Crucial英睿達固態硬盤、內存條及相關晶片,並刪除其網站中關於上述產品的宣傳廣告、購買鏈接等訊息。同時,也裁定美光半導體(西安)有限責任公司立即停止製造、銷售、進口數款內存條產品。

2018年,美光57% 的銷售額來自中國,2022年,美國只有10%的銷售額來自中國。從2017年晉華事件以後,美光算是跟中國企業槓上了。

2018年中美科技競賽開始,當年美光公司就派人到美國商務部遊說了10次。從2018年到2022年,五年時間裏,美光公司花了近1000萬美元來給美國政府提報了170項遊說內容,議題從貿易到知識產權五花八門。近七成的遊說都是直指中國。英特爾、蘋果、特斯拉、英偉達……那麼多大廠都安靜着,存儲行業兩大佬三星和海力士也都沒說什麼。美光顯然是氣急敗壞了。2018財年的時候,中國市場貢獻了美光57%的營收,但現在只貢獻了10%。

2019年5月,美光率先停止對華為供貨存儲晶片。華為是美光的大客戶,華為購買美光晶片一度佔美光總收入高達10%。為了打壓中國晶片產業,美光不惜自絕於客戶。

2022年12月,美國商務部將長江存儲列入了實體清單,也是拜美光所賜。長江存儲是由紫光集團與官方合資,於2016年12月21日成立。2018年,長江儲存的3D NAND架構Xtracking研發成功,該技術將負責數據讀寫操作的外圍電路和儲存單元分開獨立加工,以此降低了成本並提高儲存密度。2020年,長江存儲宣佈跳過96層,成功試產128層QLC 3D NAND閃存,單顆容量達1.33TB。2021年10月,海外權威研究機構Tech Insights對這個產品進行了晶片級的拆解,發現其存儲密度達到了目前業界最高的8.48+Gb%2Fmm²,遠高於三星、美光、海力士等一線NAND晶片大廠。

無論在容量、位密度還是I/O速度方面都足以與其他產品競爭,技術上已趕上其他領跑者。最關鍵的是,同等級的存儲晶片,長江存儲的產品售價還要便宜30%以上。2022年3月底,業內傳出消息稱,長江存儲已正式打入蘋果iPhone的NAND+Flash供應鏈。分析師預測,長江存儲全球市場份額有望在2023年達到7-8%,並且良率也趕上世界主流水準。

正是長江存儲的來勢洶洶,這絕對是觸碰到了美光的奶酪,終於2022年12月,美國商務部將長江存儲列入了實體清單。

還不止如此,美光主動參與晶片去中國化,關掉自己在上海的研究所,並且還是唯一一家提出「關於中國及競爭」相關問題的美國半導體公司。

企業主動挑動大國博弈是非常危險的,兩個大國還有坐下來談的空間和機會,但企業多半會死的很慘。美光在華禁售,就是對等報復。

韓國半導體供應商SK海力士的存儲晶片。(Reuters)

國產儲能亂入打亂市場

美光的產品,普通人可能感覺不到,然而生活中必不可少。電腦、筆記本內的內存、手機存儲空間幾乎都要用到存儲晶片,這就是美光的產品。存儲晶片的生產,掌握在幾大巨頭手上。最頭部的三家就是三星、美光、海力士。高端數碼產品的存儲晶片,幾乎都來自於這三家。TrendForce數據顯示,2022年Q4,全球DRAM市場,三星拿下了近一半的份額,排第二、第三的SK海力士和美光份額加起來超過了一半,其他廠商能分到手的市場已所剩無幾。全球NAND市場,三星以33.8%的營收份額位列第一,鎧俠以19.1%的份額排第二,從第三到第五分別是SK海力士、西數和美光,留給Others的只剩下3.1%。產品的標準、定價權,也都是這些巨頭制定的。

但在這樣的「困境」下,國產存儲晶片實現從0到1。最知名的DRAM廠商是長鑫存儲。長鑫2018年成功研發出中國首個國產8Gb DDR4內存,此後不斷在技術上取得突破。據了解,2021年,長鑫存儲採用的主流內存晶片工藝為19nm,2022年完成了17nm DDR5內存試產。2021上半年,長鑫存儲的全球市佔率已經達到了1%。NAND領域,國產廠商中的佼佼者則是長江存儲。

今年4月,長江存儲得到大基金二期增資,註冊資本從562.7億元人民幣增至約1052.7億元,新增近500億資金。長江存儲二期項目也在啟動,規劃產能能達到30萬片/月,和國際存儲巨頭之間的差距進一步縮小。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預測,2023年長江存儲在全球存儲市場預計能拿下6%的份額。

長江存儲公司。(集微網)

當然,國產存儲晶片廠商還遠遠無法和國際巨頭們對比,國產存儲產業起步晚、技術積累少,而且整個行業被少數幾個海外巨頭掌控,要想在這樣一個群狼環伺的環境中獲得一線生機,難度極大。

但有趣的是,正是國產儲能的出現「打散」了一般消費者需求市場。價格低廉的固態硬盤,基本用的都是國產廠商晶片,其中以長江存儲居多。國產SSD的性能足以滿足日常需求,打破此前壟斷,SSD固態硬盤價格突然就血崩了。DRAM內存產品出現劇烈的價格變動,比存儲品類可能還要更早些。

不會造成「卡脖子」的影響

中國從來不打沒準備的仗。美光的禁售,自然不會造成「卡脖子」的影響。

此前美光科技發布了一份史上最慘財報,數據顯示,美光2023財年第二季度的收入為36.93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52.6%,淨虧損高達23.12億美元。據財報披露,因不得不降低價值14.3億美元3D NAND、DRAM庫存,公司毛利率從2022財年第二季度的47.2%暴跌至-32.7%。同時,美光預計,2023財年第三季度的收入為35—39億美元,將較2022財年第三季度按年下降約46%,這將是自2001年網路泡沫破滅以來最大的按年降幅。

鉅額虧損背後的根本原因,是存儲晶片價格暴跌,市場進入下行周期,2022年NAND Flash市場綜合價格指數下跌41%,DRAM市場綜合價格指數下跌35%。

圖為2017年,三星電子一間位於韓國華城市的半導體工廠。(Getty)

放眼2023年,集邦諮詢預估今年內存供給成長率僅為10.6%。

然而,下行周期反而昭示着更加激烈的鏖戰,從行業發展規律看,若半導體企業如果能逆勢投資,佔領市場份額,將有望在下一階段獲得更加主動的地位。

理論上,美光在華禁售,會造成市場份額轉向三星和海力士,他們將獲得更多訂單。早在今年1月,美國就向韓國提出請求,希望一旦中方禁止美光科技在中國銷售晶片時,韓方可以要求三星和海力士不要趁機填補因此出現的中國晶片市場缺口。這個變化如何,還需要新一步觀察。

另一方面,獨立國際策略研究員陳佳談到,在市場競爭高度內卷倒逼技術加速進步的條件下,部分國產NAND閃存晶片產品價格已經大幅低於三星美光等外資產品,近年來中國的存儲晶片產業鏈已經實現了巨大發展。陳佳稱,5年前美光在內地市場營收佔比曾經高達約60%,但5年來中國曾經被「卡脖子」的存儲晶片產業鏈已經實現了厚積薄發,自主創新的DRAM與NAND閃存晶片技術研發與產能保供能力一日千里,相比之下美光已經今非昔比,美光的營收佔比從高位的約60%以上下滑到2022年的約11%已經足以說明問題。專家觀點認為,伴隨着對美光審查落地,國產存儲廠商或有望受益,加速存儲晶片領域的國產化替代進程。

可以說,現在的中美科技已經進入零和競爭,此漲便是彼消。美國的戰略邏輯是,要維持甚至擴大當前美國對中國的力量優勢,那麼嚴格管控晶片和計算機的先進製造技術,是一個最為「四兩撥千斤」的政策選擇。而且美國對中國的科技封鎖,已經從「單點爆破」擴大到了「地毯式轟炸」。從5G到計算晶片,再到存儲晶片,幾乎是把目之所及的所有節點全部覆蓋。所追求的目標,就是讓中國在高端科技領域「設計不出、製造不了、買不到、運行不了」。雖然這樣做會大範圍傷及美國本土企業貿易活動和商業利益,美國政府顯然清楚這一點,但卻不為所動——寧願自損三千,也要殺敵一萬。

而中國的動作是在發生微妙變化的。前幾年,是真被卡脖子,所以也不得不一定程度低頭,有實力差距沒辦法,認慫也是為了積蓄力量,以圖將來。但如今對美光的反制,就是一個標誌性符號。假如中國沒有擺脱卡脖子項目的能力,是不會貿然搞對等反制的。這就表示中國擁有了可以說「不」的資本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