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局勢|另一場加沙大戰難避免 以巴計時炸彈還會一爆再爆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至今,加沙地帶(Gaza Strip)哈馬斯組織(Hamas)對以色列本土的海陸空突襲才剛滿一天。以色列南部鄰近加沙地帶戰鬥未停,部份進入以色列作戰的武裝份子在多處劫持了以色列人質,與以方交戰至夜深未止,以軍亦正在逐家逐戶搜查加以清掃,以色列死亡人數已近三百。而以軍對於加沙的報復式空襲亦造成大廈倒塌,兩百多人死亡。雙方受傷人數數以千計。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在哈馬斯突襲之初已宣布進入「戰爭狀態」。此前一直因司法改革問題與政府對立的反對派領袖拉皮德(Yair Lapid)亦表明願意與內塔尼亞胡組成大聯盟政府。

哈馬斯的攻擊剛好發生在埃及和敘利亞突襲以色列的贖罪日戰爭的50周年又一天。同當時一樣,以色列對襲擊毫無預警,哈馬斯以過千枚飛彈的攻擊轉移注意力,繼續再以推土機等裝備衝破以色列對加沙的「高科技」圍牆,越境突襲,有哈馬斯武裝份子甚至以滑翔翼飛過圍牆,以軍措手不及、反應遲緩,當地以色列民眾一度需要自行抵禦,至少有數十人被帶回加沙作為人質。

10月7日,加沙哈馬斯武裝組織向以色列發射飛彈。(Reuters)

根據哈馬斯的說法,這次其稱為「阿克薩風暴」(按:阿克薩是耶路撒冷聖殿山上清真寺的名稱)是為證明以色列的暴行不會沒有後果,其軍方領導人戴夫(Mohammed Deif)引述了以色列對西岸的非法佔領、以色列警方在阿克薩清真寺多次武力清掃行動,以至在囚的數以千計巴勒斯坦武裝份子為例。

目前,以色列已在動員後備役人員參戰,一些身在海外的以色列人也趕忙回國投入戰事。內塔尼亞胡表明這將是一場艱難的戰爭,聲言會將哈馬斯藏身和行動之處變成廢墟。

哈馬斯突襲發生後,加沙民眾聚集街頭,避免在建築物內受到以色列空襲攻擊。(Reuters)

哈馬斯的突襲雖然成功,加沙和西岸的巴勒斯坦人更一度上街慶祝,但以色列的報復才剛剛開始。在持久作戰之中,除非有他國介入(內塔尼亞胡已警告周邊國家不要輕舉妄動),否則哈馬斯難以避免必敗的厄運。以色列更可能會採取比以往更高壓的加沙(甚至西岸)政策,最終受害的大概只是一般平民百姓。

情報部門的「安逸」

跟1973年贖罪日戰爭的情況不同,今天的以色列情報部門對於加沙地區的哈馬斯一直都在進行嚴密監視,不只落力招聘線人(特別是對伊斯蘭道德戒律不滿的人,又或者要越境到以色列工作的人),而且在電子通訊、實地監察的情報科技上,以色列也是領先世界的。自從2005年以色列撤出加沙、2007年加沙正式落入哈馬斯控制之後,以色列針對哈馬斯的策略一直是透過嚴密監視,將任何交火都盡量控制在加沙之內。

哈馬斯這一次襲擊,不只是一場突襲,還是有海陸空三方聯動,以飛彈虛擊掩護地面越牆攻擊的精密部署。同時,哈馬斯也不是單獨行動,而是與其他素有嫌隙的武裝組織(如「伊斯蘭聖戰」等)聯手進行的攻擊。很明顯,這場襲擊背後至少花費數月時間準備,組織人員進行聯合行動訓練,並在以色列對加沙的嚴格封鎖之下有組織地累積足夠裝備之後,才發動襲擊。

10月7日,以色列對加沙發動空襲報復。(Reuters)

雖然哈馬斯一直在嘗試建立能繞過以色列情報部門監控的通訊方式,但天眼、各式感應器盡皆有之的以色列對於哈馬斯的連月準備竟然似乎毫不知情,可算是極其嚴重的情報失誤。戰火初爆之際,以色列輿論已集中批評此等失誤,反內塔尼亞朝人士將矛頭指向政府過去大半年司法改革引發軍人抗議的事態,內塔尼亞胡的支持者將責任歸咎情報部門自身。

但無論如何,好一段時間以來,隨着哈馬斯由武裝組織變成了加沙的實然政府,以色列預想中的哈馬斯襲擊只會是以色列的鐵穹防空系統能大體有效攔截的飛彈襲擊,,例如在2021年因阿克薩清真寺衝突已引發的11日加沙衝突,哈馬斯和以色列的交火就以前者的飛彈和後者的空襲為主,最終以兩百多名巴人、十數位以色列人死亡作結。

以色列邊境小城斯代羅特(Sderot)街頭的屍體。(Reuters)

以色列方面的預設是,哈馬斯持續對以色列進行襲擊,有其向民眾展示對以強硬的「政治需要」,以同其他更為激進的新興武裝組織爭取民意支持;但出於其管治需要(在以色列封鎖之下,加沙失業率接近50%,只有10%人可直接得到乾淨水),此等攻擊也只能「點到即止」。

事實上,以色列最近已逐漸放寬對加沙的封鎖,包括容許每日近兩萬人到以色列工作賺取收入等--這當然解決不了加沙「露天監獄」的人道慘況,但以色列的邏輯是至少讓加沙民眾持續生活在可接受的苦難程度之中,一方面暗助哈馬斯維穩,另一方面也盡力維持加沙這種難以維持的人道局面。

可以推測,正正是這一種相對「安逸」的心態,導致以色列情報部門犯下這次大錯。

多個穆斯林國家都有民眾上街聲援巴勒斯坦人。圖為土耳其伊斯坦堡。(Reuters)

為何此時開戰?

近兩年的以色列衝突主線,其實也不只在加沙這一線,而是在西岸。國際承認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Mahmoud Abbas)年高87,18年來沒有再進行選舉,長期跟以色列合作,早已民心盡喪。西岸於是就興起了多個年青人追捧的激進武裝組織,不再追求「兩國方案」的虛想,而是以武力爭取權利,像西岸北部城市傑寧(Jenin)等地早已不在自治政府的實然控制之內。

本年7月,以色列軍方就曾對傑寧發動過廿年來未見的大型軍事行動,造成十數人死、過百人受傷。以軍自行清掃巴勒斯坦武裝的行動,幾乎無日無知,自治政府權力蕩然無存。多個以色列城市亦出現過針對猶太人的恐怖襲擊。而去年12月底內塔尼亞胡依靠以色列極右政黨支持重新上台之後,以色列政府也多次縱容在西岸非法定居的猶太人對巴勒斯坦人財產進行大肆破壞,雙方關係更難修補,本年以來以巴衝突的雙方死亡人數(未計這次襲擊)已達至近廿年高位。

國際承認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Mahmoud Abbas)年高87,18年來沒有再進行選舉,長期跟以色列合作,早已民心盡喪。(Reuters)

在以色列對西岸壓制不斷升級之際,任何有志領導巴勒斯坦人的政治勢力都不得不作出具體回應。雖然這次哈馬斯的行動以守護阿克薩清真寺為名,而且近年來阿克薩清真寺也的確變成了以巴衝突的主要地點之一,但這其實只是一個符號性的宣傳,實質上,這是一場用以重新確立哈馬斯領導地位、也是基於巴勒斯坦民情需要的大規模反抗。哈馬斯目前已呼籲身在以色列和西岸的阿拉伯人響應其行動,自行發動攻擊,頗具「第三次巴勒斯坦人起義」的勢頭,但其能否成勢則尚待觀察。

目前唯一幾乎可以肯定的發展,就是以色列將會對加沙進行大規模空襲和地面清掃(後者將是2014年來首次),局勢升級在所難免。另一場「加沙戰爭」的目標,有可能不只是要像過去一樣「懲罰」哈馬斯,而是像內塔尼亞胡所言一般,確保類似襲擊不會再發生,這似乎意味着以色列不會再繼續其圍堵加沙的安全政策,而是要直接近距離壓服哈馬斯等加沙內部的武裝組織,也即是一場由以軍佔領加沙地區的長期作戰。

10月7日,加沙民眾為陣亡哈馬斯武裝份子舉行喪禮。(Reuters)

如果只有加沙需要對付的話,這對以色列而言也是一個可控局面。但如果西岸再起重大抗爭,而黎巴嫩的真主黨又加入戰團的話,以色列就要面對一個三面環敵的艱難戰局。(根據10月8日的以方消息,黎巴嫩已向以色列發射飛彈襲擊。)

地緣政治佈局一朝喪

而且,無論這場戰爭往何方發展,以色列近年的地緣政治佈局已經在一天內被摧毀。多年來,無論以色列政府是否由內塔尼亞胡主持,以色列的區內佈局就是要跟阿拉伯世界修好,在特朗普時代就有以色列與巴林、摩洛哥、蘇丹、阿聯酋四國建交的《亞伯拉罕協議》,如今拜登當局也正在積極促成以色列與沙特建交,以色列的旅遊部長才剛成為史上首位到訪沙特的部長級官員,沙特也首次向巴勒斯坦派出大使以作安撫,沙特王儲穆罕默德(Mohammed bin Salman)9月出席聯合國大會時受訪亦表明以沙建交「每日都愈來愈近」。

而且,隨着拜登當局透過交換囚犯與伊朗逐漸穩定關係,內塔尼亞胡對於美伊外交也變得出奇地安靜,沒有像奧巴馬時代商談核協議時般的高聲反對。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Reuters)

從這些發展可見,以色列看穿了區內國家大體上已厭倦了巴勒斯坦問題,即使沒有「兩國方案」的落實,只要以色列形式上對巴勒斯坦人作出一定程度的安撫,其與阿拉伯世界的修好將無障礙,而其與伊朗的對立也可被管控在可接受的範圍。

簡單而言,以色列甚至是區內阿拉伯國家都認為巴勒斯坦問題夠小,直接把它掃到地毯下「眼不見為乾淨」即可。

然而,從這次哈馬斯突襲可見,巴勒斯坦問題雖然小,卻是一個若不妥善解決將會一爆再爆的計時炸彈,隨時會把厚實的地毯炸穿一個大洞,讓人們不能視而不見。

以色列消防員搶救哈馬斯飛彈襲擊造成的大火。(Reuters)

如果以色列真的在策略上改變「露天監獄」封鎖加沙的做法,轉而嘗試派兵實質管控,以巴衝突將會至少以加沙戰爭的形式進一步升級,即使阿拉伯世界袖手旁觀,也將完全破壞以色列的地緣佈局。

以巴問題的唯一出路,一直以來也是兩國方案。兩國方案看起來容易,細節上卻是困難重重。二十多年來,幾乎已沒有人再真心相信兩國方案是符合現實的。

然而,沒有像兩國方案般能夠讓以巴雙方長善久安的未來路向和願景,單憑以色列用硬實力將巴勒斯坦人壓制於苦難之中,以巴問題又或者巴勒斯坦問題始終只會是一個會不斷爆炸的計時炸彈。無論新一場加沙戰爭誰勝誰負,這種不確定和不穩定的局面將會無了期持續下去。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