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兩會遭遇美國「超級星期二」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撰文:泉野
出版:更新:

3月5日理論上是2024年美國總統初選日程上最具決定性的日子,這也是美國近70年來首次出現相同的兩名總統候選人再次競逐。《紐約時報》刊文認為,這是對美國權力、政策和民主治理的兩種迥異願景的一次重大卻又熟悉的碰撞。這將是一個為期八個月的艱苦過程,民意調查顯示,兩名提名人都非常不受歡迎,而且他們都決心將這變成一場針對對手的選舉,因此兩人都會展開極為負面的競選活動。

這也符合美國選舉的一貫情景,人們應該不會忘記上一次選舉之際的國會山騷亂,只不過拜登(Joe Biden)和特朗普(Donald Trump)今次的「兩老再戰」還會更熱鬧,在選舉廣告和24小時新聞的密集轟炸下,美國選民未來大半年將逃避不了這兩位老人家互相詆譭的嘴臉。可以預見,拜登將揪着特朗普面臨的諸多法律威脅強調其對美國民主的威脅,特朗普則拿拜登的身體狀況做文章,雖然特朗普只比拜登小四歲,特朗普日前在一檔新聞節目中已經坦誠了這一競選着力點。

美國大選|超級星期二:特朗普的黑利隱憂 拜登的以色列難題

3月5日,美國德州超級星期二初選期間,支持者為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和其他共和黨候選人助選。(Reuters)

面對「兩老再戰」,選民們也只能一邊質問「為何是他們兩個」,一邊「矮子裏面選將軍」。一項1月下旬的民調顯示59%受訪登記選民表明對於兩人再戰不感熱衷;另一項同期民調顯示67%受訪者「對於在總統選舉中看到相同候選人感到厭倦,想有新人出現。」於是稱為 「雙重憎恨者」(double haters)的選民持續壯大。根據馬凱特大學(Marquette University)法學院的全國民調,過去數個月來,「雙重憎恨者」在受訪者中比例都接近兩成,與2016年大選時的情況相當。《紐約時報》最新的全國民調也顯示「雙重憎恨者」比例高達19%。相較之下,2020年這一比例只得3%。

與美國「超級星期二」同時進行的,是太平洋彼岸一年一度的中國兩會(全國人大、政協年會)。不同於美國「超級星期二」的訊息密集轟炸和互相詆譭,中國兩會顯得不那麼熱鬧,會議的議程和核心事項早在會前敲定,包括國務院總理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所做的報告以及兩高(最高法、最高檢)報告,兩會期間的審議更多是流程需要。對比而言,最受外界關注的,是各個部委的記者會尤其是人大閉幕後的總理記者會,以及外媒們熱衷於捕捉的兩會「花絮」。在經過三年疫情之後,今年的中國兩會走向全面放開,官方也不再嚴格控制採訪每場活動的媒體人數,但全面放開並不等於高熱度,最受關注的反倒是兩會核心議程之外的消息。

2024年3月5日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強作政府工作報告。(Reuters)

這裏指的自然是取消總理記者會的消息。當新任全國人大新聞發言人婁勤儉在回答媒體提問時宣佈「今年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閉幕後不舉行總理記者會,如無特殊情況,本屆全國人大後幾年也不再舉行總理記者會」後,連日來國際媒體皆聚焦於此,打破30年慣例、國務院轉為忠實執行者、政治體制變得更加不透明、數十年來的改革開放政策再次出現倒退、中國改革時代最後痕跡……諸如此類的悲觀論調也不出意外成為國際輿論場近幾日的主調。

國際輿論場的意外和悲觀不難理解,但卻忽略了中共高層做出這一決定的深層邏輯,也即面對內外挑戰,中共高層更希冀「以結果為目標」來完成改革發展任務,「高質量發展是硬道理」。而要想達成改革發展目標,就必須有一個強大的中央,這是黨政關係變化的底層邏輯,也是中共「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前提和基礎。換言之,取消總理記者會,表面看是削弱國務院和總理的影響力,但本質上還是服務於一個強大的中央,服務於「以人民為中心」。

中國官方宣佈2020年打贏「脱貧攻堅戰」。(資料圖片)

新華社3月8日發布的習近平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民革科技界環境資源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側記中,在談到大氣污染治理成效和環境治理方法論時,引用了習近平在會上的一段原話。習近平說,「風物長宜放眼量。不要光在那兒批評、指手畫腳,而是真正行動,解決一點是一點。」脱貧攻堅戰怎麼打、藍天保衛戰怎麼打、全面小康社會怎麼建、中等收入群體怎麼擴大,這些關係民生根本的問題都是通過行動一點點幹出來的,這是共產黨在毛澤東時代戰勝國民黨的群眾路線,是鄧時代改革開放成功的關鍵所在,也是今天中共面對內外挑戰時必須堅持的治理思路。

所以當中國兩會遭遇美國「超級星期二」,表面上看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背後卻是不同的政治傳統和政治文化。中國的政治傳統和文化融合了孔夫子傳統、毛澤東傳統、鄧小平傳統(甘陽「通三統」),澳洲阿德萊德大學教授高默波將其歸納為:中國傳統的傳統,1949中國革命傳統,西方民主、個人自由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傳統。在其看來,西方民主選舉的實踐,既大致解決了政府代理人的和平過渡和接班問題,也至少在形式上宣告了政府機關,即國家機器操縱、管理和實施政策的合法性。但在全世界,只有中國同時存在三種認知和價值取向之間的衝撞與互補,這樣的中國特色發展模式和道路是不可模仿的,也難以輕言輸出。

故此,中美面對彼此與其「光在那兒批評、指手畫腳」,不如放下意識形態,放下「民主與專制對決」的執念,尊重各自的政治傳統和文化,並擔負起大國責任,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棘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