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涉台|強反獨、重主權 分析:北京掌握完全統一戰略主動性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台灣問題一直是大陸兩會的觀察重點,從國務院總理李強《政治工作報告》到外長王毅的記者會,再到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人大會議台灣代表團審議發言,強調過去一年對台工作有力維護台海形勢總體穩定,都體現北京自信掌握實現完全統一的戰略主動性。

鑑於兩會召開,兩岸學者近日評析說法不絕,尤其在台各式針對兩會涉台主題的座談研討會議春筍般舉辦。

台灣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趙建民接受台媒《ETtoday》採訪指出,今年以來發生的兩岸事件,特別是廈金漁船風波,陸方舉動基本是做「主權和管理權宣示」,比如否認禁、限制水域等,可見現在無論對台還是對美的,政策都側重在主權問題。

對於外長王毅7日記者會上,稱「台獨是台海和平穩定的最大破壞性因素」、「台灣島內誰想搞台獨,必將遭到歷史的清算」等重話,趙建民認為,北京公開對「台獨分裂勢力」下重話非新鮮事,不同的地方在於,王毅特別提到台灣大選後,有18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重申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甚至提出新說法「大家遲早會看到一張國際社會遵守一中原則的全家福」。

趙建民分析,北京如今將「反台獨」拉高到國際層面,組織重新表述「一中」的聯盟,不單只是要求表態支持「一中原則」,還進一步要求表述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用以反擊「維持現狀」同盟。

王毅7日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所有炎黃子孫和龍的傳人都應共同反對台獨。(香港01 直播截圖)

對於各界始終關注的武統議題,趙建民認為,「和平統一」這四個字的政策是不會改變的,若改變不僅引發兩岸震動,而且國際也不允許北京改變。但王毅7日記者會上強調的「最大誠意」,「其潛台詞是不會放棄武力統一,而且準備還在持續增加中」。

此外,在理解北京對台遂行「反獨促統」作為方面,力道強化成為兩岸學者一致的共識。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副院長李振廣表示,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堅決反對 「台獨」分裂和外來干涉,這句話比起去年的工作報告中的「反獨促統」,語氣和用詞均有所加重。

台灣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接受《聯合早報》採訪時,提及總書記習近平6日再次提出推進和平統一進程的目標,指習近平的說法證實北京對台方針不因台灣選舉結果而改變,唯反獨、促統、促融力道一定會加強。

2024年3月5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召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香港01)

但張五岳並不贊同過度對比今屆李強《政府工作報告》與往屆的對比。張五岳認為,中共二十大後,總書記與總理的關係已然改變,總書記與總理間上下隸屬關係明確,過去中共對台政策未透過這種一年一度報告宣示,「因此比較本次工作報告用語與過去有何不同是過度解讀」。

台媒《中時新聞網》報道,前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現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執行長董立文則在一場座談會議指出,本屆兩會工作報告對台政策未有新意,相信北京早已擬定未來4年的對台策略,也就是2年癱瘓民進黨、4年讓民進黨下台,日前兩岸於廈金海域查緝大陸漁船翻覆致死事件即是例子。

2024年1月13日,台灣舉行總統大選,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蕭美琴獲勝,民進黨連續第三屆執政。(梁鵬威攝)

台灣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穎佑則是定義大陸探測氣球頻頻進掠台灣空域、調整M503航線,到廈金漁船事件等是一連串事件,台灣可以從中發現北京對台作為的靈活變化。林穎佑認為,從去年底開始頻頻看到的空飄氣球掠台,其政治效益高於軍事效益,目的就是為了塑造中華民國無法掌控自己領空的形象,至於取消M503航線偏置措施,則是結合國際民航組織,表達台灣政府無法與其抗衡的信息。

對於從今年1月台灣結束大選、民進黨籍賴清德當選,到兩會總總涉台立場發言,再到不久後5月20日賴清德即將就職,張五岳6日在台出席座談場合發言認為,兩會後到賴清德就職前是兩岸關係的微妙時期。

張五岳指出,目前為止還沒看到兩岸關係發生結構性的變化,中共也會在兩會閉幕後才採取對台必要動作,然而即使要採取動作,也會面臨一些制約,首先即是中美一定是維持常態性互動管控彼此分歧,第二,台灣內部政局行政與立法間的新互動,最後,雖然當前兩岸局勢不是北京樂見,兩會結束後到520前兩岸關係雖然緊繃但仍會是可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