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復人人也有置業機會 資助政策要修改 市民要修正置業觀念謬誤

撰文:汪敦敬
出版:更新:

香港要解決深層次的矛盾必須要徹底回復「人人也有置業機會」這個狀況,但此問題只是政府在房屋政策上有所改進還未足夠,而港人亦應該要修正錯誤的房屋觀念和偏見,否則單方面改善並不能夠解決問題。的確,港人普遍都犯了以下9項的錯誤房屋觀念,遇上市場變遷的時候往往都是容易錯失的。

(1)錯誤地認為年輕人沒有能力上樓

這個是錯誤的看法,根據政府統計處全職僱員25至34歲組別年輕人的人均收入入息中位數字大概為2.16萬元,兩口子相加為4.32萬元,以9成按揭、按揭年期30年和利率約4.125厘計算,通過入息要求可買約480萬元住宅單位,以收入的30%作儲蓄,約3年時間可以儲到首期資金買樓。舉例在屯門區,480萬元或以下的兩房單位盤量數以百計,年輕人買二手樓的能力其實遠比我們年輕的時候高!

(2)上車其實要買「上車貨」,非上車貨如豪宅、新樓或者市區單位其實都是錯誤的選擇!既減低上車的機會,亦會增加將來的換樓風險。

(3)不買樓只交租,其實同樣是支持著樓市!樓市最大的支持元素相信就是租金,愈多人租屋,租金回報愈好,其實最後的養份都是返回整體樓價上。

(4)租客買樓其實無得輸,而且風險是最低的,交租原本並無回報,買樓後供款就有投資回報的功能了,買樓的致勝之道正是穩定及安心,租客正具有這兩方面的條件呢!

(5)「雙租」可以解決到一些投資收租的矛盾,例如有不少金融才俊,他們的收入足以支付豪宅的租金,只用1%左右的回報率就可以享受到豪宅的優良設備,但同一份量的租金去買樓自住,他們卻會失去住豪宅品質的機會,如何可兩全其美呢?最好的方法就是一面買普通樓租出去,然後用收回的租金去幫補自己租豪宅單位住,這就可以解決到現實環境和個人收入是否匹配的問題了。

(6)不想儲蓄誤認為買樓難

很多人其實不是覺得買樓難,而是覺得儲蓄難,於是就投射去了覺得買樓難,這個概念一定要分清楚,否則是沒有面對事情的本質去解決問題。

(7)唱淡的人其實也是在優化樓市!對,有人看好,有人看不好,這才是一個最健康的市場,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才會買賣平衡的,所以如果份量不是太過份,唱淡其實是可以令樓市更加優化的,現在可以說是這個情況,人們看到經濟改善同時亦有挑戰,在這個情況之下去決定個人的投資才是最公道的。

(8)上車買樓早好過遲,很多人說不要被供樓捆綁人生,年紀大一點再算吧!但在投資角度來說是不對的,年紀愈大可以儲到首期買樓的機會愈低,最合適儲蓄的時間是剛剛畢業,食和住仍然在父母家,還未有另一半同居,這是儲錢的最佳時段。假設有其他因素或是複雜的情況時,例如有了嬰兒或者已經同居搬出去住,儲到首期買樓的機會更加難,這點希望大家參考。

(9)「買有風險!不買也有風險!」這是小弟多年的投資格言,每次出現置業的機會時,如果「去馬」是要承擔「買的風險」,但如果不「去馬」則要承擔「不買的風險」,人生風險其實無處不在,我們就去管理,不能逃避亦不能不理會,我們最後都要為任何決定付出代價。

【財經專欄】祥益地產總裁汪敦敬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場,香港01亦無法核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另外,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