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年結|全年賣地收入不足370億 按年插72% 四大僅一間有斬穫

撰文:蔡偉南
出版:更新: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本港經濟全方位倒退,連帶政府賣地收益亦大落後。今年全年(1至12月)政府合共推出共13幅官地,當中兩幅商業地皮流標,成功批出的11幅官地亦只為庫房進帳368.975億元,按年急插約72%,即全年合計賣地收益也不及去年的一幅西九高鐵站上蓋商業地。

此外,中標財團方面,今年中資奪地的佔比按年提升了22個百分點,而「本地薑」以中小型發展商或建材公司為主。

全年賣地收入 不及一幅西九地王

參考2019年與2020年的賣地收益,出現「天與地」之差別。據地政總署資料,去年可謂賣地的高峰期,合共推出16幅地皮,雖有3幅流標,但成功售出的13幅官地,涉及金額高達1,311.22億元,屬歷史新高水平。

當中,單是新地(016)在去年11月投得的西九高鐵站上蓋商業地王,便涉額約422.32億元,佔整體收入三成。再加上,去年售出的6幅啟德地皮,成交價介乎約98億至159億元,每一幅均極具份量,動輒成為百億地王。

今年售出11幅官地的總價,亦不及一幅西九高鐵站上蓋商業地。(發展商提供)

地皮多處非核心地段 缺「地王」級數

不過,踏入2020年,全年成功售出的11幅官地,撇除年底壓軸推出、以120億元批出的山頂文輝道第2、4、6及8號住宅地皮,其餘10幅地皮主要位於非核心地段,成交價介乎8,590萬元至56億元,反映全年只有一幅地皮達到「百億地王」級水平。

中資獨資奪地佔比提升22個百分點

再仔細劃分財團背景,11幅售出的地皮中,中標的港資及中資發展商分別佔6宗及5宗,即分別佔比55%及45%,中港合資奪地的個案為零。相比2019年售出的13幅官地,港資及中資發展商獨資奪地分別佔6幅(46%)及3幅(23%),中港合資的個案則有4幅(31%)。

售出的11幅官地中,佔4幅住宅地皮的地價屬約5億元或以下,規模細小,分布於旺角、西貢及大埔等地,故今年的中標財團不少為小型發展商、建材商及工程公司等以獨資奪地。

「本地薑」佔比減 四大龍頭僅長實有收穫

與此同時,今年四大發展商僅長實(1113)有收穫,以49.51億元投得觀塘安達臣道首置上車盤用地。其餘三大發展商包括新地(016)、恒地(012)及新世界(017)則未有從官地市場中成功吸納土儲。

明年賣地收入依賴中環及山頂地皮

泓亮諮詢及評估董事總經理張翹楚則表示,2020年全年的賣地收入大幅回落,主要因為今年推出的官地規模較細,不像去年推出西九高鐵站上蓋商業地王,及多幅百億元級數的啟德地皮,故發展商有能力獨資出擊,年內未有出現合資奪地的情況。

張翹楚又指出,年內錄得啟德及東涌兩幅商業地流標,也是拖累賣地收益的原因之一。該兩幅用地的估值上限分別高達50億及104億元。

對於明年賣地走勢,他認為,賣地表中可供出售的地皮愈來愈少,2021年將會非常倚賴中環海濱商業地王,以及山頂文輝道另一幅面積較細的住宅地。若然市況欠理想,其中一幅出現流標的話,將嚴重拖累賣地收益、及至庫房收入。

測量師:料更多內房來港競投地皮

普縉執行董事及企業發展部總監(估值及物業管理)張聖典認為,過去不少內房在港發展均傾向與本地發展商合作,不過累積多年經驗,個別發展商已有足夠的實力及技術自行發展土地,認為未來內房有更大條件獨資競投地皮。

此外,他又認為,由於全球資金充裕,加上內地推出大灣區發展方向,料有更多內房企業來港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