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志成:市建局發展公屋不可行 將量力而為提供首置單位

撰文:李彤
出版:更新: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今日(31日)發表網誌指,市建局發展公營房屋在財務上並不可行。而房委會向市建局購入已平整的土地興建公屋的假設做法,亦屬「一個非常昂貴的選項」,將同時減少私人住宅供應及公屋單位數量,造成「雙輸」局面。

韋志成指,最近有部份意見認為,以現時市建局穏健的財務狀況,可以承擔發展公營房屋的職能,他以土瓜灣六個重建項目為例,指市建局為此動用逾140億元作為收購業權、補償受影響租戶,以及進行拆卸及平整地盤工程等的開支。

發展公屋 將致財政儲備「有出無入」

若然將這些項目的土地撥作興建及提供公屋,市建局便不能將土地招標從而收取前期款項。鑑於目前政府和市建局之間沒有一套回撥補償支出的機制,讓政府可以補償市建局在收購私人物業業權所承擔的開支,故此情況下,將導致市建局的財政儲備「有出無入」,直接影響局方可以用於推動市區更新的資源和能力,拖慢舊區更新進度。

韋志成指,可研究騰出部分資源和土地撥作發展「首置」單位之用。

房委會向市建局購地建公屋「非常昂貴」

至於就房委會向市建局購入已平整的土地興建公屋的假設做法,韋志成直指是「一個非常昂貴的選項」,不單減少私人市場住宅單位的供應,連帶可提供的公屋單位數量亦會大減。此做法會造成房委會及市建局的「雙輸」局面。

他指,房委會也是財政自主的機構,主要由政府撥地,並透過內部衍生的資金興建公屋單位。房委會同樣亦沒有機制,向市建局購入清拆舊區失修單位及平整後的土地。

韋志成指,若然房委會向市建局購入已平整的土地興建公屋,將造成「雙輸」局面。

若然要房委會以140億元補償市建局土瓜灣項目的收購開支,獲取土地興建公屋,以每個公營房屋單位平均約300平方呎計算,該項目地盤可作發展的樓面面積,只可以提供約4,000個單位;然而,以同等資源投放在由政府撥出的土地發展公營房屋,以每個單位建築成本約65萬元作粗略估算,則可興建約2.1萬多個單位。

韋志成認為,房委會和房協在推行公營房屋發展項目極富經驗,由市建局這「新手」發展公營房屋項目,相信不會比這兩個機構做得更快、更好;再者,由市建局興建後轉交房委會管理,將無可避免會加入額外的質量監管和驗收程序,功能重叠,未能有效運用公共資源。

研騰出部分資源、土地發展「首置」單位

他提到,在顧及維持履行市區更新工作的目標及其持續發展,並在力之所及的情況下,市建局在部分規模較大、發展潛力較高、或不涉及收購業權,以及可將並未用盡的政府土地或低效能的街道一併重整和重新規劃的項目,研究騰出部分資源和土地撥作發展「首置」單位之用。

土瓜灣靠背壟道/浙江街項目,可提供約1,000個首置單位。(梁鵬威攝)

其中,土瓜灣靠背壟道/浙江街公務員合作社樓宇重建項目,現址樓宇群的樓宇密度較低,私人土地仍有約五成剩餘未發展的樓面面積,重建可以釋放合作社地段的發展潛力,創造空間讓我們可以在地盤南面騰出約三份之一的土地,提供約1,000個「首置」單位,

另外,市建局將煥然懿居毗鄰春田街/崇志街發展項目(煥然懿居二期),以及另一個與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推動的大坑西新邨重建項目,已定為首置項目。未來數年,市建局兩個項目將合共提供約2,260個「首置」單位,成為提供「首置」單位數量最多的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