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漢食用河豚後唇舌手腳發麻 人工養殖也有毒性嗎?

撰文:林芷瑩
出版:更新:

上海的王先生近日因飯後唇舌、手腳發麻到醫院求診,經追問得知,他入院前曾食用人工養殖的河豚。醫生考慮是河豚中毒,立即予以洗胃、水化等治療,所幸經及時治療後,王先生轉危為安,目前已出院。

王先生日前到上海浦東新區人民醫院求診。他自述飯後唇舌麻木,手腳也發麻,無法行走,伴有頭暈、胸悶等症狀。經追問得知,王先生入院前數小時曾與朋友進食自己煮的河豚,隨後出現不適症狀,他也考慮到可能是食用河豚中毒,怕出意外,於是立即到醫院就診。

醫生獲得相關信息後,結合輔助檢查,考慮河豚中毒,立即予以洗胃、水化等治療,隨後收入監護室密切觀察,所幸經及時治療後,王先生轉危為安,目前已出院隨訪。

王先生提到,當天他與兩位朋友食用人工養殖,俗稱為「小巴魚」的河豚。兩位朋友只吃用部分魚肉,飯後並無明顯不適症狀,王先生不僅吃用魚肉,還有吃魚的肝臟,最後出現四肢麻木、胸悶的表現。

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醫院。(上觀新聞)

急診與重症醫學科醫師袁野介紹,河豚體內的河豚毒素主要存在於河豚的肝臟和卵巢中,河豚的肌肉、血液中也含有少量毒素。且河豚體內毒素隨季節變化有所差異,春季毒性最強。

在中國,河豚有30餘種,常見的有紅鰭東方、暗紋東方等。目前人工養殖的河豚,是尚未發育成熟的河豚,稱為「小巴魚」,即王先所進食的品種。

王先生食用人工養殖的河豚後唇舌、手腳發麻,自行到醫院求診。(微信公眾號@上海網絡辟謠)

袁野表示,人工養殖的河豚因食物鏈改變,其毒性會減弱,比野生的低幾十倍,屬於低毒,但其魚卵、肝臟毒性仍較強,因此食用養殖的河豚,尤其是食用內臟仍有中毒的風險。若當時王先生是食用野生河豚,後果將不堪設想。

河豚有「長江第一鮮」的美譽,在海洋中長期以貝類和甲殼類生物為主食。不過,貝類和甲殼類生物中含有「嗜鹽弧菌」,這種細菌在某些條件下會分泌產生河豚毒素(TTX),河豚魚再通過捕食此類生物,使體內不斷累積河豚毒素。

目前,河豚毒素無特效解毒藥,臨床上主要以對症治療為主。袁野提醒,若民眾進食河豚後出現不適,需立即催吐自救,並及時到醫院就診,詳細告知醫生河豚進食史,以便醫生對症治療。民眾享用河豚時,不僅要選擇有資質的餐飲企業,更要避免進食卵巢及肝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