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號發文閱讀量過萬可獲獎學金? 南京大學評定新規惹議

撰文:葉琪
出版:更新:

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近日發布新版研究生獎學金評定辦法,《辦法》給出了博士生申請國家獎學金的六個條件,只要符合其中一個就具備申請資格,其中一條是「博士生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寫科普論文並公開發表於相關媒體平台,且閱讀量超1萬」。
這一規定被不少網民留言批評是大幅降低要求,許多人認為1萬閱讀量很容易達到:「淘寶100元就搞定了」、「 這學校真不知道網絡刷量有多簡單嘛?」

新版辦法被不少網民留言批評是大幅降低要求。(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網站截圖)

新版辦法列明是「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進行修訂,申請人基本條件共有六大項。其中在第五項「科研能力顯著,發展潛力突出,博士生要求至少滿足如下條件之一」的部分,「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寫科普論文並公開發表於相關媒體平台,閱讀量超1萬」與「發表高水平研究成果的研究文章」、「獲得國際發明專利」、「獲得中國發明專列(授權)」、「以第一作者撰寫學術專著章節」等並列。

在微信公眾號等的地方發表科普文章,然後有超過1萬人閱讀過,就可等同於在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或研究報告,就可以申請參評國家獎學金——不少網民批評新版辦法的要求太輕易達到。

不過,有自媒體發文指,閱讀量超過1萬的科普文章亦非易事,「以學術公眾號為例,目前頭條文章閱讀量能超1萬的通常只有對一些突破性研究進行解讀,或一些深度好文受到讀者廣泛青睞」,並認為是網絡文章愈來愈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已不局限於只有發表了權威學術期刊的才能評價一名研究生的學術水平和發展潛力」。

南京大學發布的新版研究生獎學金評定辦法引來不少爭議。(視覺中國)

此外,有內地媒體指出,類似做法在其他高校亦很常見,例如吉林大學在2017年發布《吉林大學網絡輿情類成果認定辦法(試行)》,指具有一定學術性、創新性,並產生廣泛社會影響的網絡輿情類成果,經學術委員會討論通過,可按哲學社會科學相應成果認定辦法進行認定。浙江大學亦有發布《浙江大學優秀網絡文化成果認定實施辦法(試行)》,將優秀網絡文化成果納入學校科研成果統計、各類晉升評聘和評獎評優範圍,具體條件是在微信公眾號刊發的作品閱讀量不少於10萬。

網民熱議:

做這種規定的是腦殘還是故意開口子。
這學校真不知道網絡刷量有多簡單嘛。
博士文章本來就很專業,讀者少,看閱讀量不就是各種群裡轉發嗎?
淘寶100元就搞定了。
刷閱讀量~0.5元/次。
分分鐘給你刷爆!
這還不簡單,10萬都給你刷。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