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墓地發現多具奇怪「木屍」 其中一「人」只有頭和手臂是真的

撰文:中和出版
出版:更新:

在小河墓地,我們還發現用木頭代替的屍體,也裹着斗篷,戴着氈帽,讓人感到非常奇怪。之所以叫木屍,因為它是按照人的體形,用木頭做成的屍體。有的木屍,是從樹幹上直接獲取的、像人體形狀的木叉,包上一層牛皮,還要弄上假眼睛、假嘴唇、假頭髮、假眉毛。(以下內容節錄自《文明的密碼——跟着考古小學家穿越中國歷史》。)

【相關文章】已成乾屍仍讓人覺得美麗的「小河公主」 她的真正身份原來是……(點擊放大瀏覽)👇👇👇

+18

文:李零(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劉斌(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許宏(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等著

木屍和隨葬品

直到最後,我們一共發現了十幾具木屍。為甚麼會出現木屍,而且木屍跟死人的隨葬品一模一樣?我們分析,小河墓地作為這個部落神聖的死者殿堂,每個人都要入殮,求得身體和靈魂的歸宿。但也有例外情況,可能有人去打獵失蹤了,或者在部落間的戰爭中被擄走殺害,遺體沒能歸葬。但是族人們又要求給他一個完美的歸宿,所以就用木屍來替代。

在發現的木屍中,有一具非常特別——頭是真人的頭,兩個胳膊是真人的胳膊,但其他部位則用木頭代替,又用了膠一類的東西,給他做了豐滿的外形。還有一個墓,是兩具木屍,而且是男性的木屍——因為他們棺前的立木全立女陰。一般情況下都是單人葬,木屍葬的話也是單人,但這兩個又都是男性。

我們分析,也許是父子倆或兄弟倆,不巧兩人都沒回來,就葬到這裡,這在小河墓地也是非常特殊的,是很重要的一個現象。

按圖放大細看更多小河人下葬時的衣著、陪葬品和墓地照片👇👇👇

+10

小河墓地對小河人來說,是死者的神聖殿堂,是必去的歸宿。所以,在 4 公里開外,就可以看到小河墓地,這地方就是一個台地,周圍又非常平緩,營造出一種靜謐安寧的氣氛。它本身是一個紅柳台地,第三層的墓葬就壓在紅柳上面。

這裡原來應該有很多胡楊,小河人對周圍胡楊大量砍伐,用作棺木、立柱。據估計,整個墓地的用木,至少需砍伐 1500 株胡楊樹。現在胡楊林已經沒有了,因為人類無節制的使用,羅布泊也乾涸了,進而生態環境被嚴重破壞,植被枯死,只剩零零散散幾棵乾枯的胡楊。

【延伸閱讀】河南出土隋代漢白玉石棺床墓 祆教佛教雕刻見證絲綢之路歷史(按圖放大細看👇👇👇)

+8

從小河墓地和太陽墓地這塊區域的整體情況看,這個地區早期人類的生存年齡一般都不是太長,有個別人可能年長一點,可也就是四五十歲左右,一般人都在 30 歲左右自然死亡。除了老祖母的墓和M24 號男性墓的棺規格較高,隨葬物品比較多,其他墓葬基本都一樣。

小河墓地在埋葬死者時,應該有一些祭祀活動。我們在發掘中發現有燒火的痕跡,肯定是祭祀活動需要點火。北區發現的 M10 號墓,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墓,墓主男性,但他身上的穿着跟女性一樣,腰衣有三層,而且非常長,頭戴的氈帽也不一樣,有用皮子做的花邊,而且氈帽上的羽毛除了竪着的羽毛,還有往前伸的羽毛。墓主身上還隨葬七條蛇,我認為他應該是該部落的一位巫師。

【延伸閱讀】河南三門峽市發現秦漢至明清時期大型古墓群 出土文物逾2千件(按圖放大細看👇👇👇)

+5

小河墓地沒有發現陶器,每個墓會隨葬一個草編簍,編製得非常精美,上面的幾何紋、人字紋也非常漂亮,在沙漠這樣的地理環境下,保存得特別好。一個墓只有一個草編簍,裡頭常放有小麥,也有的放黍,還有的放一些奶製品。

這種奶製品經分析後,被認為是由牛奶與細菌、酵母菌混合而成的乳酸菌製品,學名叫「開菲爾」,屬於一種奶酪。這說明養牛以後,除了可以喝牛奶,還可以做奶製品,這應該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奶酪。

草編簍裡頭插有一個蘆葦管,蘆葦管的直徑有一厘米多。能長那麼粗的蘆葦,說明當時的環境非常好,水草豐美,植物有蘆葦、甘草,這些東西對小河人有很重要的用處。這上面,有的放着一塊牛糞,有的還把一些羊骨頭綁到一塊,也放在那裡。

大量隨葬的農作物還是小麥和黍。小麥是從西亞兩河流域傳過來的,黍是從中原地區傳過來的。還有麻黃草,麻黃草是一種植物,可以退熱,也可以辟邪,還對呼吸道感染有一定的治療作用。隨葬的麻黃草量很多,說明小河人生前大量使用這個東西。

《文明的密碼——跟着考古小學家穿越中國歷史》書本封面

書名:文明的密碼——跟着考古小學家穿越中國歷史

作者: 李零、劉斌、許宏等著

【本文獲「中和出版」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