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公務員超齡無法參加幹部遴選 「35歲焦慮」引發社會共鳴

撰文:孫聖然
出版:更新:

近日,內地官媒《半月談》報道,有地方優秀基層幹部因為年齡超過了35歲,而無法參加「二次擇優」。除此之外,在招聘市場中亦常常浮現「年齡限35歲以下」、「1990年以後出生」、「24周歲以上35周歲以下」等有關年齡的門檻。
隨着這一社會現象的出現,「35歲焦慮」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有些消息亦都對這一話題進行放大,例如早前有傳言稱華為裁員35歲以上「老員工」、騰訊勸退35歲以上「高齡」員工等,雖然這類消息多數不能被證實,但卻也較容易引發社會共鳴。

「35歲以下」漸漸成為招聘公告中的門檻。(視覺中國)

「35歲以下」漸漸成為招聘公告中的門檻,亦有不少公司會不定期對35歲及以上的員工進行「勸退」、「分流」、「優化」。「你不要大聲責罵年輕人,他們會立刻辭職的。但是中年人,你可以往死裡罵,尤其是那些有房、有車、有孩子的」,這句話或許可以真切地反應出年齡超過35歲的職場人的困境。

據內地傳媒報道,年齡在35歲左右的職場人除了有豐富的經驗以外,在對工作的熱情、學習上進的激情、個人的體能、家庭生活等方面,與年輕人相比不具優勢。其次,資深員工的薪資比年輕員工要高,社保費用亦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所以公司會招聘一些相對「便宜」的年輕人。

事實上,從工作效率、工作經驗、對公司的忠誠度來講,「35歲的人」則更具優勢。(視覺中國)

但事實上,從工作效率、工作經驗、對公司的忠誠度來講,「35歲的人」則更具優勢。有丹麥企業的數據顯示,中年員工才是生產率最高的員工,員工平均年齡在37歲的時候,企業平均生產率達到最優。不只是中年,針對中國的研究指出,在非製造業的中國上市公司中,50歲以上的年長員工對公司的勞動生產率也有正面影響。

另外,根據《中國人力資本報告2020》顯示,1985至2018年間,中國勞動力人口的平均年齡從32.23歲上升到38.39歲,其中城鎮38.37歲,農村38.42歲。其實從一系列數據中,亦不難看出「從35歲後之後開始走下坡路」實則是個偽命題。

其實,「從35歲後之後開始走下坡路」實則是個偽命題。(視覺中國)

對於「35歲危機」有網民表示:

「與其放大35歲危機,讓自身恐慌、焦慮,不如試着從自我入手,改變自身觀念,提升自己」。

「沒本事多少歲都是危機」。

「提升自我價值,不斷學習是不會錯的」。

「35歲對於大多數行業來說,是不具有年齡優勢,面對現實,只能保持平靜的心態了」。

「美國政客七八十歲還在爭當總統,在政壇上打拼,35歲為何就成了職場榮枯線」。

(中國青年報/工人日報/央廣網)